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3 17:10
碣石镇,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辖镇,是陆丰市境内副中心,位于陆丰市南部,东邻南塘镇、湖东镇,西接金厢镇、桥冲镇,南濒碣石湾,与汕尾城区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截至2019年10月,碣石镇共辖5个社区、37个行政村。2020年常住人口为187670人。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立碣石卫,碣石之名由此而来,因境内多有怪石林立,如同石碑,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4个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立碣石卫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60年—1570年),修筑了石桥土城,故明代碣石有两城:卫城驻军,土城居民。
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置碣石卫,复建碣石卫城,首任总兵官苗之秀到任后,目睹明城毁于战乱,遂于原址西边重建碣石新卫城,清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以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新设陆丰县,碣石自此纳入陆丰县治版图。
民国初期,因碣石归属陆丰,随陆丰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碣石设区,地域含现今的碣石镇、湖东镇、金厢镇。
1957年,碣石镇析置碣北、碣南、金厢、湖东四乡,碣石区时辖碣石镇和碣北、碣南、湖东、金厢一镇四乡。
1958年,碣南撤乡并入碣石,湖东撤乡置镇。
1984年,金厢改区制。
1986年,碣石置镇。
1996年,碣北并入碣石镇。
截至2019年10月,碣石镇共辖5个社区、37个行政村。
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邻南塘镇、湖东镇,西接金厢镇、桥冲镇,南濒碣石湾,与汕尾城区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
碣石镇境内生物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碣石镇拥有常住人口187670人,比2010年减少22784人,比重由2010年的15.71%下降至15.36%。
2005年,碣石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30亿元和2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5.1%。有二轻、镇办工厂10家,民营工业企业140家。
2000年,碣石镇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
2000年,碣石镇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国内外。
2018年,碣石镇工业企业个数共3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36家。
2000年,碣石镇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
2005年,碣石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8亿元,完成税收1200.6万元。
2018年,碣石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18家。
碣石镇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州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千米、广汕公路25千米,境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有国道G228线、镇区主要道路有南园路、北园路、锦江路、北斗路、滨江路等,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碣石粤运客运站位于玄武路4号。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为抵御东南沿海,倭寇侵犯,遂正式设立碣石卫(碣石之名由此而来)。明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当时居住在卫城西门外石桥场的民众常遭倭寇焚掠,祸乱迭起,社稷不安,海丰县令张济时亲临碣石发动群众筑城御倭,修筑了石桥土城,故明代碣石有两城:卫城驻军,土城居民。
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苏成身患重病去世,碣石卫总兵官由义军首领副将苏利接任,顺治十二年(1655年)6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碣石沿海,百姓为此流离失所,饥荒遍野,致使康熙三年(1664年),碣石总兵苏利起兵抗清,粤东百姓纷纷响应。作为惠州府、潮州府的门户,其海防地位居重,战略地位无可替代,遂于康熙八年(1669年),又派遣总兵一员重置碣石卫,于原址西边重建碣石新卫城,道光十九年(1836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调动碣石卫水师珠江口布防,在穿鼻洋击退英商船的挑衅,林则徐亲题”水德灵长“匾额悬挂于元山寺,意寓表彰碣石水师战绩。
汕尾渔歌是粤东汕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当地渔民通常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海上渔民又分为“拖船”渔民和“瓯船”渔民。传统的汕尾渔歌是指瓯船渔民所唱的歌调,瓯船渔民俗称“疍民”,故渔歌亦称“疍歌”,多分布于汕尾市城区的新港、捷胜、马宫,海丰县的鲘门、小漠,陆丰市的甲子、碣石等乡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疍家。
碣石木雕主要用于建筑构件装饰、家具、神具、观赏摆件等的制作。其技艺与潮州木雕同出一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海陆丰地区石刻、绘画、泥塑、戏剧等民间艺术特色,形成了碣石木雕独特的艺术风格。碣石木雕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海陆丰话过去被其他方言区的人称为“福佬话”,或称“河洛话”,是广东汕尾市使用人口最多、流行地域最广的一种方言。福佬话常常被汕尾以外的人误以为是潮汕话或者闽南话,其实两种说法都不准确,福佬话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它与潮汕话是兄弟关系。
所谓“河洛话”是因为讲这种方言的人,是从前中原战乱民族大迁移时,从河南洛水一带讲中原古音的移民带来南方福建,然后又迁来广东东部定居的人,因此其他方言区的人称这种移民为“河洛人”,其方言移为“河洛话”。
海陆丰地区方言与潮汕话同属闽南话的分支。从海陆丰各地族谱记载来看,他们的先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自福建移民而来。据《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记录,讲闽南话的福建先民来到海陆丰后,与土著居民、客家人和讲粤语白话的人频繁接触后,吸收了大量客家话、粤语的词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有别于泉漳话、潮汕话的本土方言——海陆丰福佬话,也称“学佬话”。
玄武山旅游区集元山寺宗教文化旅游、田尾山海底公园海滨旅游于一体,以元山寺为中心,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是潮汕地区的海内外宗教信仰中心。 明、清时期,玄武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碣石古卫城的历史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7年11月,汕尾玄武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96年,碣石镇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碣石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