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7 14:40
阿里河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是国有大型二档森工企业阿里河林业局驻地,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驻地,地处鄂伦春自治旗北部,东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加格达奇区为邻,南与乌鲁布铁镇相接,西与吉文镇接壤,北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与黑龙江省呼玛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541.4平方千米。
1958年,鄂伦春自治旗政府驻地由小二沟(今诺敏镇)迁至阿里河。
1959年3月,成立阿里河镇。
1959年4月1日,阿里河林业局成立。
1969年8月1日,鄂伦春自治旗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阿里河镇随之隶属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鄂伦春自治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阿里河镇随呼盟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划阿里河镇东部地区建齐奇岭乡。
1990年,撤销齐奇岭乡,将齐奇岭村划回阿里河镇,其余地区划入大兴安岭地区管理。
2011年末,阿里河镇下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平安、青山、康宁、林海东风,阿里河、阿东、齐奇岭、昆仑山;下设154个居民小组、2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阿里河镇下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平安社区、青山社区、康宁社区、林海社区、东风社区,齐奇岭村、昆仑山村、阿里河村、阿东村,镇人民政府驻平安社区。
阿里河镇地处鄂伦春自治旗北部,东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加格达奇区为邻,南与乌鲁布铁镇相接,西与吉文镇接壤,北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与黑龙江省呼玛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541.4平方千米。
阿里河镇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低山区、丘陵区及河谷平原。境内最高峰伊勒呼里山位于伊山林场,海拔892米;最低点齐奇岭村东南位于甘河岸边,海拔399米。
阿里河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多风,降水稀少,气温多变;夏季温和,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霜期早;冬季漫长严寒。多年平均气温-0.3℃,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42.5℃(1993年12月21日);7月平均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40.5℃(2010年6月24日至25日)。最低月均气温-40.3℃,最高月均气温37.2℃。平均气温年较差36℃。生长期年平均95天,无霜期年平均105天,最长达130天,最短为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0.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43天,最多达56天(1984年),最少为33天(200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866.8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53.3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阿里河镇境内河道属嫩江流域,流域面积346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甘河、阿里河,总长617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甘河,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境内,长140千米,年均流量11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阿里河、克一河等。
阿里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冻害、霜冻、洪涝、雷击、冰雹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8年8月8日阿里河地区,齐奇岭、昆仑山2万亩土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400万元。
阿里河镇境内有野生动物15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类野生动物35种,有天鹅、鸳鸯、马鹿、驼鹿、黑熊、貂熊、猞猁等;三类保护野生动物有雪兔、伶鼬、大鸨、水獭、榛鸡、细嘴松鸡、白鼬、等。拥有林地46.1万亩,有野生植物270种,有中药材3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苓、龙胆草、秦艽、兴安杜鹃等。
2011年末,阿里河镇总人口482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219人,城镇化率96.07%。另有流动人口2255人。总人口中,男性24494人,占50.76%;女性23757人,占49.24%;14岁以下8967人,占12.57%;15—64岁35192人,占79.37%;65岁以上4092人,占7.3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593人,占61.33%;有鄂温克、达斡尔、蒙古、回、满等12个少数民族,共18658人,占38.67%。2011年,人口出生率4.14‰,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人。
2017年末,阿里河镇常住人口为35642人。
截至2018年末,阿里河镇户籍人口有44499人。
2011年,阿里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2018年,阿里河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1999年,阿里河镇农业播种面积1038亩。农作物以大豆、小麦为主。粮食总产1623吨。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大小牲畜年末存栏6294头(只)。
2011年,阿里河镇有耕地面积4.4万亩;林地面积460.74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506万元,比上年增长14%。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500吨,其中小麦12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038头,年末存栏5124头;羊饲养量5039只,年末存栏5647只;牛年末存栏1107头;家禽饲养量1.2万羽,上市家禽0.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3吨,其中猪肉30吨,牛肉10吨,羊肉3吨;禽蛋12吨,鲜奶50吨;畜牧业总产值800万元。
2011年末,阿里河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90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4所,在校生1424人,专任教师3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049人,专任教师4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阿里河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资源共享室1个,图书室1个,藏书1669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人。
2011年,阿里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81人,参合率99%。
2011年,阿里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59户,人数9127人,支出24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月人均216.2元,比上年增长3.8%;城市医疗救助1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4人次,共支出1.02万元,比上年降低5.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0户,人数291人,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114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人,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7人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1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亩,救灾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0.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2011年,阿里河镇有铁路伊加线、嫩林线过境,伊加线境内长88千米,为宽轨铁路,设阿里河、齐奇岭2个站,通往海拉尔方向;其中阿里河站为三等站,日均有1列客车停靠,其中快车有K7098次,阿里河火车站日客运量3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77万吨。客运量10.95万人次。公路有111国道过境,境内长93千米。
阿里河镇因阿里河而得名。“阿里”为鄂伦春语,意为“磷火”,因阿里河两岸沼泽地在夏季无风夜常有沼气自燃现象,故而得名。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座博物馆、市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三级博物馆”。
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是以嘎仙洞森林公园为重点规划区,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为依托而建设的文化园。园区距阿里河镇区9千米,规划总面积15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6平方千米,是国家3A级景区。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千米、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
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4.8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4%,其中集中连片的纯原始生态林占42%。由相思谷、仙子湖、伊勒呼里山、窟窿山、天书岭等景区组成。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位于阿里河林业局奎源林场,距阿里河镇约43千米,占地11.8平方千米,具有6.2平方千米的寒温带特色原始林。景区辖有鄂伦春风情园,鲜卑山庄、原始生态观赏圈、乳泉溅游览区四个景区。
库图尔其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15.36万平方米,广场建有5座鄂伦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图腾柱;整个场地从空中鸟瞰,是鄂伦春民族桦树皮盒盖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