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3 15:1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军区独立第8、第9团和明光独立营在漳州、龙岩、宁洋、漳平等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代表张鼎丞在永定县下洋主持召开红8、红9团领导干部会议,分析了形势,明确要转变战略思想,尽量避免与敌人硬打硬拼,做长期斗争准备,并决定成立闽西军政委员会,张鼎丞任主席,统一领导闽西地区的党政军工作。4月,中共苏区中央分局成员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率中央军区第24师一部由赣南突围到永定,同张鼎丞所率部队会合。随即召开会议,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组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仍任主席;并决定放弃“保卫苏区”的正规战方针,采取广泛、灵活、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斗争。为贯彻新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将闽西红军和游击队统一划分为4个作战分区:以红9团1个营和明光独立营组成第1作战分区,罗忠毅任司令员,方方任政治委员,在连城、龙岩、宁洋地区活动;以红9团2个营和永东游击队组成第2作战分区,吴胜任司令员,谢育才任政治委员,在永定、平和及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区活动;以红8团和龙岩游击队组成第3作战分区,邱金声任司令员,邱织云任政治委员,在龙岩、南靖、漳平地区活动;以红24师一部和卓林大队及永定、杭代、新汀杭等县独立营组成第4作战分区,归军政委员会直接领导。6月,原闽赣军区独立第17、第18团余部100余人加入第1作战分区。同年,闽西红军游击队粉碎国民党军两次“清剿”,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并恢复和开辟了10余块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将4个作战分区合并为3个作战分区,将所辖红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7支队。各县游击队则编为人民抗日讨蒋游击队或义勇军。此后,抗日讨蒋军和各县游击队乘两广事变爆发的有利形势大力开展游击活动,兵力迅速扩大。1937年2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决定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并于7月与国民党军第157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8月,抗日讨蒋军改称闽西抗日义勇军第1支队,下辖3个大队,共1100余人。1938年2月,闽西红军和游击队20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