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更新时间:2023-08-30 23:21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是元代散曲家姚燧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起首二句是说自己原本喜欢描写清风明月,舞文弄墨地度生涯,但是现在青年一代已逐渐成长,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了。紧接着三句用设问句明白说出自己的感受,叹息世道艰难。这首散曲写得严谨、沉稳;音韵、格律处处和谐,而且全曲无衬字,代表了文人曲的艺术风格。

作品原文

【中吕】阳春曲

笔头风月时时过⑴,眼底儿曹渐渐多⑵。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⑶,无日不风波⑷。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⑵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⑶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⑷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作品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元曲选评》:“姚燧善于写曲,他的曲中经常出现雅俗相村的手法,这支小令则更趋本色,多用口语,朗朗上口,明晓流畅。”

作者简介

姚燧(1238~1313年),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姚燧3岁丧父,随伯父姚枢居苏门,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有《牧庵文集》50卷,今存《牧庵集》36卷,内有词曲2卷,门人刘时中为其作《年谱》。姚燧以散文见称,与虞集并称。宋濂撰《元史》说他的文辞,闳肆豪刚,“有西汉风”。其散曲与卢挚齐名,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对散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