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村

更新时间:2023-07-18 17:50

阜沙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中心偏东南位置,东与大有村相接,南与上南村相接,西与牛角村相接,北与罗松村相接,是镇里的城中村。阜沙村总面积2.37平方公里,地处五乡联围区域,村与城区结合部地段(建国片)用作镇商住、房地产及工业小区发展,占地面积1200亩。

乡村概况

阜沙村(乡)组建于1952年秋,由当时的阜南村、抱沙村合并而成,两村各取一字“阜”和“沙”而定名为阜沙乡,人民公社期间称阜沙大队,1963年大南沙上南横迳大队归并入阜沙大队至今。1972年大迁居时,阜南、抱沙共划离耕地22.4公顷,迁出46户,人数182人,归属新团结村。

历史人文

勇敢的阜沙人民素有抵抗反动统治、见义勇为的英勇斗争精神,他们的英雄气概也给我们留下了崇高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抱沙乡陈军凯积极参与革命斗争,1925年当选为中山县第一届农民协会副委员长,因工作出色,同年秋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阜沙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当时,中山九区地下革命6个活动据点中阜沙镇占2个,其中我村抱沙乡就是其中一个。

阜沙村阳光片的阳光水闸(原称武帝庙闸)北岸原有一座武帝庙(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合作化期间曾作村的办公地,后又改建为壳灰厂,现原建筑已拆毁。这里曾是1943年中山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夜袭浮墟敌伪军,五桂山、三九区各游击队的汇集点和指挥部。

1993年暑假期间,时任阜沙中学治安员的阜沙村11队村民吴友文,英勇制止盗窃学校音响设备的盗贼,被失去理智的盗贼卡住喉咙直至窒息而死。1994年5月,广东省民政厅授予为保护集体财产献出自己生命的吴友文烈士称号。

产业特点

1991年前阜沙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原有耕地面积5658亩。1992年后征地1100亩,现属于农田保护区1900亩,其中鱼塘总面积为2318亩,禾田510亩,花木600亩,宅基地220亩;村级可自主开发用地50亩(公有物业小区内)。

人口状况

1963三村合并为阜沙大队时总户数803户、总人口3218人,分布在15个生产队。1979年,原来的8队拆分为两个生产队,全村共有16个生产队一直延续至今。2000年常住人口1115户,总人口4211人,外来人口433户,总人口585人;截至2010年,全村常住人口1227户,总人口4535人,非农业户口51户,按地域分成三个片,分别是建国片、阳光片、横迳片。外来人口1150人,主要集中居住于阜沙村的建国片。

阜沙村共有61个姓氏,人数分布比较集中,其中梁氏人数最多,共有1103人,其次是吴氏643人;黄、陈、郭、 罗、何等姓氏均超过200人。

经济发展

辖区企业36家,属于村级引进6家,以家具、五金为主。2005年之前村级物业为零,通过市镇两级扶持06、07年建成村级公有物业厂房7327平方米。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2009年我村实现经济收入120万元,同比增长37.93%,2010年达12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

生产队主要收入来源于鱼塘发包,土地出租,利息收入等。平均211411元,收入最多的是第7队444160元,最少是9队72482元。其中建国片因征地后耕地面积比其他生产队少,收入主要来源是征地款留有四成的款项当时的基金会收利息。我村村民收入主要分为几项,一是自主经营个体户的,二是开船、开车回收废金属的,三是外出包地种养殖的,四是在本镇或外出务工的,五在建国片部分村民以出租屋收入为主,基本价格平均150元/间。

民生发展

在2008年扶持阜沙村修建4公里硬底化农路、村道的基础上,近两年再接再厉,农业局党委继续在政策、资金和其他方面大力扶持,支持100多万资金,再修筑4公里硬底化村道、农路,并与镇、村共同协调,成功争取市交通部门为村修筑5公里硬底化村道。08、09年两年合共为阜沙村修筑了13公里硬底化道路,彻底改变了过去“阜沙村没有一条好路”的面貌,使阜沙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凝聚了民心,大力推进了阜沙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党政方面

进一步加强农村“五好党员”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带领全乡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按镇党委的共同部署,我村积极开展评比工作,按时、按质、按规定对我村党员进行评比达标率不断上升,得到镇领导的好评。2、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推行廉政、勤政谈话,有效遏制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保持党的纯洁和先进性。

历史古迹

横迳渡口

横迳渡口(横迳扣~滨涌口)是逾百年的老渡口,民国时期“石岐~广州”、“石岐~梧州”的客货班船在该渡口设上落站,名为“浮墟站”,由渡船接驳登离船。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渡口已经建成水泥码头,渡船改为铁质机动船。

古庙“三圣宫”

位于横迳闸旁的百年古庙“三圣宫”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50年)主位供奉北帝,曾多次迁址重修,现今仍香火颇盛,吸引阜沙镇及周边镇区虔诚人士的供奉。

观音堂

坐落于阜沙村1队长兴街德观音堂重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延续浮墟山上元兴寺至今,仍香火鼎盛。庙旁背榕树据传是明朝军码头的 船大树,现仍枝繁叶茂。长兴街中段的开阜井为开村时的古井,逾200年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仍是村民的食用水井,现多作洗涤之用。开阜井西侧山脚的刺桐树曾缓生过一株蛇药树,近百年来曾治愈过无数蛇伤患者,“文革”前后才逐渐枯死消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