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绍云

更新时间:2023-10-26 20:45

陆绍云,男,纺织技术与管理专家。1894年6月2日生于江苏省,1901年进川沙县立高等小学学习,1909年毕业。1910年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纺织技术,1921年回国。一生从事生产管理和科技工作,曾试制成小型纺纱机;创导先进技术,研究皮圈式大牵伸工艺,缩减纺纱工序;著书立说,编著《纺织日用手册》和《化学纤维纺织法》等书。1965年退休。1988年逝世。

生平简介

陆绍云,幼年曾名培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祖父陆雪香、父亲陆舜卿先后在川沙县任教。1901年他进川沙县立高等小学学习,1909年毕业。陆绍云自幼受校长黄炎培的思想熏陶,影响很深。1910年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随后在江苏省常熟县模范高等小学任教员一年。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纺织技术,学习5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1920年上海宝成纱厂厂主赴日选聘纺织人才,陆绍云经当时中国留日学生监督处推荐应聘,于1921年回国。

奋斗历程

回国后

陆绍云回国后,任宝成第一、第二纱厂工程师。随后宝成厂主在天津创办宝成第三纱厂,由陆绍云担任总工程师、厂长。他在宝成三厂历时11年,建树较多,显出他治理工厂的才能。

1930年,山东济南鲁丰纱厂由于经营不善,严重亏损,该厂总经理慕名相邀陆绍云到鲁丰纱厂协助整顿。一年多后鲁丰纱厂迅速转亏为盈。

总工程师

1931年,江苏省常州大成纱厂因纱布质量不好,经营困难,聘请陆绍云担任厂长兼总工程师。经过他竭力整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盈利持续上升,工厂规模不断扩大,数年间即由1万锭扩展到8万锭左右,并增加染织厂,5年内资产增加8倍,在当时国内纺织业中名列前茅。1936—1938年,陆绍云在武汉任震寰纺织厂顾问和汉口大成第四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筹办药棉纱布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陆绍云与大成纱厂资本家商定将所购新型瑞士立达式纺纱机运往重庆,不意运输船只在途中屡遭日本飞机轰炸,只好折回上海,利用租界空屋安装机器生产,定名安达纱厂。陆绍云爱国心切,毅然离开上海,奔赴武汉,筹办药棉纱布厂。一年多后,陆绍云又去重庆,与重庆顺昌铁工厂厂长马雄冠等合资创办维昌纺织厂,担任该厂董事长兼经理。其后维昌纺织厂遭日机轰炸,破坏殆尽,陆绍云重建厂房,恢复生产,惨淡经营,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在重庆时,由黄炎培、胡厥文介绍,陆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

办公室专门委员

1945年9月,陆绍云在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特派员张兹闓的率领下,飞沪接收日资工厂,任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室专门委员,推荐上海及邻近各地纺织厂厂长和工程师等,协助接收工作。后受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之聘,任该公司上海第七棉纺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纶昌纺织厂厂长

1950年上海英商纶昌纺织厂由于资金短缺,经营困难,陆绍云应英商之请任该厂厂长。1956年纶昌纺织厂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国营上海新华棉纺织厂。

学术委员会委员

新华棉纺织厂成立后,陆绍云被调到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筹备组任副组长。1958年筹备组撤销,他被调到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情报室,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编译的国外纺织科技文摘《国外纺织技术》专栏编辑。他对棉纺细纱机超大牵伸、高产梳棉机和化纤纯纺、混纺等科研项目提供不少咨询建议。1965年退休。1988年逝世,享年94岁。

职业生涯

实业救国的宏愿终身不渝

陆绍云幼时目睹祖国贫穷落后,即萌发实业救国的心愿。陆母擅长手工纺纱技艺。一般妇女只能用两指同时捻纱两支,而陆母能捻纱三支。陆绍云常对母亲说:“将来用机器纺纱,每人不是能纺三支,而是可以纺几十支、几百支。”1915年去日本留学,投考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东京师范大学,两校同时录取。他为了实现宏愿,决定进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成回国后,即投身中国纺织工业。宝成创业,鲁丰解危,鸿图初展。大成扩建,安达筹划,壮志稍酬。抗日战争开始后,陆绍云听到前方将士浴血牺牲,而医药器材极端缺乏。乃告别上海,奔赴武汉,筹建药棉纱布厂。他向大成的联营厂震寰纱厂商借空房数间,立即着手试制药棉纱布,数日内成功,随即大量生产,悉供军需。

1939年陆绍云到达重庆后,看到内地由于纺织设备不足,原棉难以制成纱布,乃悉心研究成功小型纺纱机,每台14锭,可以用电动机传动,也可以用人力脚踏开动。经过试纺,产品质量与大型设备接近,成本亦相仿。于是由重庆顺昌铁工厂先造一组,计140锭,一年后陆续制造出2000锭左右,创办了维昌纺织厂,他担任该厂董事长兼经理。1947年他担任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七纺织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有感于当时中国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主张中国纺织工业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提出外棉不足时,必须设法增产棉花,改良棉质,以解决纺织原料问题;进口国外机器,不能根本解决设备不足困难,必须自行制造;必须改造旧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陆绍云还特别强调要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培养技术人才。他认为工厂培养技术人员无异于增加无形生产。这些主张在建国后都逐步实现。实业救国的宏愿,终得以偿。

创导先进纺织技术不遗余力

如何提高中国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是陆绍云奋斗一生的中心思想。在纺织设备的选用上,他主张采用世界先进设备。大成纱厂扩锭,资本家为了节省投资,主张增添一些价格低廉,性能较差的机器。陆绍云力排众议,说服资本家改用瑞士立达式纺纱设备。在纺纱工艺的改进上,他大力宣传,积极采用新的工艺流程。1931年他介绍了聂格林纺棉法(TheNi-grinSystemofCottonSpinning)。聂格林纺棉法现在通称为单程式粗纱,是省去原来粗纺过程中的二、三道粗纱机,仅用头道粗纱机纺出条干均匀的粗纱,直接供应细纱机。省去二、三道粗纱机,可以节省投资,减少劳动力,降低纺纱成本。1932年陆绍云又提出整个纺纱工程的合理组合。清棉机使用单程式,省去原来的二、三道花卷工序;梳棉机用高速小滚筒代替低速大滚筒;并条机由原来的三道改为二道;粗纱采用单程式粗纱机;细纱采用皮圈式大牵伸。1933年他针对大牵伸细纱机纺纱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纺织学会第三届年会上作了《应用大牵伸机应注意之点》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并条工序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大牵伸细纱机生产的关键。他在实践中证明:良好的并条工序,可使粗纱、细纱产量增加三分之一以上。1941年陆绍云又发表了著名的《细纱皮圈式大牵伸的研究》论文。文章指出:由于棉纤维长短不一,两对牵伸罗拉间的距离虽然接近于纤维的长度,但终究不免有许多短纤维在罗拉之间游离,得不到牵伸机构的控制,因而条干不匀。皮圈式牵伸既可加大牵伸倍数,又能提高条干均匀度,增加产量。大牵伸装置在使用时必须慎重,否则会遭致牵伸不完全,品质恶劣化和效率降低的后果。使用皮圈式大牵伸细纱机时,首先要正确处理皮圈滑脱和加压的关系。他认为每锭加压以2.5磅(英制单位,约合1.112N)为最适当。其次要正确处理牵伸的分配,由于在中、后罗拉间的纤维状态极不稳定,所以后区牵伸在可能范围内以较小为宜。后罗拉所用加压铁辊,其回转略有滑脱,与其用较重的大径辊而中、后罗拉十分接近,不如用较轻的小径辊而增加中、后罗拉的间距,对提高细纱品质有利。后来纺机的改造,大都以此为根据。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陆绍云一生管理过的纺织厂有十多家,在治厂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他就反对当时纺织工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做法,例如:实行工头制;打骂工人;漠视工人的生活和健康;雇用童工做深夜工;每天工作12小时;车间中缺少劳动保护措施等,他认为这会招致工人工作消极,劳资对立,生产无法提高。陆绍云每到一厂,首先关心工人生活。在筹建天津宝成三厂时,考虑到厂址离城市较远,建造了工人宿舍,安排工人住宿,减少上下班路远的困难。1926年他又试行三班制,在报刊上介绍宝成三厂的经验。在常州大成纱厂时,他兴建宿舍、食堂、浴室、运动场、医务室和托儿所等生活福利设施。陆绍云重视工人的文化教育,自编教材,组织职工学习文化、技术和操作方法等。到纶昌纺织厂后,在生产经营稍有起色时,即积极添造工人食堂、浴室和托儿所等。为了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他在车间中添置空调设备,细纱机上安装吸棉装置。由于陆绍云重视人的作用,使工厂中劳资关系较为协调,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因而他所管理的企业,大多数能逐步由亏损走向盈利。

陆绍云在中纺公司上海第七纺织厂工作时,一次工人停工声援上海第六纺织厂工人罢工,警察局派来飞行堡垒(即摩托车队)和大批军警,到厂中逮捕工人。陆绍云以厂长身份,挺身而出,与军警据理力争,证明被捕者都是好工人,出面保释,掩护了工人斗争。

在工厂经营中,陆绍云还坚持产品信誉,反对偷工减料。宝成纱厂代总经理美国人白登见产品销路好,便试图获取非法利润,将摇纱机纱框改小,以缩短成纱长度。陆绍云坚决反对这种损害工厂信誉的做法。他说:“实业要实,不能弄虚作假。”终于纠正了偷工减料的错误做法,赢得了用户的满意。陆绍云把在工厂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概括为四句话:“管理以和平合理为主;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主;培养人才以教育为主;经营以诚实为主”。

他深感普及与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经常在刊物上发表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1941年编著《纺织日用手册》,1943年出版后两次再版,1958年又编著出版《化学纤维纺织法》。在当时纺织科技图书短缺的情况下,深受纺织技术人员的欢迎。

个人简历

1894年6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今上海市)川沙县。

1914年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后任江苏省常熟县模范高等小学教员。

1915—1920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20—1921年任上海宝成第一、第二纱厂工程师。

19211930年任天津宝成第三纱厂总工程师、厂长。

1930—1931年任济南鲁丰纱厂经理兼总工程师。

1931—1936年任常州大成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1936—1938年任汉口震寰纺织厂顾问和汉口大成第四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1939—1945年任重庆维昌纺织厂董事长兼经理。

1945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室专门委员。

19461950年任中纺公司上海第七纺织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0—1956年任上海英商纶昌纺织厂厂长。

1956—1958年任上海纺织工业设计院筹备组副组长。

1958-1965年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情报室工程师。

1988年7月15日病逝于上海。

主要论著

1陆绍云.为中国新纺织厂进一言.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1921,2(2):27—32.

2陆绍云.今后实业界应有之觉悟.纺织周刊,1931,1(11):275.

3陆绍云.聂格林纺棉法.纺织周刊,1931,1(14):360.

4陆绍云.华商纱厂亟宜添设织厂以与染厂相连络.纺织周刊,1931,1(18):448.

5陆绍云.最新纺纱工程之革新.纺织周刊,1932,2(1):44—50.

6陆绍云.纱厂标准工作法.纺织周刊,1932,2(19、26、27):485—486、718—719、748—749.

7陆绍云.改订棉花标准水分严禁掺杂议.纺织周刊,1933,3(20):638.

8陆绍云.应用大牵伸机应注意之点.纺织年刊,1933:27—41.

9陆绍云.中国棉业合理化之方法及其实施.纺织周刊,1933,3(50):1502—1503.

10陆绍云.抗战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的纺织工业.纺织染工程,1939,1(3).

11陆绍云.细纱皮圈式大牵伸的研究.纺织染工程,1941,3(1).

12陆绍云.纺织日用手册.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1943.

13陆绍云.建设新中国纺织工业.纺织周刊,1946,7(1).

14陆绍云.缩短工作时间应注意工作效率.纺织周刊,1946,7(3).

15陆绍云.纺织业的危机重重.纺织周刊,1946,7(10):271.

16陆绍云、陈镭业译.人造丝与棉纱竞争之趋势.纺织周刊,1946,7(12):374—376.

17陆绍云.中国纺织工业的自力更生.纺织周刊,1947,8(1).

18陆绍云.麻类标准栽培法.纺织建设,1949,2(10).

19陆绍云.纺织厂等级工资与劳动竞赛的实施办法.纤维工业,1950,6(1、2).

20陆绍云.化学纤维纺织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