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更新时间:2023-04-06 15:32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因区片名得名。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位于上海闵行区的西南部。1985年,成立中外合资的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采用企业化经营运作的方式,负责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闵行开发区在引进外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发挥对外窗口、经济辐射作用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按单位面积计算,始终位于全国各开发区前列,成为国内成熟开发区的成功典范。

简介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是上海市成立最早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闵行园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开发区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工业开发区。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闵行新工业区),地处上海市西南部,闵行区南部,占地3.5平方公里,为中国14个经济开发区之一。

1982年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闵行地区开发建立一个出口工业品生产基地,定名闵行新工业区。其功能为:引进外资,发展工业生产,扩大产品出口。并实行“边开发边建设,边生产,边出口”的方针。规划用地2.13平方公里,东起沙港,西至昆阳路,北沿剑川路,南至江川路,东西1.06公里,南北2公里。安排工业企业用地占50.5%,仓库用地5.5%,服务设施用地6.0%,管理中心用地5.7%,绿化用地24.2%,道路用地5.1%,其他3.1%。

1983年4月,成立闵行开发区征地动迁办公室开始征地动迁工作,规划征地3592.45亩,动迁居民546户。同年6月,市政府将原准备组建的闵行、虹桥两个开发机构统一合并为上海市闵行虹桥开发公司,用企业化经营方式着手闵行、虹桥两个开发区的建设。7月,开发区的文井路等三条干道破土动工,以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的“七通一平”工程大规模推开(七通指供水、供电、供煤气、通讯、雨水排放、污水排放和道路,一平是指平整土地)。同月,公司首次邀请200多名海外客商参观开发区,对外展开宣传介绍,进行招商引资活动。

1984年5月,第一家进区企业沪港合资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成立。此后,开发区进入滚动开发引资阶段。

1985年2月经市政府、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成立合资企业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总投资1.7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由上海市闵行虹桥开发公司出资65%,港澳中银集团5家成员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金城银行香港分行、新华银行香港分行、浙江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出资25%,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出资10%。闵联公司采取利用外资进行开发,实行企业管理模式,统一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业务范围包括:开发和提供工业用地、经营房产,参加项目投资,承包建筑、安装、装修等工程,提供物资供应、仓储运输、项目咨询代理,代办进出口、保税仓库、生活服务、园艺绿化等多种服务。

1986年8月,闵行新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和上海市规定的优惠政策。

1987年,开发区实行“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个机构”对外,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1988年1月,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中心正式挂牌。

1991年8月,市政府报经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国家计委及海关总署同意开发区用地面积扩大至3.5平方公里。第二期规划用地,分别向南、向西两翼伸展。南块由江川路扩展至黄浦江边,西块东起昆阳路,西至碧溪路,北沿大中华厂,南到上海重型机器厂。

经过10余年开发建设,至1995年,开发区已经累计引进项目130个,全部为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区已基本建成为一个现代化外向型工业园区。

成就

闵行开发区已整体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称号。至2005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168个项目,投资额超过26亿美元,平均单项超过1500万美元。闵行开发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72亿元,产生利润25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80亿元(含关税),开发区累计上缴国家的税收与国家的投入(约10亿元)之比为28倍。

发展

闵行开发区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突破资源约束瓶颈,积极投入临港开发。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位于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距上海中心城区75公里。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两港大道、临港轨道交通和浦东铁路的相继规划和建成,形成了港、城、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4家全资附属子公司和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三方合资的沪港合资企业,成立于1985年2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亿元。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1.02亿元,销售收入354.32亿元,利润33.67亿元,出口交货值72.46亿元。目前有三菱电梯、可口可乐富士施乐、强生、百事可乐、中美施贵宝、圣戈班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园区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为主导行业。

经过近20年、尤其是“十五”的发展,闵行开发区已经成为具有良好投资环境、较强综合竞争能力和相当影响力的外向型、现代化、集约型工业园区,成为上海引进外资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至2009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投资总额超过31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831万美元。经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已形成以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机电产业为主导,医药医疗产业和轻工产业为辅的三大产业,拥有平均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十多个企业集群及核心企业。20年累计销售收入3055亿元,产生利润33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61亿元,关税114亿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开发区的服务理念等三项措施使开发区的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所有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成效显著。2006年园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耗分别为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22%和47%。

规划

——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是集约程度明显提高。

——开拓新的发展与增长空间

一是临港开发全面启动。二是房产开发初现成效。

——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二是优化体制机制。三是加强协调服务。

500强企业

定位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中形成以机电产业(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为主导,以医药医疗产业(以血制品、常用药物为代表)和轻工产业(以食品、饮料为代表)为辅的三大产业。

交通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文井路268号(江川路文井路口)

地铁:上海地铁5号线文井路站

公交:莘荷线、徐闵线、闵汽联、闵东线、闵环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