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5:37
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广东省阳江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从宋代开始,漆艺产品就已经出现在阳江人民的生活之中。
阳江漆艺从明清到民国时期达到一个发展的高峰,例如民国时期的漆艺品牌“广泰成”的漆器产品在鼎盛时期涉及三四十类一百多个品种,质量上乘,款式新颖,品种齐全。原有的素髹技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在黑、棕的基础上发展了朱色,显得喜庆吉祥。彩绘的技法因表现题材的需要而得到发展,主要是在素漆或银地上用各种色漆绘出山水、花鸟等题材,丰富了阳江漆艺的髹饰技艺。皮雕绘彩也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后期因战事对社会经济的毁灭性摧毁而造成百业凋敝,也导致了漆艺业的衰落。
解放后阳江漆艺发展进入了新生时期,在新中国提出“保护、发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促进经济建设,鼓励创作产品出口创汇的政策和措施之下,阳江把因战事摧毁而仅存的“广泰隆”“老义和”“广益成”“利源隆”“广隆”五家漆器厂联合起来,组织成立了阳江县漆器生产合作社。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府对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与支持,人们对生活资料及环境的改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阳江漆器业的再度繁荣和全面发展。
阳江漆艺是从漆器开始萌芽,较初是以实用为目的,和生活结合紧密,让生活更为雅致和舒适。用漆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经过民国对漆艺产品的丰富,阳江漆艺开始注重产品的装饰,开始使用多种色漆、技艺来髹饰漆器,采用素漆和银地彩绘、漆书等形式,提升了漆器的艺术品位,开启了阳江漆艺从“器”到“艺”的大门。到了阳江漆器厂时期,阳江漆艺的制漆、髹饰技艺、漆材都得到较大的拓展,综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艺术成果,为漆艺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艺术技法和风格上,阳江漆画根植于传统的漆艺,以漆、熟桐油和经过加工的透明漆及黑漆为涂料,调入银原、石黄、石绿、宝红、 钛白等入漆颜料,经过描绘镶嵌、髹罩、雕填 研磨等工序而成,又利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如将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甚至将螺壳、 鸡蛋壳等镶嵌于漆画之中,从而产生炫目、逼真奇巧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韵味。
阳江漆艺制作漆器所用工具包括刨(刨平牛皮)、胶刷、小扫(上底漆、面漆)、发刷、牛角刀、钢刀、竹筛、砂纸、方木条、画笔以及切料机、圈线机等现代工具。材料有大漆或阳江漆(也叫“腰果漆”,于1976年研制成功)、桐油(充当隔离剂)、颜料(传统红黑色,也有银朱、朱砂、丹红、绛矾、石黄、汉沙黄、钛青蓝、烟煤等)、木料(杉木、樟木等陈年旧料,用时先髹好桐油)、牛皮(做皮箱用里皮、皮枕用外皮)、其他(砖灰、面粉、石膏、磨浆石、砂纸、炭灰、抛光蜡等)。
阳江漆艺漆皮箱的制作流程如下:
(1)设计。设计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整个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要求具备相应的美术设计基础并熟悉漆器制作的各种流程,才能达到设计和制作的统一。
(2)制胎。制胎是用木头扎制骨架,再按照尺寸裁剪牛皮。以食用生粉和水煮成米糊,用软刷将米糊均匀涂抹于裁好的牛皮上,裱上木箱壳,里外各裱一层。装裱完成后,用麻线缝合接口,并用刨磨平表面。
(3)髹漆。髹漆也叫上漆,将生粉和生漆按3:7的比例调成涂抹液,再用软刷涂于皮面,前后3遍,需要充分掌握漆的属性,才能达到涂抹的厚薄一致,涂好后于无尘环境中晾干。晾干后,用刷子再髹几层清漆(底漆),每层干透后再重复上面的办法涂刷3次,由于漆层厚度不一,所需时间长短也不一致。光漆达到相应厚度后,要修整胎体使其保持原形。光漆过程非常关键,漆后胎物也要晾干。晾干后再髹一层面漆,以红黑两色为主,待再次晾干后便可进入下一步骤。
(4)装饰。装饰是指在皮箱四周或表面按需配字画,因皮箱功用不同,描绘的内容也不同,用于婚嫁礼品多描绘喜庆祝福等内容,如是用于装载东西则多题写诗词山水。传统的做法是在漆面还在软干时,用细砂纸抹去光滑的漆面,直接在上面题诗作画并附上签名和盖印。
(5)抛光。抛光时,一边用水冲一边用细砂纸打磨直到漆器表面光泽润滑,晾干后即为成品。
(6)配套。可以配备相应的座、架、盒等包装,使其成为完整的艺术珍品。
阳江漆艺漆画的制作一般包括制作画板、刮瓦粉、让漆、推光(打磨)、装裱几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制作画板。制作画板是用底漆均匀地涂抹风干定型后的画板,晾干后再均匀地裱上一层湿透的棉布或麻布,再用底漆将四边封好固定,晾干后,将布边刮平。
(2)刮瓦粉。刮瓦粉是将底漆、瓦粉、清水按一定比例调配成糊状,均匀地在画布上涂抹2-3层(一层干透后再接着涂下一层)。用力均匀,否则布面会起皱。晾干后,分别用粗细砂纸带水打磨3次,直至画板平滑。
(3)髹漆。用软刷将调好的黑漆均匀地涂抹在画板上,一般涂2-3次,涂漆时用力均匀,最后将周边多余的漆抹掉。晾干后再次用带水的砂纸朝同一个方向打磨至平滑,然后水洗干净,并晾干。然后是上画稿,可直接用粉笔起稿,或在纸上画好稿再耆到画板上;画稿打好后,将需要装饰的金箔、银箔、蛋壳、铝粉等平滑地贴在画板上,一般贴1-2次,晾干后用底漆或面漆加银粉调配的银浆涂于表面,再晾干。彩绘完整幅画后,再用手指轻抹,调整色调。
(4)推光(打磨)。晾干后即可打磨画面,先用砂纸打磨一次,再用蘸水棉花和细瓦粉涂抹表面,然后用手掌顺着一个方向推磨瓦粉;再用湿布抹干净,用蘸花生油的棉花涂抹画面,并将食用生粉涂于画面上,用手掌推磨至发光,然后用干净棉花擦掉生粉;如上再用手将生粉推磨画面一次,最后全面擦拭干净,漆画制作完成。
(5)装裱。搭配相应的框架和底板,完成装裱。
阳江漆艺以日用漆器从明清到当下,和日常生活结合密切,结实耐用,优化了人居环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漆器、漆艺陈设品制作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典雅美观,雍容华贵,漆画以传统漆艺的材料与技艺为表现技法来表达各种艺术创作观念,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阳江漆艺除了日用,阳江漆艺当下有一大部分向文化产业发展,漆艺的生产价值逐渐从生活实用为主转向文化、精神和审美领域发展。通过和美术院校的合作、年轻漆艺家的加入、漆艺的创作参展,以及漆艺产业链的重建,阳江漆艺实现了“器”到“艺”的跨越,使漆艺的发展道路更为多元和广阔,呈现漆器、漆画共同繁荣的良好态势。
阳江漆艺是中国漆艺文化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曾销售到世界各地,代表着中国的创造水平,蕴涵着产业经济生产力的源泉和强大的文化再生力,也作为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礼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进文化认同与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阳江漆器髹饰技艺包含漆艺的制漆、胎底、髹漆、装饰、表现等各种技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创造成果、意匠和高超技艺。漆艺将人的创新精神、社会和文化经验融入产品之中,它所包含的手工温情和艺术创造精神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形态,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漆艺的延续和发展,显示出传统工艺的强大生命力。阳江漆艺参与和支持了中国高等漆艺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为阳江乃至广东漆艺的传承、发展及创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具有较大的传承与保护价值。
阳江传统手工制造皮胎、纸胎、布胎漆器产品原料要求高、成本高、工序复杂。随着各类新型材料制品的兴起,漆器产品受到新型替代品的冲击,市场日益萎缩。加之审美追求的转变,传统的漆器工艺制品遭到排斥。当下懂得传统手工制作皮胎漆器产品的艺人仅寥寥几人,而且多没有继承人,漆器工艺处于失传边缘,亟待加强保护。
傅以周,男,汉族,广东省阳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申报地区为广东省阳江市。
漆器厂解散后,一些身怀绝技的漆艺师傅如陈其积、傅以周等以开设个人漆艺工作室招收漆艺爱好者的形式延续着漆艺的传承与创作,为阳江漆艺传承与现代漆画的发展、创作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漆艺家沈福文、乔十光、蔡克振曾多次亲临阳江漆器厂作艺术指导。漆器厂长期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实践教学、创作基地。一些机构和高等院校也积极参与进来,如阳江群众艺术馆、阳江漆艺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漆艺生产、课题培训、课程教学拓展了漆艺传承的方式。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阳江漆艺院有限公司获得“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阳江漆艺院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社会活动
2018年1月11日,阳江市委宣传部于阳江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系列宣传文化活动。活动中展现了阳江漆器髹饰技艺文化。
2020年8月8日,广州潮墟C·PARTY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东广场正式启幕。广场内展现了阳江漆器髹饰技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