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臣

更新时间:2023-02-19 17:17

阁臣,在明代是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又称辅臣;在清代,则是大学士内阁学士的别称,后来也被用来指称清朝责任内阁的成员。因其入阁办事,故称阁臣。

职官沿革

明朝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等职,设殿阁大学士,建文帝时改“大学士”为学士。朱棣即位后,设立内阁,以翰林院官员解缙、黄淮、胡广等人入直;至明仁宗,又拔擢阁臣,任命翰林学士、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华盖殿大学士,提拔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为谨身殿大学士,逐渐形成了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阁臣又被称为辅臣,其中位居首席者称“元辅”、“首辅”(即内阁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

清朝在入关前曾设内三院,顺治、康熙年间两度改设内阁,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雍正年间增协办大学士,乾隆年间调整殿阁名,省中和殿大学士,增体仁阁大学士,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此外,又设内阁学士作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满洲六人,汉四人,雍正年间,其品级定为从二品。

晚清改革官制,光绪末年改组内阁,设会议政务处,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宣统三年,改设责任内阁(清朝责任内阁),旧内阁大学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新内阁则设置内阁总理大臣内阁协理大臣各一人,另设国务大臣十人,等等。新内阁的成员,有时也被称为阁臣。

文献用例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阁臣兼掌部院,非旧规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景帝初年,开经筵,以宁阳侯陈懋、阁臣陈循、高谷知经筵,阁臣商辂等为讲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国初沿明旧制,阁臣例不兼经筵。”

(清)吴敏树书谢御史》:“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 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

(清)汪荣宝汪荣宝日记》:“内阁拟就上谕两道,一为逊国,一为宣战,阁臣不自擅决,付诸皇族会议。但若采用乙种办法,阁臣即一律辞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