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9 14:53
陈信材(1899—1967),字福庭,又名陈柱,湛江市廉江县良垌乡白甲港村人。曾任广东省内河航运管理局局长。
陈信材幼时勤奋好学,喜欢吟诗作对,又写得一手好字。十六岁时就任小学教师。在大革命洪流的影响下,民国11年(1922年),投军从戎,投考广东学兵营,不久,被派到广州讲武堂学习。结业后到国民革命军服役,历任司务长、连长、代理营长等职。民国13年冬,在广州与中共党员黄学增相识。民国14年10月,陈信材辞去军职,与黄学增一起回南路,担任吴川县国民党改组委员会主任和吴川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中共吴川县支部成立,陈信材任支部书记。1926年春,陈信材、李士芬等发动和组织振文48个乡农民代表500多人,先后到梅菉和县政府所在地黄坡请愿、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下令取消“三捐”(蒜头捐、蒜串捐、壳灰捐)。是年5月,吴川县农民协会成立,陈信材任委员长,兼任农民自卫军负责人。
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信材安排同志们撤退隐蔽后退到广州湾。是年7月,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后改为肃清反革命委员会广东分会南路支会)在广州湾成立,陈信材任副主任兼军事组长,继续负责指挥梅菉、吴川武装斗争。1928年春,中共南路特委成立,陈信材任委员。是年底,特委机关遭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陈信材曾到香港寻找党组织。但因环境复杂,寻找不着,返回广州湾,与彭中英一起到硇洲岛以经商作掩护,组织渔民成立渔业工会,开展反渔霸斗争,工会会员达1200多人。广州湾法当局下令解散工会,并通缉陈信材等人。陈信材撤离硇洲岛。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陈信材与彭中英曾到武汉找周恩来,后按照上级指示,返回南路与张炎一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6月,陈信材在梅菉创办《南声日报》,自任主编,大力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年冬,张炎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专员,兼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陈信材被委任为高级参议。张炎采纳了陈信材的意见,组成300多人的乡村工作团,分赴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信材任吴川抗日救亡乡村工作队队长。民国29年,张炎被迫下台后,陈信材回到吴川,筹集资金兴办半北村遗风小学和白甲港村新民小学,安排中共党员任教,作为党的联络点,继续开展抗日活动。民国32年4月,吴川县抗日联防区成立,陈信材任副主任。民33年,陈信协助张炎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张炎被杀害后,陈信材按党组织的安排,从事经济工作,筹集经费,支援抗日战争。民国34年(1945年),陈信材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敌工科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俏材被派到香港华南分局统战部、财委等处工作。民国37年(1948年)冬,他曾先后三次秘密护送留港的民主人士回大陆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陈信材任粤桂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第二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陈信材回到广州。1950年5月,出任海南战役善后委员会副主任。海南岛解放后,调任广州港务局副局长、广东省内河航运管理局长、港务监督副监督长,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委员。他任劳任怨,为广东航运事业做出贡献。1967年7月25日,陈信材在广州逝,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