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4 17:25
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防护绿地的建设,除了直接的遮挡带来的物理性作用外,还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生态作用、生理病理性作用及美化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防护林植物群体的物理阻挡作用,如降低风速,减弱强风及强风所夹带的沙、尘等对城市的侵袭;
②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拉结和地被植物对土壤的覆盖可防止径流,起到固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③通过植物枝叶的光合作用、吸附作用、遮蔽作用等可吸收、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烟尘,降低噪声,净化水体,净化土壤,杀灭病菌.降温保温,发挥卫生防护作用;
④通过艺术性的营造,防护林还可美化城市。
城市防护绿地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①根据防护林的功能或主要防护的危害源种类分为防风林、治沙林、防火林、防噪林、防毒林、卫生隔离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②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分为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交通防护林(铁路、公路)等;③根据防护林营造的位置分为环城防护林、江(或河、湖)岸防护林、海防林、郊区风景林、城市高压走廊绿带等。
城市防风林带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风以及其所夹带的粉尘、沙石等对城市的袭击和污染,同时也可以吸附市内扩散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对郊区的污染.还可以调节市区的温度和湿度。
卫生隔离林主要是建设在工业企业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的卫,七防护林。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散发煤烟粉尘、金属粉末甚至有毒气体.这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卫生隔离林对于减少这些污染.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改善气候、土壤、水文条件.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以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道路防护绿地是指在道路两侧营建的以保护路基、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隔音为主要目的,兼顾卫生隔离、农田防护和美化城市的防护林,包括铁路防护林、高速公路防护林、公路防护林和城市道路防护林。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是指布置在高压线下、起到安全隔离作用的绿地。高压线路属于高度危险设施,从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可产生较强的工频电场辐射。根据同一或不同高压线下的不同电场辐射温度,布置一定宽度、不同树种搭配的防护绿地来过滤、吸收和阻隔电磁辐射,从而起到安全隔离作用。
城市组团隔离带是为使城市各个组团避免相互于扰,而在组团问设的隔离带。城市组团隔离带在空间上划分城市各个区,成为各个功能区的边界,起到隔离作用;在生态、社会、形象服务功能上又为相邻片区提供过渡软连接,发挥联系作用。
①科学性原则:防护绿地规划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用地情况等诸多因素,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防护绿地存在和发展的状态。
②整体性原则:由于防护绿地和其他城市绿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防护绿地布局、结构的规划时必须使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③协调性原则:防护绿地的规划要和城市道路、河道及其他用地规划相衔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划要求。
④生态性原则:发挥防护绿地的防护功能,有效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根据防护功能在面积、宽度、数量上满足生态要求的下限值。
防护绿地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防护绿地的布局要更好地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绿地的多种功能。展现城市景观风貌。城市防护绿地的布局是在整个建成区层面上合理布置防风林、通风林以及与气象因子息息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护绿地。对于其他点、线污染源(如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的防护,则进行具体的微观结构的分析。城市防护绿地的布局结构存在多样的形式,包括时、空四个维度的合理布置。同时,作为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防护绿地的布局要充分与整个城区的绿地布局相融合。
各类城市防护绿地的布局,需综合考虑污染源以及植物的特性。因所在位置和防护对象的不同,对防护绿地的宽度和种植方式的要求也各异,目前较多省市的相关法规针对当地情况有相应的规定,可参照执行。防护绿地的防护功能往往是多样的,并非针对某一污染源进行单一功能的防护,因此,需要根据其所在位置和防护对象。确定防护绿地的宽度、种植方式等结构内容,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同一类防护绿地的布局结构也会随着城市特征、周围用地性质、地形、气象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对于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组团隔离带这样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绿地而言,其布局结构需要考虑防护对象与绿地相互作用的过程,综合确定功能完善的绿地面积及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