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1 22:44
曾担任英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工人日报》副主编的英共党员阿兰·魏宁顿,是林迈可1945年底离开延安回国后,新华社正式聘请的第一位外国专家。
1948年受英共中央派遣来华,在河北平山县参加新华社的对外报道工作。他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对外宣传工作,报道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阿合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朝鲜战争期间,他速度赴朝采访,撰写了大量报道,并协助做英、美战俘的工作。因此,被英国政府指控为犯了“叛国罪”,吊销执照,成为“流亡者”。1959年离开中国,定居柏林,并在那里去世。当年,他是林迈可1945年底离开延安回国后,新华社正式聘请的第一位外国专家。他1948年8月来到河北阜平通江口新华社总社驻地,立即投入新华社英播部的改稿工作,不久即随新华社第一批记者前往北平,参与接收国民党电台,报道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很多老同志认为,阿兰为新华社培养了一批对外传播的业务骨干,对新华社对外传播体系的建立,有杰出的贡献。当年跟阿兰共过事的对外部年轻记者,后来担任过新华社副社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曾建徽说,“阿兰把他一生的黄金时代献给了新中国,他是有国际主义精神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华社在英播部的基础上组建了统管国内和国际新闻对外报道的对外新闻编辑部。阿兰对当时对外部年轻编辑记者的循循善诱,令很多老同志至今难忘。他利用对外部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的汇报会和每周一次的评稿会,总要点评一些发过的稿子:哪条导语写得好,为什么好,哪条导语没抓住新闻,哪篇报道缺了什么背景材料或解释不够……他后来又编写了《新闻写作入门》的小册子,印发给大家,并开办了不脱产的新闻讲座,对年轻记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原对外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立方说,阿兰的指导,“使我们这些没进过新闻学院的人,很快就对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关于五个W、导语、倒金字塔、时效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我们最早都是从阿兰那里学来的。”
把读者放在心中,就要强调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朝鲜战争中,新华社对英美战俘的报道。针对英美国家公众普遍珍惜人的生命的特点,新华社对外部及时公布英美战俘的名单,包括他们来自哪个州郡,所在部队的番号,对战俘进行专访,并设立战俘信箱,帮助他们与家人取得联系。这些报道,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为了能够打动读者,对外报道还非常强调用事实说话,不强加于人。像被俘美军士兵受到志愿军的宽待,他们希望停止战争,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报道,都是有真名实姓的人现身说法,因而扎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