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5 18:47
阿曼尼莎汗(1534-1567),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拉失德的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是十六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
阿曼尼莎汗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拉失德的王妃,叶尔羌汗国时期杰出的音乐家和诗人。出生于今麦盖提县特孜纳布河畔的库木西村一个民间艺人的家庭。她8岁丧母,靠父亲马合木提打柴为生。幼年时曾入学读书,后随父学习弹唱,14岁时已能作诗编歌。后被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拉失德选中,入宫为妃。34岁时,因难产去世。她的一生为丰富和繁荣维吾尔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阿曼尼莎汗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一天,阿不都热西提汗率领大臣、官员来此打猎。到了夜晚,他化装成农民,穿着破烂的衣服,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带着一位侍从,来到马合木提家投宿,借以了解百姓的苦乐、人民的心愿。阿不都热西提汗进屋后,看到房屋虽然陈旧狭小,却归置得整整齐齐,墙角上还挂着一把弹布尔琴。于是,他就请主人弹几首乐曲。马合木提说:“我不会弹。这琴是我13岁的女儿的。”马合木提便让女儿出来,于是阿曼尼莎汗用弹布尔信手弹唱了一曲《潘吉尕木卡姆》的选曲。美妙的琴声使阿不都热西提汗万分惊喜,更令他惊奇的是,姑娘演唱的木卡姆新歌词:
“我们的主啊,万分感谢您,
您把一位公正的人封为国王。
阿不都热西提汗为弱者、穷人遮住了炎阳。
乃菲斯啊,要为神圣的胡达祈祷,
如若不为公正的国王祷告,
就要受到惩罚。”
歌声刚落,苏丹便问道:“名叫乃菲斯的诗人是谁?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从哪儿学的?”姑娘回答:“乃菲斯就是我的笔名。难道我非要背诵别人的歌词不成?”接着姑娘又朗诵了几首自己写的诗文。阿不都热西提汗有些不相信这么年轻的姑娘能写出这样精美的诗篇,便又提出:“请再写首诗给我看看,可以吗?”于是,姑娘拿出文房四宝,信笔写道:
“胡达啊,我面前的这个奴仆把我愚弄,
今晚顿觉屋里荆棘丛生。”
苏丹会心一笑,“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于是他回到驻地,戴上王冠,披上斗篷,带上10头羊和一些茶叶、绸缎,由40位官员陪着,回到马合木提家中,送上礼物,恭敬地向主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并恳求主人把女儿嫁给他。阿曼尼莎汗嫁入宫中并未去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她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搜集、整理、规范、创作木卡姆。
她整理木卡姆的宏愿,得到苏丹的鼎力支持,在宫廷乐官喀迪尔汗的协助下,他们邀集了一些有名望的木卡姆乐师云集宫中,对木卡姆展开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规范工作,使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疆维吾尔族在10世纪信仰伊斯兰教后,维吾尔族木卡姆传入了西方,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也进入了新疆维吾尔地区,到了16世纪,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相当杂乱。阿曼尼莎汗根据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民族调式特点,删除、整理成规范化的十二套木卡姆。
距莎车县城50公里的喀尔苏乡夏布鲁克村,被认为是是阿曼尼莎汗的出生地。当地村民们谈起王妃时脸上写满了自豪。这里的不少女性将王妃当做 “心灵安慰剂”。当男子在节日里走向清真寺去礼拜时,村子里的女性会悄然朝向王妃故居的方向,静静地伫立,将自己的心事或美好的祝愿默默告诉王妃。
阿曼尼莎汗死于难产,离世时年方34岁。为了祭奠阿曼尼莎汗20年来潜心整理十二木卡姆的功绩,阿曼尼莎汗以叶尔羌第二代汗王王妃的身份获准葬入叶尔羌汗国王陵。人们不忍心将她和难产而去世的女儿分离,便修建了大小两座陵墓,将她们葬在了一起。
1986年,木卡姆还首次走出国门,走进了英国BBC广播节目,引发了世界对它的关注。2005年11月,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10月,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在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的《高山流水》等30首曲目中,就有十二木卡姆的部分选曲。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陵墓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室内,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阿曼尼沙罕纪念陵修建于1992年,是为了纪念十二木卡姆主编人阿曼尼沙罕而修建的。1992年8月6日,自治区第二届十二木卡姆研讨会在莎车召开时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白颜色台阶共有14层、纪念陵四周柱子有20根这分别代表着阿曼尼沙罕14岁时成为王妃,用20年的时间去整理木卡姆,在她34岁那年因难产而离开人世。
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赛福鼎·艾则孜创作的关于阿曼尼莎汗的剧本,于1993年被改编成剧情电影《阿曼尼萨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