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包穴

更新时间:2024-07-22 20:31

阴包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为肝经上重要腧穴之一,有调经止痛,利尿通淋之功。常用于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症。

出处

<针灸甲乙经>

穴名

【别名】阴胞。

【穴义】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名解】阴包。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穴位

【定位】在股骨内上髁上4寸,缝匠肌后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大收肌;穴区内有闭孔神经皮支、股神经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股神经肌支、闭孔神经肌支、坐骨神经肌支和股动脉分布。

穴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天部水湿化雨冷降,地部水湿则渗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阴包穴

临床治疗

辩证

【功用】调经止痛,利尿通淋。肝经

【主治】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其他疾病: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配伍】

气海中极肾俞,有补肾益气,固摄膀胱的作用,主治遗尿。

关元血海三阴交,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治疗

【刺灸法】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基本信息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厥阴肝经。[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

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

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

配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