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仁武

更新时间:2023-12-26 23:48

阮仁武,男,1964年1月生,重庆忠县人,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

个人简介

一直从事麦类作物的遗传育种工作,主持小麦赤霉病控制技术规程(协作)(2004~2005),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重庆市专用小麦选育(2003~2005)。主研重庆市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选育(1988~1992),四川省大麦联合育种(1989~1992),重庆市杂交小麦育种(1989~1994),重庆市“九五”攻关小麦育种及理论研究(1996~2000),重庆市大、小麦种子工程项目(1997~2000),重庆市大麦育种及生产开发(2000~2004),重庆市“十五”攻关小麦品种资源创新(2001~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等十余项科研项目。主研选育大麦新品种“浙农大4号”、“饲麦8640”、“西南86911”3个,小麦新品种“西南335”、“西南128”2个,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3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2年度)。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

1.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选育与关键技术研发(cstc2013yykfB80012)课题,2013年-2016年

2.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荞麦产业体系创新团队行动计划(CQCYT2011001)课题,荞麦轻简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2年-2014年

3.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糯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深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课题,糯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新材料创制(协作)(2010~2011)

4. 西南大学发展基金项目,小麦抗仓贮害虫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研究,(2008~2009)

5. 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重庆市专用小麦选育(2003~2005)

6. 科技部项目:小麦赤霉病控制技术规程(协作)(2004~2005)

主研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2004~2006)

2. 重庆市“十五”攻关,小麦品种资源创新(2001~2006)

3. 重庆市大麦育种及生产开发(2000~2004)

4. 重庆市“九五”攻关小麦育种及理论研究(1996~2000)

5. 重庆市大、小麦种子工程项目(1997~2000)

6. 重庆市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选育(1988~1992)

7. 重庆市杂交小麦育种(1989~1994)

8. 四川省大麦联合育种(1989~1992)

科技成果

“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农作群遗存发现与研究”获2003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第4完成人。

审定小麦新品种“西南128”,主研人员(2002)。

审定小麦新品种“西南335”, 主研人员(1999)。

“饲麦8640”、“浙农大4号”选育,获1991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完成人。

“四川盆地大麦生产开发研究”,1993年成果鉴定成果登记号N92-163,参加人员。

研究论文

发表论文

1.汪灿,阮仁武,易泽林。重庆市主要荞麦品种秋播光合生理指标分析,种子,2013

2.汪灿,胡丹,杨浩,阮仁武,袁晓辉,易泽林,宋志成,赵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作物杂志,2013

3.阮仁武,傅大雄,张建奎,戴秀梅。小麦新品种糯麦1号的选育。麦类作物学报,2011

4.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5.于春泉,阮仁武,余国东,张世平,宗学凤,张建奎。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鉴定, 西南大学学报, 2010

6.张建奎,董静,宗学凤,余国东,戴秀梅,阮仁武。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12S的育性转换及其APRT基因的表达,作物学报,2009

7.张建奎,董静,宗学凤,余国东,李伯群,戴秀梅,阮仁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观察,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

8.傅大雄,阮仁武,刘大军,宗学凤,殷家明,胡奎。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

9.傅大雄,余东,阮仁武,罗明华,方宣钧。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理想株高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分子植物育种,2007

10.傅大雄,阮仁武,宗学凤,胡奎,张建奎,戴秀梅。多节小麦资源的发现,中国农业科学,2006

11.阮仁武,傅大雄。20个小麦矮源的致矮力及聚类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12.傅大雄,阮仁武,宗学凤,胡奎,张建奎,戴秀梅。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作物学报,2005

13.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14.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明,宗学凤,戴秀梅,张建奎,李可,曲结。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4

15. 戴秀梅,钟光驰,傅大雄,阮仁武,佘容。具有6M^V染色体(偏凸山羊草)的代换系材料细胞学及白粉病抗性的初步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04

16.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用近等基因系研究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3

17.FU Da-xiong, RUAN Ren-wu, YIN Jia-min et al,Studies of Multi-Allelic Polymorphism of Dominant Dwarfing Genes in Wheat,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3

18.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明,等。小麦半显性创新矮源“西南02~10”,麦类作物学报,2003

19.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小麦主要显性矮源致矮力及遗传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

20.傅大雄,阮仁武,温海霞,等。易组“太谷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遗传学报,2002

21.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2

22.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小麦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

23.阮仁武,傅大雄,戴秀梅。小麦显性矮源对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1

24.傅大雄,阮仁武,戴秀梅,等。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微突变”的发现,作物学报,2001

25.傅大雄,阮仁武,等。显性矮秆基因Rht10亚染色体水平导入“中国春”的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01

26.傅大雄,阮仁武,等。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易位后被重新定位于4BS染色体,中国农业科学,2001

27.傅大雄,阮仁武等。西藏昌果古青稞、古小麦、古粟的研究,作物学报,2000

28.傅大雄,阮仁武等。可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改良矮源,中国种业,2000

29.傅大雄,阮仁武等。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

30.傅大雄,阮仁武等。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不同核遗传背景条件下致矮力的研究,麦类作物,1998

31.傅大雄,杨华,阮仁武,张建国,马正兴,吴兴恩。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大,小麦产量潜力对比之研究,西南农业学报,1991

32.傅大雄,阮仁武。KM型核质互作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发现与两系法杂交小麦的拓建,西南农业学报,1993

33.傅大雄,阮仁武,皮伟。杂交小麦育种-问题与挑战,西南农业学报,199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