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6:57
1933年1月6日,阮雪榆出生在上海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静安别墅”内。阮雪榆小学是在上海当时由广东旅沪同乡会办的郇光小学就读的,毕业后转入上海新闸路大同大学附中二院念初中,高一时转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50年,阮雪榆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3年,阮雪榆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同年,阮雪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材料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先后担任助教、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1954年—1956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进修。
1958年,在交通大学(西安)任教。
1959年起,在交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同年开始冷挤压技术方面的研究。
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二轻局和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并任所长;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塑性成形工程系,阮雪榆任系主任。
199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阮雪榆任主任。
1997年,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19年2月3日14时52分,阮雪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阮雪榆是数字化制造技术与塑性成形技术(冷挤压技术)专家,在国际上首创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在中国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黑色金属冷挤压技术。他在中国国内率先将CAD/CAM、数值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引入到塑性加工与模具技术领域。
截至2019年2月,阮雪榆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著有《冷挤压技术》《模具CAD/CAM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汇编》等4部专著,共100余万字。
截至2019年2月,阮雪榆还先后与国际企业建立了30多个联合研究室,所带领的团队取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几十项,先后完成科研成果400余项,成果转移和技术服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多个国家,涉及轻工、电子、机械、航天、汽车和仪表等10多个行业。他还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截至2019年2月,阮雪榆先后9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和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
1978年,“冷挤压技术”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截至2019年2月,作为塑性加工领域的一代大师,阮雪榆共指导硕士400余名,博士生40多名,博士后8名。
阮雪榆认为,学习最关键的是要学得灵活。真正优秀的人,成绩未必是最好的,但他们懂得自己归纳,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他认为,一个人一定要具备学习的能力。这其中有很多内涵: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社会学习。
1978年,阮雪榆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个人。
1994年,阮雪榆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1月,阮雪榆被授予日本国立熊本大学Honorary Fellow证书。
阮雪榆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理事长、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数字化制造动员中心主任、国家模具动员中心主任、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冷锻技术教席负责人、国际冷锻学会(ICFG)会员、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主任、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首届委员、国际环境保护与制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日本熊本大学荣誉教授、德国《Produc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杂志、英国《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荷兰出版)编委、韩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杂志、德国《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杂志编委等职务。
阮雪榆祖父是澳大利亚华侨,外祖父是泰国华侨,父母移居中国。父亲是上海的工商业者,母亲是医师。
阮雪榆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读时,当时的赵宪初老师教授他三角课程,赵宪初的严格教风和教学方法使阮雪榆终身受益。
阮雪榆在交通大学期间,他遇上了庄礼庭教授。庄教授不仅在业务上对他严格要求,更在生活上、思想上对他关怀备至。阮雪榆一直心存感激,他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都得益于庄礼庭教授的指导。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旦认准了方向,下定决心,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这是阮雪榆最大的特点。阮雪榆是中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建立完整的冷挤压工艺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勇于开拓创新、成果显著,对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有重大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评)
阮雪榆对指导和推动中国精密锻造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推进中国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新浪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