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00:45
阿夏河河畔是新开辟的长征林场。1972年暑假的一天,汉族少年孙大亮和藏族少年扎西、回族红小兵马甲甲,发现在从来不运木材的阿夏河上,有原木漂走,立即跳下激流,抢捞原木,并且主动向党委请战,要求去看守阿夏河,不让国家财产再受损失。
阿夏河边,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林场党委委员、回族老工人马青山在孩子们出征前夕,用小红军英勇战斗在红云峰上的故事,激励他们到阿夏河上好阶级斗争的主课。
孩子们来到阿夏河小木屋安营扎寨,日夜巡逻。
有一天晚上,贪玩的甲甲站岗时,被一只奇怪的呱呱鸡吸引,离开岗位,原木又一次神秘地丢失了。
出事以后,三个小伙伴发生了矛盾。水运队长、甲甲的伯父马哈德利用孩子们缺乏阶级斗争经验,乘机挑拨。甲甲、扎西相继赌气要离开阿夏河。
在这关键时刻,大亮想到小红军战斗不息的光辉形象,深情帮助战友,认真分析事因,决心坚守岗位。
青山爷教育孩子们要善于识别混在好人中间的坏人,揭开阿夏河的秘密。党委根据军工急需木材的情况,决定打通阿夏河,开辟新航道。
贪婪狡诈的马哈德在这一打击下,加紧与盗窃集团同伙勾结,妄图盗走军用木筏。大亮和小战友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向坏人主动进攻,利用马哈德装病,闯入“虎穴”,机智勇敢地探出了马哈德的心病,并发现了他和同伙勾结的线索。
就在这帮坏家伙阴谋偷筏、凶相毕露之时,他们沉着应战,勇猛追击,在党委领导下,与民兵一起破获了这个盗窃集团,剥下了马哈德的伪装。
阿夏河上,阳光灿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培育的红卫兵,用自己的战斗为红云峰增添了新的光彩。他们就像林海的小青松,迎着风雨,在长征路上茁壮成长,永远前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