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9 19:45
陈中柱(1906年10月22日~1941年06月),江苏盐城县人。早年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警察大队长、教官、特务专员等职。1937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特种工作团第三团团长。1938年任苏鲁皖游击第四纵队司令。1941年6月,率部在江苏北部地区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弹殉国。1987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陈中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陈中柱,原名陈为让,字退之,1906年10月22日生于江苏盐城县(今盐都区)草堰口。由于父亲早逝,在家中排行老二的陈中柱早早挑起家庭的重担。贫寒的生活使他经受了最初的磨练,造就了他刚烈的性情和坚强的意志。同村少年赵敬之很佩服陈中柱,与他志趣相投。在赵家的资助下,陈中柱在阜宁沟墩中学勉强读完了初中,两人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信任。
1925年,陈中柱的家乡发生了灾荒。为了支撑家庭,初中毕业后,陈中柱带着四弟去上海谋生。电车售票员的工作使陈中柱能够接触到许多青年学生和工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陈中柱受到革命思潮的激励。1927年初,北伐大军进入江苏,深受大革命形势鼓舞的陈中柱立即辞去工作返回家乡,积极筹备接应和欢迎北伐大军。北伐军进入盐阜地区后,陈中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参与组建区党部和乡农会组织,准备与当时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作斗争。然而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农会名存实亡,军阀势力重又占据苏北,陈中柱被迫离开家乡。
经堂兄陈独真介绍,陈中柱考入江苏省警官学校,1928年,又转入南京军官研究班学习,编属黄埔军校第六期。1930年,他以优良的毕业成绩被分配在江苏省政府等候派遣。1931年,陈中柱被安排到国立中央大学任军事教官。1933年大学军训结束后,陈中柱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北宁铁路和津浦铁路任职。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作为一名军人,陈中柱义不容辞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让妻子王志芳带着女儿去大后方重庆躲避战乱,自己坚持留在抗敌前线。他首先以徐州、鲁南为基地,组织津浦路沿线的铁路员工、学生和群众,成立战地服务团,拿起武器抵抗日寇侵略。很快,他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任为战地特种工作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划归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
由于陈中柱治军严谨,这支主要由学生和年轻工人组成的队伍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经常活动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边境及津浦铁路沿线,袭击日军的营地,破坏敌军交通,先后作战十余次,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第五战区最为机动灵活的作战部队之一。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陈中柱率部深入敌后,打击汉奸,破坏敌人通讯和军运,并参加大洞山保卫战,配合主力作战。大洞山地处台儿庄西侧,是保卫徐州的重要阵地,又是援助台儿庄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日军拼命进攻大洞山阵地,企图占领这处军事重地。大洞山战斗打得异常艰苦,陈中柱带领部队浴血死守,付出了巨大牺牲。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日军不甘失败,再次围攻徐州。为了避敌锋芒,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撤出,而陈中柱仍率领部队留在徐州以东一带,与敌人坚持游击战争。因为陈中柱部在苏皖战场的坚守和战功,得到了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嘉奖,当地的老百姓对陈中柱和他的队伍也很敬佩。
1938年底,陈中柱接受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的委任,出任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带领部队两千多人驻扎在徐州附近。身在大后方的王志芳牵挂丈夫的安危,于是带着女儿由重庆去贵阳,经昆明、走河内、绕香港、转上海,在战火中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与日寇交锋最激烈的前线,一家人终于团聚。陈中柱部先后又驻扎于淮阴西坝、王营子一带和安徽灵璧,在苏北、皖北与日军多次激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不久,陈中柱将部队集中到睢宁,南下泰州。
1939年秋天,陈中柱率部几经辗转终于抵达泰州城,驻扎在斜桥。陈中柱特别重视抗日的文化宣传工作,他到泰州不久后,就开办了新苏中学和前锋剧团,创办了《新群报》和《战地新闻》。《新群报》为四开四版的日报,报道国内外动态、地方要闻、时事综述及社论等,在当时的环境中积极鼓舞了群众和部队的抗日热情。有时他还亲自到新苏中学演讲,支持剧团演出,鼓动爱国青年学生和群众投身抗战。
1940年春,已经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赵敬之因国民党特务告密被捕,关押在东台的一所监狱中,即将被处决。中共地下党组织派赵敬之的夫人赶往泰州寻找陈中柱,请他设法营救。陈中柱听说昔日好友处境危急,立即让自己的五弟星夜赶往东台,打通关节将赵敬之营救出狱,并留他在自己家中治病养伤。不久,赵敬之伤愈重返盐城自己的战斗岗位。
新四军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疑忌。1940年6月28日,在韩德勤的挑唆下,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亲自指挥进攻暂驻郭村的新四军管文蔚、叶飞所部挺进纵队,新四军奋起反击,郭村战斗打响。作为李长江的下属,陈中柱受命率部从郭村西南主攻,结果遭到新四军的猛烈反击,损失了一个营,陈中柱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被关押的陈中柱心情烦闷而又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走上抗日的战场。就在这时,赵敬之出现在他面前,同来的还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出乎陈中柱的预料,陈毅开门见山地向他表明,大敌当前,新四军并非要与友军争一时一地之利,而是要争取抗日的一席之地。一番促膝长谈,陈中柱为陈毅的睿智与大度所打动,对新四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新四军释放了陈中柱和他的部下,并送还部分枪支。不久,李明扬和陈毅在泰州文明旅社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陈中柱也参加了这次谈判,他再次领略了陈毅的远见卓识和大将风度,很是钦佩。谈判以后,陈中柱投桃报李,特派副官室主任率部推了十几车毛巾、鞋子等慰问品和十余箱子弹等一批军需物资送到新四军驻地刁家铺。不久,新四军撤出郭村,挺进黄桥,陈中柱奉命率部移防江都塘头。后来,在韩德勤调兵攻打黄桥时,陈中柱信守诺言,按兵不动,间接支持了新四军坚守黄桥赢得战役胜利。
1940年9月,深得李明扬信任的陈中柱受命兼任江都县县长,重建流亡的江都政府机构,加强地方抗日武装,与新四军携手联防,狠狠打击从扬州来犯的日伪军。为了鼓舞士气,他还把《八路军军歌》改编为四纵队队歌。此后一段时间,每遇日军进犯,陈中柱即率部出击。由于陈部作战英勇,多次打败敌军,恼羞成怒的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司令南部襄吉巨额悬赏陈中柱的人头。
1941年1月初,陈毅得悉国民党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即将叛国投敌,急派赵敬之赶往泰州与陈中柱密谈,劝说他千万不要随李长江附敌。陈中柱表示,必定坚持国共合作,与新四军团结对外,誓死不当卖国贼。1941年2月13日,李长江正式投敌。在此前一天,李长江将各个纵队的司令召集到泰州城里的西山寺,强迫所有人对着菩萨磕头起誓,跟他投敌。为了拉拢陈中柱,李长江还许诺任命他为中将师长。陈中柱表面答应,但一散会,他就秘密回到驻地,把部队拉出泰州城。从此,陈中柱跟随李明扬,率领第四纵队,同新四军相互配合,在苏中一带打游击。
李长江公开叛国投敌后,新四军讨伐李长江,打进泰州城,惩罚了汉奸卖国贼,后又主动撤出,日寇南部襄吉率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占领了泰州城。1941年6月5日,日军对苏北、苏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起大“扫荡”。驻泰州的南部襄吉调集日军2000余人,由泰州、兴化、东台、海安、高邮五路出兵“扫荡”,包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部,前锋直扑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敌人来势凶猛,陈中柱部未能接到敌情通报,腹背受敌,前有武家泽敌军挡住前进的去路,后有兴化老阁方向开来的十几艘日军汽艇。由于寡不敌众,部队伤亡越来越多,最后被迫退到蚌蜒河一带,利用对河道的熟悉,与日、伪军周旋。
为了突出重围,6月6日夜,陈中柱指挥所部分别对王胡官庄、武家泽一带之敌发动突然袭击,并亲率一部埋伏于蚌蜒河边,准备截击敌人的汽艇。7日拂晓,陈中柱率部自蚌蜒河北岸突袭蚌蜒河中的敌军,击沉敌汽艇两只,歼敌50余人,将敌人压制在武家泽。上午10时,武家泽之敌以密集炮火向陈中柱各部射击。陈中柱冒着枪林弹雨,亲自率部猛攻。身材高大的他很快被碉堡中的敌军发现,一阵机枪扫射,陈中柱头部突中一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敌人割取了陈中柱的头颅,带至泰州城日军南部司令部邀功请赏。
当陈中柱与敌人决战之时,身怀六甲的王志芳和女儿就躲在战场一个草垛下面。等枪炮声渐渐停息,母女二人从藏身处出来,找到的只有陈中柱无头的尸体。痛不欲生的王志芳不忍为国捐躯的丈夫身首异处,便带着女儿冒死进入泰州城,直闯入日军司令部,向南部襄吉当面索要丈夫的头颅。南部襄吉最终被王志芳的勇气和决心打动,并为陈中柱誓死卫国的民族气节所折服,把装有陈中柱头颅的木匣交给了王志芳。王志芳将丈夫的头颅与身体缝合后,葬于泰州城西北郊。当时《苏报》刊发了陈中柱殉国的消息,哀悼这位捐躯赴国难的抗日英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批准陈中柱为烈士,追赠中将军衔,并举行追悼会,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吴铁城、陈立夫等都参加了追悼会。1987年盐城市人民政府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陈中柱将军为革命烈士。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国共两党皆授予烈士称号的人之一。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陈中柱被评选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1日上午,国家民政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中柱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