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3 21:45
阴虚风动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眩晕与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多由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肝阴不足,筋脉失养,筋膜挛急,则见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脉弦;阴虚失养,故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脉数。
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或不语,口舌斜,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证候分析: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津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液大亏所致。主要病机是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此属虚风内动。
治法:滋肝养肾,潜阳熄风。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中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临床表现:精神疲惫,形容憔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虚烦低热,手足心热,易出汗,大便干结,肢体拘挛或强直,抽搐时轻时重,舌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病多发于急惊风之后,痰热炼灼阴津,筋脉失养,故见抽搐反复发作,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部分患儿可伴有筋脉失养之肢体活动障碍,甚至萎废不用。
治法: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方剂:大定风珠加减。
常用中药:白芍、生地、麻仁、五味子、当归、龟板、鳖甲、龙骨、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