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更新时间:2022-10-27 11:20

侯县文联核定编制3名,在编1名,与县委宣传部合署办公。下属协会有文学协会、诗词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戏剧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音乐协会及书画研究会等机构,会员约有500多人。

文联简介

闽侯县文联核定编制3名,在编1名,与县委宣传部合署办公。下属协会有文学协会、诗词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戏剧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音乐协会及书画研究会等机构,会员约有500多人。闽侯文联在省市文联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县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联络、服务、协调”的宗旨,以抓规范、抓特色、推精品为抓手,为进一步推动闽侯文艺繁荣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抓规范,完善协会、发展会员,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闽侯文联着力在加强协会建设方面下功夫,努力改变基层文艺工作者单打独斗的现状,使文联及各个文艺协会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重点对所属的文艺协会逐个指导,促其规范章程、完善机构,增强凝聚力,团结会员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共同进步。指导、协助各协会开展文艺活动,通过采风、笔会、展览、晚会、专栏以及文艺“三下乡”、义写春联等形式展示文艺工作者风采,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各个协会的会员从刚刚成立时的不到100人发展到500多人。

二、抓特色,传承优良传统、培育地方特色文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闽侯地处东南沿海,闽江贯穿全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闽侯县着力挖掘闽侯地方传统文化,创作地域特色明显的文艺作品,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精品不断涌现。在闽侯电视台开辟《话说闽侯》栏目,拍摄播出人文地理专题片,用普通话、福州话双语配音,在闽侯电视台久播不衰;还将专题片刻成光盘赠送华侨乡亲,在海外广为流传,极受欢迎。在《闽侯乡音》开辟《漫话闽侯》文史专栏,发动广大文史爱好者积极撰文,挖掘记忆、解说典故、诉说感悟,打造展示闽侯乡土文化的园地,已经陆续刊登《八闽?八闽首邑》《林则徐在文山书院的故事》、《静静雪峰山》、《张睦与唐末五代的福建贸易》等50多篇,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挖掘保护特色文艺样式,福州文人素有写唱折枝诗的传统,为了抢救而不让其濒临灭绝,闽侯县古体诗爱好者们自发结社创作、吟诵,用旧形式唱出新时代的盛世欢歌,县文联及时加以指导、扶持,发展到8个民间传统诗社,社员150多名,他们经常聚会,用福州语独特的抑扬顿挫腔调、优美的笔触,创作、吟诵折枝诗,再现了闽都士子风雅倜傥的遗韵,还结集出版歌集12本。而作为地方特色明显的重要文艺样式的闽剧、评话更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还尝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组织闽剧、评话兴趣小组试点,培育传统文艺传人。

三、抓精品,培育优秀作品、提升艺术品位,推动文艺创作繁荣。闽剧和福州评话是福州方言的活化石、姊妹花,是说福州话的人最喜爱的文艺样式,在闽东地区及海外广为流传。闽侯文艺工作者苦心钻研、精心打造、辛勤耕耘,推出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精品,成为文化发展的夺目亮点。闽侯县闽剧团创作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闽剧《红豆缘》,植根于乡土,紧扣“三贴近”,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对传统戏进行继承、探索、创新,先后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剧本、导演等8个单项一等奖,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中国戏剧学会奖,2007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奖。闽侯县曲艺团、福州评话陈派传人王秋怡,编演评话《戚继光斩子》、《清官能判家庭事》分先后荣获省级大奖,表演《有福之州盛世太平》及《清官能判家庭事》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播出。闽剧、评话的精品迭出为福州地方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推出《福州女人》、《田螺姑娘》、《接任》、《闽侯,海西的绿洲》、《祖国,我们为你歌唱》等10多本(首)具有地特色的闽剧、曲艺和音乐新品,选送作品参加福州市第21届戏剧剧本征文比赛,《福州女人》获三等奖,《三江颂》、《大唐燕歌》获入围奖;由县闽剧团创作排演的古装闽剧小戏《田螺姑娘》参加福建省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汇演获演出奖;由闽剧团创作排演的近代小戏《接任》、古装闽剧小戏《田螺姑娘》和当代小戏《晚情》三台小戏参加第十届福建省“水仙花”小品小戏小剧场比赛,《接任》荣获优秀演出奖,并有潘振棋、薛华等演职员分别获得演出金奖、编剧银奖等6项个人单项奖。编辑出版了《近现代闽侯书画集》、《古闽新墨》、《闽侯风光》等一批书画摄影作品集;业余摄影爱好者陈启平的作品《泰宁第一弯》获泰宁全国风光风情大赛特等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