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9 20:25
阿西阿呷,女,彝族,中共党员,1975年8月出生,1996年6月参加工作。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退役,被分配到成昆铁路上的白石岩站,从此车站便成了他们的家。小镇地处偏远山区,火车是当时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父母无论是走亲戚还是买米、买油,都要乘火车。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与大凉山其他同龄女孩相比,无尽延伸的钢轨将给她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童年的阿西阿呷就坐着这趟“慢火车”到10公里外的乃托乡上学。她常常在路上偷偷观察车厢里的面孔,努力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外面世界”的痕迹。
1996年,阿西阿呷终于换上铁路制服,踏上了熟悉的绿皮车,成了成都客运段的一名列车员。
现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管内车队5633/5634次列车长。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6年, 21岁的她登上5633/5634次“慢火车”,开始了她的客运生涯。从小在铁道边长大的她对这趟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感情。为更好地服务彝族老乡,她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掌握了各县彝语,搭建起彝族老乡与5633/5634次“慢火车”的沟通桥梁。旅客们称阿西阿呷“阿呷莫”(彝语音译,莫是女孩的意思)“阿呷车长”。
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5633/5634次“慢火车”就开始运营了,往返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价格几十年没有变过。
这趟车是方便彝族老乡的“赶集车”“致富车”,还是沿线孩子们的“校车”。阿西阿呷说,和彝族老乡聊天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铁路瓦吉瓦,列车员卡莎莎”,意思是铁路太好了,感谢列车员。淳朴简单的一句彝语,是乡亲们对这趟列车发自内心的喜爱。
24年来,越来越多的变化在车窗内外悄然改变。无论时代进程多快,这趟列车依然是彝族乡亲们的幸福列车。阿西阿呷说:“我会一直守着‘慢火车’,为彝族老乡服务,助他们经济脱贫、精神脱贫,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她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始终守护着这趟彝族同胞的致富车、便民车、希望车、连心车,被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曾获得2017年全路“春运最美铁路人”、成都局集团公司 “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新时代 成铁榜样”“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21年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授予2020年“最美铁路人”称号。
2021年1月,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2020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