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22:02

闻(拼音:wé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跪坐以手附耳谛听的样子,本义为听到、听见。引申指知道、听说,又引申为传达、达到,再引申为报告、使听到,还引申指闻名,并由此引申为名声。另外闻也指听到的东西,主要指知识,也指传闻、事迹,用作名词。后来用鼻子嗅气味也叫闻。

文字溯源

在图1的甲骨文中,像一人跪坐,竖起耳朵,以手附耳,似乎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什么东西。人的姿势、面部神态可有差异,但都强调一只耳朵,表明在这个字中,耳朵是最重要的。根据这个字的字形及其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学者们一致认为这就是早期的“闻”字。小篆写作图10。《说文解字》解释为“知声也(据段注)。从耳、门声”。甲骨文与小篆的闻也是有同有异,同就同在都突出一只“”,异则异在一个是会意字(部分资料认为是象形字),一个是形声字。从会意的字形1演变为形声的闻,正如其他一些字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在西周青铜器盂鼎铭文里,有一句话叫做“我闻殷坠命”,闻字写成图2。虽然右半仍从耳,左半的人形已不像甲骨文那样富有图画性了,跪跽状的人也站起来了,耳与身体割裂开来,置于其右,人形之上又增加装饰性符号。春秋金文或加足趾形,与女旁相似(图3)。大概是这种图画式的会意字不便于书写,因而不便于交际、交流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便出现了一个从昏从耳的形声字,以取代甲骨文的闻字。这个字见于铜器铭文(如图7),也见于竹简,《说文》称之为古文,便是小篆闻的前身了。

这个“古文”之所以从昏,不过是取其声罢了。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认为“从昏者昏不能察,闻则可知”,仍然把它看作会意字,不过,“闻”与黄昏没有必然联系。小篆的闻字,比起甲骨、铜器、竹简上的闻字来,显然规范整齐得多,易认易记易写,故一直沿用至今。耳在门内,是为了书写美观,门也只是代表读音,并非“入门方可闻”的缘故。

“闻”的本义是听见声音。例如《礼记·大学》中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本义的用法,是说心思不在这里,眼睛看着等于没看,耳朵听着等于没听。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早有耳闻”以及“闻鸡起舞”,当中的“闻”都作听见讲。听见之后,就知道了,因此由本义作引申可以表示知晓的意思,例如《论语·里仁》中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中的“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听到、知晓的事情,也可以用“闻”来表示,例如“见闻”“新闻”等等;如果这样的消息或者某个人某个事被很多人知晓,那么就成了“闻名天下”,于是就有了“遐迩闻名”这样的说法了。由此引申又有了“名望,名声”的意思,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的“令闻令望”就是指良好的声誉和名望。

现代人常用“听”来表示听见,而“闻”通常只作为一种文言书面用语。而“闻”还被借用来表示嗅,可以说“闻一闻”“闻味道”“闻气味”,等等。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耳部】无分切(wén)

知闻也。从耳门声。

䎽,古文从昏。

说文解字注

“知声也”注:往曰听,来曰闻。《大学》曰:心不在焉,听而不闻。引申之为令闻广誉。

“从耳,门声”注:无分切,十二部。

“古文从昏”注:昏声。

广韵

无分切,平文明 ‖门声文1部(wén)

闻,《说文》曰:“知声也。”又音问。

亡运切,去问明 ‖门声文1部(wèn)

闻,名达。《诗》曰:“令闻令望。”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部】 闻;部外笔画:8

古文:𦕁、䎽、䎹、𦖫、𥹢

《唐韵》《集韵》并无分切,音文。《说文》:知闻也。《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礼·少仪》:闻始见君子者。疏:谓作记之人,不敢自专制其仪,而传闻旧说,故云。

又《礼·玉藻》:凡於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前汉·武帝纪》: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闻。

又姓。《正字通》:宋咸平进士闻见。明尚书闻渊。

又闻人,复姓。《后汉·灵帝纪》:太仆沛国闻人袭为太尉。注:姓闻人,名袭,风俗通曰:少正卯,鲁之闻人,其后氏焉。

又兽名。《山海经》:杳山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𧲂,见则天下大风。

又《广韵》亡运切。《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并音问。《韵会》:声所至也。《诗·小雅》:声闻于天。《书·吕刑》:刑发闻惟腥。《释文》:闻,音问,又如字。

又《广韵》:名达。《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诗·大雅》:令闻令望。朱注:令闻,善誉也。

又通作问。《前汉·匡衡传》:淑问扬乎疆外。

又《韵补》叶无沿切,音近眠。《楚辞·九章》:孤臣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还音旋。

近义辨析

听、闻

“闻”与“听”都有用耳感受声音的意思,其不同点是“听”是主动去听,表示行为。“闻”是听到的消息,表示听的结果。如《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中的“听”就是表示听的行为,“闻”是听到的意思,表示听的结果。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门”,㇆(横折钩)从点的右侧起笔。

【写法】➊“门”从左、上、右包围“耳”,底部“门”低。❷“门”,㇆(横折钩)的钩部低于左竖。❸“耳”,居框内正中;框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下表所列为“耳闻”之闻训读。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