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窑

更新时间:2023-02-24 05:50

陶瓷窑炉的一种。阶级窑是由龙窑逐步改进而来的,以福建德化地区出现最早,也最著名,大约在明代首创于中国福建德化, 故又称为德化窑。

简介

日本瓷窑受德化阶级窑影响很大,并把其“估计为串窑的始祖”。它象龙窑一样, 也是依山坡倾斜砌筑, 不同的是各窑室均砌筑成阶梯形。一座阶级窑一般由间容积不等的燃烧室串联而成, 阶级窑依山按10~20°倾斜砌筑,长15~20米。最初形式为宋代的分室龙窑,至明代演变为一个个单独的窑室。一窑约有五至七室,后室窑底高于前室窑底,隔墙下部有通火孔。烧前室时,火焰自窑顶倒向窑底,经通火孔依次通过后面各室,最后自窑尾排走。 因此在烧同样一窑陶器制品时, 燃料消耗相对较少。因窑内多呈正压, 较易控制窑内还原气氛, 制品的烧制质量比龙窑好, 但结构比龙窑复杂。

所以全窑就是一个大龙窑,而每一室又是一个个半倒馒头窑,它既有龙窑的优点,又比单个馒头窑优越。

特点

①烧窑时室内呈正压,大大减少了冷空气的吸入,避免窑内温度不均匀,并易于控制还原气氛,以便烧出较好的瓷器。②可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生坯,同时还可利用产品在冷却时放出的热量加热助燃空气,热利用率较高。③窑室内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较缓慢,匣钵损耗较小。④窑墙较厚,窑内隔墙较多,利于保温,但蓄热损失大。⑤窑室内温差偏大,不易同时烧成一种坯釉的制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