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条室

更新时间:2024-03-13 14:19

阴极条室,阴极由金属条构成的多丝正比室。

历史

20世纪90年代初在多丝正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典型的平板型阴极条室结构如图所示。中间平面为相互平行的阳极丝,直径一般为30微米,丝间距s=2.5毫米。

由于阳极与阴极间距离d可选得很窄(d=1.5毫米),致使在二电极间电子和正离子的渡越时间很短(见多丝正比室、正比计数器),因此可得到很高的计数率(如200/秒·厘米2)与时间分辨率。阴极平面为敷着于绝缘板上的密集平行金属条,并与阳极丝相互垂直。当粒子射入时,可由阳极丝输出的负电脉冲信号和由阴极条输出的感应正电脉冲信号确定粒子的两维位置坐标。

为了节约电子学读出的电路数,阴极条常由几条(如图中为3条)不等宽度的条组成一组,而只从一组中的一条读出信号。利用相邻几组感应读出的脉冲高度分布(即重心法)可得到很高的位置分辨率(如70微米)。由于上述优点,易于制成多层大面积室体,因此近年来发展很快。

已被选用在2006年运行的世界最高能量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几个大型实验(ATLAS、CMS、LHCB等)的μ子定位和快触发实验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