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1 22:38
阏伯台,也称火神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西南2公里处,高11.3米,周长300米。人们为了纪念阏伯的功绩,就在台上修建了阏伯庙。现存有大殿、拜亭、东西配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每年正月初七有古庙会,谓之朝台。向为游览胜地。
《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阏伯,即帝喾的儿子契,尧时封于商丘,为“火正”官,观察祭祀大火星,以定历法服务农事。阏伯到商丘时,选择一块高丘观星授时,这块高丘,就是流传今阏伯台,中国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均认为这里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台为圆形夯土筑成。台高35米,台基周长270米,庙毁于金代,元大德年间(1297~1307)在台上建大殿、拜 厅、钟鼓楼、东西禅门,台前建山门、戏楼。殿宇飞檐走兽,丹墙金顶,为典型民族建筑风格。明清以来,几经修葺,1981年又修。每年正月初七有古庙会,谓之朝台。
传说农历正月初七是火神阏伯的诞辰,因此自古以来,商丘周边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群众,特别是商汤子姓的后裔宋、孔、牛、殷、汤、华、梅.诸、肖、林、邓、武、皇甫等姓的子孙,在这一天前后,怀着对祖先无比的崇敬的心情,前去朝台进香,于是就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这个庙会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二月二方散,会期近一个月。六月二十三,又是传说中火神的祭日,周边四省群众仍是络绎不绝,朝台进香,这次庙会一般也长达10天。
位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阏伯台,又称火神台、火星台。经专家考证及史料记载,阏伯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了2200多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
商丘火神台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的祭祀演变而成。阏伯是商族部落的始祖,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先祖,是中国早期天文学家。阏伯在高台上观星计时,掌握四时变化,指导农牧业生产。阏伯一生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并尊称他为火神。阏伯不仅在此处观星居住,而且死后又葬于此。为纪念阏伯,所以称此台为阏伯台、火星台、火神台。
2007年,《火神祭祀》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火神祭祀》更名为《商丘火神台庙会》,并于2020年12月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增强文化自豪感,火神台管委会每年都会制作宣传片、纪录片,宣传火神台庙会文化。在庙会期间,商丘市非遗保护中心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营造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同时,作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商丘火神台庙会也在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