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7:55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782年。
斐迪南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米勒预感到大祸就要来临,打算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他宁可拿着自己的小提琴沿街乞讨,靠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他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亲自去请求宰相瓦尔特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
米勒正要动身,宰相瓦尔特的家庭秘书伍尔牧来了。伍尔牧是米勒的乡亲,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易丝愿意,就嫁给他。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词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
伍尔牧离开后,露易丝向父亲说明她爱斐迪南的原因。她说她和斐迪南好决不是要高攀,而是由于对“上帝杰作的喜悦”,这是她的权力,父亲、甚至上帝都不应该阻挡。她回忆起与斐迪南初次见面的情景时说:“我的灵魂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万种青春的感情从我心中涌了起来,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齐放一样。我再也看不见世界,可是我觉得,世界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美丽;我再也不知道有上帝,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过他。”父亲冋答说,他永远也无法把斐迪南交给她。露易丝忧郁地说:我明白,我和斐迪南之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在门第和出身的差别消失之后,我们才能得到爱情和自由。
正在这时,斐迪南来看望露易丝,发现她脸色苍白,就问原因,她回答说:“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顶上。有人要拆散我们。”斐迪南说,他的贵族纹章比不上露易丝眼睛里的天书有力量。天书上写着:你和我注定要结合在一起。露易丝说她怕他父亲。斐迪南说,他什么也不怕,即使那障碍像山岭,他就把它当作阶梯,攀过山头,飞奔到露易丝的怀抱里。可是,露易丝还是不能平静下来。
伍尔牧求婚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他想要借宰相瓦尔特的手排除情敌。宰相瓦尔特对伍尔牧说:“目前内阁里有一种布置,因为新的公爵夫人的到来,米尔佛特夫人需要做表面的离开,而且为了造成十足的骗局,她还得另外搭上一种关系。你知道,伍尔牧,我的地位是怎样依靠这位夫人的势力的——我的最坚固的根本就是公爵的恩眷。现在公爵要替米尔佛特夫人找一个配偶。别人可能去报名,做这项交易,通过这位夫人取得公爵的信任,使他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为了使公爵仍旧留在我家庭的罗网里,斐迪南就得和米尔佛特结婚。”伍尔牧听后十分高兴。
宰相瓦尔特叫宫廷侍卫长向全城散布新闻:米尔佛特夫人要做少校夫人。同时又命令侍卫长通知米尔佛特夫人准备接受斐迪南的访问。然后欺骗儿子说:他黑起良心,排挤掉前任宰相瓦尔特,都是为儿子准备幸福;现在还要使儿子脱掉军服进内阁、当枢密顾问……斐迪南斩钉截铁地说:“我对幸福的看法与你不完全相同,你的幸福差不多是靠害人出名的。”宰相瓦尔特恼羞成怒,命令儿子必须向米尔佛特求婚。
米尔佛特夫人本来是英国贵族,遭到不幸后,流落到德国宫廷充当了公爵的情妇。她认为在靠公爵吃喝的人们中间,情妇是最倒霉的,因为她必须拿着讨饭的手杖去迎接这个大富大贵的人物。不过,尽管她把荣誉出卖给了公爵,但是她的心却保持着自由,渴望真正的爱情。当她知道宰相瓦尔特的阴谋后,心中暗暗觉得高兴,因为这样她真正所爱的人就会和她在一起。
斐迪南遵照宰相瓦尔特的命令来访,明确地向米尔佛特宣布:他爱上了一个平民少女、音乐师的女儿露易丝。同时还用犀利的语言斥责米尔佛特夫人不知羞耻,把自己的美貌和灵魂出卖给公爵——一个只懂得在她身上欣赏肉感的公爵。斐迪南的话不仅没有使她反感,反而唤起了她失去的尊严和爱国心,她向斐迪南倾吐了自己的委屈和爱慕之情。但她对斐迪南的爱情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她决定把一切法宝都使出来进行报复。
宫廷里的阴谋正在实施,米勒的家里乱成一团。斐迪南急忙赶到露易丝身边,坚决地向露易丝表示,他要戳穿父亲的阴谋,打碎偏见的锁链,像一个大丈夫一样自由选择,用爱情的力量去战胜那些卑下的灵魂。他知道,父亲的力量非常大,但他和露易丝爱情的力量更强大。他猛烈地握住露易丝的手说:“如果拆散这两只手的时间真要来到的话,那也就是我和世界一刀两断的时候。”
这时,宰相瓦尔特带着法警和跟班来到米勒家,恶毒辱骂露易丝是妓女,诱骗了他儿子。米勒大怒,要把宰相瓦尔特赶出家门。宰相瓦尔特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来,把米勒夫人和露易丝拴到耻辱柱上示众。斐迪南一手挽住露易丝,一手拔出佩刀威胁宰相瓦尔特: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讲述宰相瓦尔特发家的历史。宰相瓦尔特无可奈何,只好放了露易丝母女。
伍尔牧为了占有露易丝,又向宰相瓦尔特出鬼主意:把米勒关进监狱,利用露易丝爱父亲的狂热感情,引诱她办两件事,作为释放米勒出狱的条件。由宰相瓦尔特授意她给第三者写一封情书,并且发誓,以后不泄漏写情书的原因。这样,露易丝不仅失掉了斐迪南的爱,而且也丧失了名誉。然后伍尔牧来向米勒夫妇的女儿求婚。宰相瓦尔特欣然同意这个计划。米勒夫妇马上就被关进了监狱。
伍尔牧立即跑到米勒家,向露易丝提出救她父亲出狱的条件。露易丝在救父亲与失去恋人的恐怖中思考,在死亡和耻辱中间颠来覆去地选择,最后,她向邪恶屈服了:按照伍尔牧的吩咐,给宫廷侍卫长写了一封情书。
没有参与宰相瓦尔特阴谋的米尔佛特夫人想收买露易丝:只要露易丝把斐迪南让给她,露易丝就可以当她的侍女。露易丝拒绝当侍女,她威胁露易丝,她要在露易丝和斐迪南之间制造万丈深渊,她得不到的幸福,露易丝也得不到。露易丝蔑视她的威胁,在不接受她恩惠的前提下自愿把斐迪南让给她,但同时警告她说:“在你们新婚亲吻中间会有一个自杀者的鬼魂冲进来。”露易丝的话感动和教育了米尔佛特夫人,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和优裕的生活,以后靠自己的双手做工过日子,洗净先前受的污辱。当天她就离开了德国。
斐迪南拾到那封情书后,马上来到米勒家里,他一方面冷嘲热讽米勒父女,另一方面又怀疑情书的真实情况。他以审讯的口吻问露易丝:“不幸的姑娘,这封信是你写的吗。”露易丝遵守诺言,勉强说:“是的。”斐迪南从露易丝不自然的答话里反倒看出露易丝是说谎,于是他再次强迫露易丝对上帝发誓冋答:“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她坚决地回答:“是我写的。”
斐迪南绝望了。他要来柠檬水,准备下毒。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如果毒死露易丝,米勒就会失去独生女,“一朵鲜花——凋谢了——枯死了——踏碎了”,这等于抢去了乞丐最后的一个救命钱。但他又认为,爱情是最神圣的感情,露易丝却把这种感情当作玩物,这样的姑娘不可能使她父亲得到幸福,应该“趁那条蝮蛇没有把父亲也咬一口之前踩死它”。
于是他打发米勒去给宰相瓦尔特送信,随即将毒药投入柠檬水里。他一边咬牙切齿地痛骂露易丝“太卑鄙”,是“魔鬼”,一边将有毒的柠檬水叫露易丝喝下去。他自己喝了毒药后扔掉佩刀、缓带,准备就死。露易丝早就作好了死的准备,生离死别之际,她想最后一次拥抱她的恋人,遭到斐迪南的拒绝。露易丝的药性发作,死亡勾销了她对宰相瓦尔特的誓言,她对斐迪南说出了情书的真相:“信的字句是你的父亲口授的。”
听了这话,斐迪南如遭五雷轰顶一样倒在地上,随即又惊心动魄地跳起来,拔出佩刀,要趁毒药的力量还没有发作的时机,去杀死那个谋杀儿子的凶手宰相瓦尔特。露易丝停止了呼吸,斐迪南心如刀绞。宰相瓦尔特和伍尔牧等人赶来,斐迪南临死前揭露和控诉他父亲:“这套阴谋是巧妙的,令人佩服的,我承认,通过嫉妒来扯断我们心的结合。这番计算是专家定出来的,可惜的是,愤激的爱情并不像你的木偶那样听从牵线人的摆布。”宰相瓦尔特要把罪行推在伍尔牧身上,伍尔牧扬言自己完蛋时要揭发宰相瓦尔特的阴谋诡计,叫听的人全要起鸡皮疙瘩。
药性发作了,斐迪南痛苦地死在了露易丝身边。
斐迪南
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越过阶级和门第的藩篱,与平民姑娘真心相爱,把同露易丝的爱情看得比他的贵族纹章还珍贵,决心“打碎偏见的一切钢铁的锁链”,去争取自己的幸福。他不为金钱地位和权势所动,面对恶势力他充满战斗豪情:“恶毒命运的风暴只会更加鼓起我的热情。”他曾策划同露易丝一起逃走的行动。对封建贵族的面目他看得很清楚,他多次指责父亲卑鄙、罪恶的发迹史,指出他父亲那份“造孽的家当”全是“祖国的血汗钱”,谴责父亲是杀害儿子和露易丝的“凶手”。
露易丝
平民音乐师的女儿,是市民阶级的代表,她“蔑视流行的成见”,对于自己的美貌和出身她都“不大注意”。她渴望打破差别的界限,剥掉“可恶的身份的外壳”,追求“人就是人”的独立人格。但是她清醒地看得到面前有个深渊,门第、等级“像一把短剑”,悬在她和斐迪南的头上。
该部戏剧的核心冲突是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围绕着两人能够结合,其他的一些利益相关者纷纷登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了各种选择并付之行动。就这些人物与作为主线剧情的斐迪南、露易丝的爱情的关系而言,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到这场爱情纠葛之中并与当事人存在着一定的感情联系的,除了斐迪南、露易丝两位当事人外,还有公爵情妇米尔佛特夫人夫人和伍尔牧;另一类则是与这场爱情利益相关,因而表露了鲜明的态度并做出了相应行为的人,如宰相瓦尔特和平民乐师米勒夫妇。
就斐迪南和露易丝这两位当事人而言,虽然他们对彼此的爱情都持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在剧作的开场就决心要和对方在一起,不为现实的阶层差距所阻隔,但二人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通观整部剧作,斐迪南在爱情方面始终表现得专一、热烈。相比之下,露易丝就有所不同了。她虽然也深爱着斐迪南,反驳了自己父亲关于斐迪南不是真心的看法,但是在面临着父亲身陷囹圄和与斐迪南分手这样一个两难选择时,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当然,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她对与斐迪南的爱情并不执着。这种差异的表现是由两人的身份的差别造成的。不同于斐迪南,露易丝自身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在面临爱情中的波折时要有更多的顾虑,同时,她抵御这些波折的能力也不如斐迪南。
而在这两人身上,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相同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人对于纯洁的爱情的追求。在整部剧作中,这两人在面对爱情问题时,所考虑的问题是最为单一的。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至于两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阶层差异则是他们并未关注的。面对乐师米勒所指出的两人身份上的差别,两个人都表示自己不会受到这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同样,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专一的。不论是米尔佛特夫人还是伍尔牧,都未能在两人的感情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始至终,两人的心里都只有对方。此外,两人对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非常重视的。当两人注定不能在一起时,先后选择了主动赴死。对他们而言,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因而在全剧的最后,两个人以结束生命的方式为彼此的感情画上了句号。或者说,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了。
在《阴谋与爱情》中,爱情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同样明显,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一个主题。斐迪南与露易丝两人结合的障碍以及导致他们最终悲剧结局的原因乍看起来好像是宰相瓦尔特及伍尔牧等人从中作梗,可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两人所处的具体家族以及社会阶层。正是由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差距,所以他们的结合才会面临父母的反对。如对斐迪南来说,阻碍他和露易丝在一起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他的父亲宰相瓦尔特想让他迎娶米尔佛特夫人的建议。而这是由他所在阶层以及他自身家庭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同样,造成两人最终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露易丝在宰相瓦尔特和伍尔牧的设计下为了营救父亲而写了那封给宫廷侍卫长的情书。而这种情况能够出现,其原因也在于米勒一家自身的平民身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分别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而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命运的困境。在整部剧作中,他们力图反抗这一命运的难题,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
多种冲突
《阴谋与爱情》戏剧中,三种冲突同时涉及,转化为阶级之间的冲突,各阶级内部的冲突以及人物的内心冲突。多条矛盾相互交织:一、阶级之间的冲突;二、统治阶级家庭内部的冲突;三、平民阶级家庭内部的冲突。《阴谋与爱情》这部戏剧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是在艺术处理上使用多种冲突的戏剧结构,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冲突之外,还有斐迪南与露易丝这对苦命情侣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与自己内心的冲突等,如此多的冲突相互交织,注定了他们二人的爱情悲剧。剧中最主要的就是阶级之间的冲突,该剧正是取材于现实,反映现实,事实上,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就是当时封建德国的牺牲品,他们的悲剧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人物形象
《阴谋与爱情》刻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群。一个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物形象,如瓦尔特、伍尔牧,他们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另一个是平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如露易丝、米勒,在与统治集团的对抗中显现出他们不畏权势,正直坦白、独立不羁的人格品质。而男主人公斐迪南则是这两个人物形象群外的“第三人”,他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虽然出身于贵族,却摒弃了封建统治阶层的种种恶习,具备了贫民阶层的优良品质。然而,《阴谋与爱情》也揭示了正面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如露易丝被封建思想羁绊和斐迪南的自私、鲁莽等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一、荒淫无耻的封建统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是《阴谋与爱情》中席勒极力鞭笞的对象。宰相瓦尔特、秘书伍尔牧、侍卫长卡尔勃等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封建统治阶层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国内横征暴敛、专横残忍、为非作歹,公国间又战事不断、关卡林立,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虽然个性不同、职务各异,但无一不体现腐朽反动统治阶层的种种恶习。他们对待平民专横残忍,生活上极尽奢侈,骄奢淫逸,为了权势和地位阴险狡诈、权欲熏心。同时他们内部又是窝里斗,彼此相互利用、勾心斗角,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宰相瓦尔特是封建统治阶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荒淫无耻、专横跋扈、权欲熏心。为了巩固自己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瓦尔特逼迫自己的儿子斐迪南迎娶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在他看来没有比权势更重要的东西,权势是第一位的,哪怕是自己儿子的终身幸福也要服从。
二、独立自尊的市民阶级
以露易丝和其父米勒为代表的市民阶层是席勒在《阴谋与爱情》中极力赞扬的对象。和荒淫无耻的封建统治阶层相对,露易丝和米勒身上体现了许多市民阶层可贵的品质。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提倡人人平等、捍卫人的尊严与自由,不畏权势,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这都和腐朽的封建阶层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露易丝眼中,她和斐迪南的爱情是美好的、无比珍贵的。她视斐迪南为她的一切。斐迪南和露易丝本来可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由于可恶的阶级差别,这段美好的情缘被无情的拆散了。
三、贵族的叛逆者、市民利益的代表
斐迪南是《阴谋与爱情》中除了封建统治阶层和平民阶层的第三类人,又是这两个阶层的交汇点。他出身贵族,但是丝毫没有贵族习气,反而非常鄙视为了权势不惜一切手段往上爬的卑劣行径。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平民阶层所拥有的追求自由和尊严的人性光辉。
《阴谋与爱情》成功地刻画了两个集团的人物形象。封建统治阶层瓦尔特、伍尔牧、卡尔勃等人的专横跋扈、阴险狡诈、为非作歹,平民阶层露易丝、米勒等人的不畏权势、坚决捍卫人的自由与尊严,以及贵族阶层的叛逆者斐迪南的侠肝义胆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而戏剧结尾以露易丝和斐迪南在瓦尔特、伍尔牧等人的阴谋下双双死去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统治阶层的强烈控诉和对新兴市民阶层美好品质的由衷赞扬。同时,通过露易丝、斐迪南、米勒等人身上所暴露的弱点也让人们看到了新兴阶层自身的局限性,促进了人们进一步探讨今后反抗封建腐朽统治的道路和方向。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重要的创作成果之一,也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也是青年席勒创作的顶峰,同时它又是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该剧的反封建性,尤其体现在它并不取材于历史,而是直接取材于当时的德国现实,观众对此剧的时代意义一目了然。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强盗》《阴谋与爱情》《唐·卡洛斯》《华伦斯坦三部曲》《奥尔良的姑娘》《玛丽·斯图亚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