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知几

更新时间:2024-07-03 20:46

《阳春曲·知几》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组散曲,共四首。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第二首曲子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不再的感叹,表现了以酒自娱、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第三首描写了作者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第四首作者回答为什么采取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的缘由。这组曲子押韵整齐,引用经典历史典故,把别样的人生、生活书写得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

【中吕】阳春曲·知几①

知荣知辱牢缄口②,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③。闲袖手,贫煞也风流④。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⑤。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⑥,常被吟魂恼醉魂⑦。四时风月一闲身⑧。无用人,诗酒乐天真⑨。

张良辞汉全身计⑩,范蠡归湖远害机⑪。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⑫,今古几人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春曲是它的曲牌。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几,隐微预兆。

②知荣: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ā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③淹留:停留。《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④“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⑤回头:回头之间,喻时间短促。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即“诗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此指岁月。

⑨天真:天然的本性,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⑩张良辞汉:张良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但大功告成以后他便隐退了,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甚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游耳”。

⑪范截归湖:范蠡是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谋臣,吴灭后,他辞去封爵,泛舟五湖(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⑫细推:细心推求、推究。

白话译文

其一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其二

今天有酒今天就醉个痛快,先喝光这樽前杯里有限的酒。回头之间沧海成为陆地而扬起飞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已没剩下几个白发的故人。

其三

我不为酒所困扰,搜索枯肠,终日苦吟,也常常因浓郁的作诗兴致惹起豪饮的酒兴。一个无用之人,在这一年四季里闲居度日,以诗酒为乐,永葆天真的本性。

其四

张良辞官修仙学道,是为保全自身打算;范蠡辞官归湖泛舟,是为远避祸灾考虑。智者仁者忘情山水,隐居山林,都是最明智的选择。请你细心推究,这道理古今有几人能真正懂得?

创作背景

这组小令收入《太平乐府》卷四、《乐府群珠》卷一、《雍熙乐府》卷一九中。白朴之所以持有明哲保身的世界观和处世方法,一方面,与“以常承了他们的处世态度相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的元代社会现实有关,另一方面,亦是他复杂多变的遭际身世的产物。他七岁遭战乱,“仓皇失母”,随元好问寄居聊城;四年后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白华已由原金朝枢密院判,始而投宋,再而投蒙古,所谓的臣节尽丧,不齿于士林,也不讨好于新朝,自遺自责,精神负担极重。这给予正在成长中的白朴,当是个深刻的刺激,并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选择。父辈的先“荣”后“辱”,促使他看破荣辱,超然于荣辱之外;新旧朝代交替的是非曲直,成王败寇,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等等,更把他逼向逃离是非之地的道路。他甘愿过贫塞的日子,也不再步父亲的后尘,尽管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令其“习进士业”,白朴却一辈子没迈进过官场。虽每每有人推荐,但都被他婉言谢绝。白朴有《沁园春·自古贤能》词,就是为了推辞这样的次荐举而作。综观元代知识界,持这种不乐仕进,无是无非、郦薄功名,颂扬归隐的思想倾向和处世态度的,远不只是白朴一人。与白朴同时的关汉卿、马致远,稍后的贯云石、张可久等,都有大量同样主题的作品留存。故白朴的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道路,亦可看作是一代之风气。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有四首。这种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在元散曲中称“重头小令”。曲题“知几”语出《易·系辞下》:“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命的思想。这种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首曲子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不再的感叹,表现了以酒自娱、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此曲句句抒情,对人生短暂的叹喟,对世事多变的愁伤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悲切哀怨的意境,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第三首作者于曲中描写了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这支小令感情强烈,前两句沉郁中饱含旷达,后三句闲适、旷达中隐含沉郁。全曲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不甘与浊世为伍的意蕴。

前三首极力描写了作者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第四首可以说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缘由。这首小令以议论入曲,上下千年,纵横古今,融深沉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现实感受为一体,读来冷峻深邃,发人深省。当然,这种“全身”“远害”的处世哲学历来被评为消极情绪,但对于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奔竞者之辈却也是一副有效的清凉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弊端之一斑,而且也可以窥见元代士人复杂的心态。

名家点评

其一

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忠阁:它是白朴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自我表白。题“知几”出《易·系辞下》“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句,意指有先见之明。(《元曲大辞典》)

其二

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忠阁:作者于曲中描写了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这支小令感情强烈,前两句沉郁中饱含旷达,后三句闲适、旷达中隐含沉郁。全曲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不甘与浊世为伍的意蕴。(《元曲大辞典》)

其三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此曲表现以诗酒为乐、永葆天真本性的情怀。以乐写哀,更突出地表现其内心的苦闷,于旷达中深含沉郁之气。(《元曲:彩图版》)

其四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此曲赞许张良与范蠡全身远害、功成身退,表现以山水自娱、明哲保身的处世观念。以议入曲,用典贴切,风格冷峻。(《元曲:彩图版》)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先生。隩州(今陕西河曲)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金亡时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晚年仍归北方。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现存《梧桐雨》等三种,皆描写爱情。另有词集《天籁集》。清初杨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遗》,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