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口白塔

更新时间:2023-08-30 21:18

闸口白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老复兴街4号,建造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

历史沿革

闸口白塔坐落于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

《梦梁录》曰:“龙山儿头岭,名白塔岭,岭有石塔存焉。”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南宋后期闸口白塔已经存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到杭城,对白塔做测绘、调查,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梁思成写就《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一文,这是对白塔最早的研究论述:“这样的建筑实体,跟宋李诫《营造法式》相互印证……甚至日本唐构相比较……得到白塔所体现之五代南方建筑特征及中国建筑古制……”

建筑格局

闸口白塔为共九层,高约15米,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全部用白石分段雕凿而成。塔由基座、塔身及塔刹三部分组,逐层收分,轮廓挺拔秀丽。基座2层,下层雕凿山峰与海浪,象征着“九山八海”,上层为高约1米的石砌须弥座,束腰处刻佛经。

闸口白塔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雕刻有小小的石门,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向,则雕刻佛像。白塔每一层的小小石柱,呈圆柱形,两头渐渐收紧,中间直径略大。

闸口白塔塔身上部及塔刹多有残缺,从塔身下部观察,每层转角处设倚柱,柱头卷杀,每面中间有两柱,把每面分成三间,其中四面当心间设门,门上凿出门钉,上部为直棂窗。倚柱之间架阑额,上刻“七朱八白”。

闸口白塔塔身其他四面浮雕佛、菩萨、经变故事和装饰花纹等。每层檐下雕五铺作斗,单杪单下昂,偷心造塔檐雕凿出飞子、椽子、勾头、滴水。翼角雕凿出老角梁、子角梁和脊兽。塔檐上设平座,平座前沿安装栏杆,形成外回廊。

文物遗存

闸口白塔陈列室陈列了塔刹残件(文物)、白塔的1:10缩小模型等文物物品。

历史文化

艺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名字由来

“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胬,弃骨草莽间”,“越七日,总浮屠下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髂中,筑一塔压之,名日镇南。”因造塔者用白石为材料,所以百姓称其为白塔。

文物价值

闸口白塔仿木构的形式,对研究当时木塔的构造和比例有重要价值。

闸口白塔不仅仅在于历史地理上的座标作用,同时在中国古塔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筑史研究中经常引证的实例资料。

保护措施

1981年,闸口白塔的塔基被进行加固,周围设铁栅等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闸口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上百位专家就开始对闸口白塔进行研究和保护,至2015年闸口白塔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2005年11月,凤凰山管理处完成了对闸口白塔的监控设施项目的招标和安装。

2013年12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委托凤凰山管理处和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运用3D技术对闸口白塔实施数字化考古、调查和监测。

旅游信息

地址

闸口白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

交通

公交:杭州市乘坐119路在甘水巷站下车,或308路、190路在白塔岭站下车即到。

自驾:杭州市经老复兴路,至白塔公园临时停车场(靠近虎跑路)即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