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2 20:26

阁(拼音:gé)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现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见于《说文》小篆,也见于先秦著作《左传》。阁本义是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安装在门的两侧。转指板架结构、贮藏食物的橱柜。由此引申为楼阁,再引申为内室,常指年轻女子的卧房,如闺阁。“阁”又为中央官署的名称。

字源演变

“阁”字在甲文、金文中未有发现。篆文写作图1,外部是“”,作形旁,凡从“门”取义的字皆与房屋建筑有着深层的内在关系。内部为“”,作声旁,指示读音。隶楷字形变化不大,只有笔势上的变化。

《尔雅·释宫》曰:“所以止扉谓之阁。”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也作了相同的阐述:“阁,所以止扉也。”由于《尔雅》和《说文解字》的说解很简略,这就造成了后人对“所以止扉”理解上的分歧。

晋代学者郭璞在《尔雅注》中说:“(阁)门辟旁长橛也。”清代学者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一书中对此种说法进行了解释,他说:“阁与辟同,开也。谓门之既开,其旁有长橛以止之,使不动摇。今时城门既开,插木橛于旁以止之,是其遗法也。”而徐锴的《说文系传》则有不同的观点。徐氏说:“所以止扉,即今之门颊,扇所附着也。”郭璞、王引之,包括段玉裁,认为“阁”是门打开后插在门扇两旁用以固定门扇的长木桩;徐锴则认为“阁”为旧式门扇两旁用以固定门扇并兼作门轴的长木柱。

“阁”字由本义再行虚化,便可以指称架子上供放置物品、食物的木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门部》说:“阁本训直橛,所以捍格者。引申之,横者可以皮物亦曰阁。”如成语“束之高阁”,该成语本来指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后来比喻把什么东西弃置一边,不去用它或者管它。再后来,收藏图书的地方也称为“阁”,如明代嘉靖年间络县范钦藏书的“天一阁”,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聊城杨以增藏书的“海源阁”等等。

此外,“阁”又是“内阁”的简称,为中央官署名。据唐代赵磷《因话录》记载:“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这就是人们尊称别人为“阁下”的缘故。“阁”的“官署”义与本义无直接关联,它来源于“閤”字。因为字形极近,读音也近,段玉裁以按语指出,是“閤下”的“閤”讹为了“阁”,“阁下”这个写法很快就习用了。本来是“閤”指“宫廷、官署的门”以及“官署”,此词义被“阁”拿去,高频使用中,“阁下”也被接受为习惯的写法,并沉淀为词典中的一个义项。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門部】古洛切(gé)

所以止扉也。从门,各声。

说文解字注

“所㠯止扉者”注:《释宫》曰:“所以止扉谓之阁。”郭注:“门辟旁长橛也”,引《左传》高其闲阁,而又云:“阁长代,即门橛也”。按,郭云门辟旁长橛者,谓门开则边旁有两长橛,使其止而不过也。云即门橛者,谓《左传》之阁即他经之阒,两扉中之橛也。是二者皆所以止扉,皆谓之阁,但《左传》主谓中门者耳。许阒训门橛,阁训所以止扉,则画然二义。许本诸《释宫》。今本《释宫》讹为闳,陆氏音义不辩是非,云“本亦作阁,音各”。郭注本无此字。不知郭氏于衡门谓之闳下,引《左》:‘盟诸僖闳”,于所以止扉谓之阁下,引《左》“高其闲阁”,郭作注时阁绝未误为闳,注亦绝无误也。颜师古《匡谬正俗》分别闳、阁二字不同,所引《左传》作用阁,所引《尔雅》及注皆作阁。今雅雨堂刻本讹乱不可读。《左传》 :“高其用阁”,闲犹门也,高其门则所以止扉亦必高。盖晋馆门不容车,失于狭小,致子产坏垣,故士文伯饰说“门虽小而甚高”。此处无取用闳连文。陆氏音义亦误从闳,转云读者因《尔雅》或作阁,因改《左传》作各音,与《尔雅》音义皆为颠倒,见其误不可不正也。阁本训直橛所以扦格者,引申之,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如《内则》所云天子诸侯大夫士之阁,汉时天禄石渠阁皆所以关书籍皆是也。关字之义如此,故凡止而不行皆得谓之阁。倘《尔雅》作谓之闳,于所以止扉何涉乎?子产何以毁垣?因门不容车也,亦因门阁高也。观孙权敖患民卑车,因教闾里高其棚,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非阁高而车不得入之证乎?故郭云《左传》之阁即门橛也。《左传》用闳,杜注“闳,门也”,此必有误。杜本乃误本,郭景纯、颜师古所据本不误。陆之音义,孔之正义,皆据误本为之。又《左传》用字,沈重云闭也,此必古说,盖用阁犹《礼记》之扦格也。用本不从门,后人因阁亦加门耳。蔡邕《月令章句》于“修键闭”云:“键,门牡,所以止扉。亦谓之剡移。”郑注亦云:“键,牡。闭,牝。”按,蔡谓键为门牡,许则云关为门牡,盖𨷲居关之下,门之中,《汉书》所谓门牡者。而阁居两旁,每扉以一长代,上贯于过门板,下拄于地,故云所以止扉,古谓之剡移。有关有𨷲又有阁者,慎于待暴也,故曰高其闬阁,厚其墙垣,以无客使。阁亦得称牡,而与𨷲异物。阃与阁皆闭门乃用之,不比闑为死物,谓梱即阁,误矣。

“从门,各声”注:古洛切,五部。

广韵

古落切,入鐸見 ‖ 各聲鐸部(gé)

閣,樓閣。亦舉閣。《漢宫殿䟽》曰:“天禄閣、騏驎閣,蕭何造以藏祕書賢才也。”又姓,《急就章》有閣并訴。

康熙字典

《唐韵》古洛切。《集韵》刚鹤切。《韵会》《正韵》葛鹤切。并音各。《说文》:所以止扉者。从门,各,意兼声。徐曰:按,杙长者谓之阁,所以止扉。即今云门颊,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尔雅·释宫》,樴谓之杙,在墙者谓之楎,在地者谓之臬,大者谓之栱,长者谓之阁。

又《博雅》阁载也。

又《集韵》一曰观也。一曰𢇮藏之所。《玉篇》:楼也。扬雄校书于天禄阁。《正字通》:汉宫殿疏:麒麟阁、天禄阁,萧何造以藏祕书,延贤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谓之入阁。

又食阁,木板为之,所以𢇮食物。《博雅》:阁,庖㕑也。《礼·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注:阁,以板为之,𢇮食物也。

又天子阁,左达五,右达五。注:天子尊庖㕑远,故左夹室五阁。右夹室五阁。

又阁道,楼陛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辇道纚属。注:辇道,阁道也。《战国策》: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

又甬路,亦名飞阁,复道也。《史记·高祖纪》:辄烧绝栈道。注:栈道,阁道也。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巖,而施版梁为阁。《正字通》:马鸣阁道,利州栈道也。今保宁府广平县,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水中。张良烧绝秦栈道,即此。《地舆志》:昭化县有马鸣阁。劒州有劒阁。

又《周礼·秋官·野庐氏》注车有轘辕坻阁。疏:坻阁,道路之名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注:阁道,北斗之辅。

又《诗·小雅》:约之阁阁。《毛传》:犹历历也。《诗诂》:端直貌。

又蛙声。韩愈《杂诗》:蛙黾鸣无谓,阁阁祗乱人。注:阁阁,如其声。喻羣言害道也。

又姓。《急就章》:有阁并訢。《正字通》:唐御史阁辅。

又《韵补》叶于六切,音哊。司马相如《上林赋》: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叶下属、宿。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门”从左、上、右包围“各”,底部“门”低“各”高。“门”,𠃌(横折钩)的钩底较左竖收笔略低。“各”居框内竖中线部位,“夂”罩住“口”;“文”,㇇(横撇)与捺在田字格中心相交;“口”,上宽下窄。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