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0 22:32
陈元龙,字伯云,祖籍山东利津。 1952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陈元龙 ,字伯云,祖籍山东利津。 1952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于著名画家孙其峰、爱新觉罗溥佐、王麦杆、夏明远、霍春阳诸先生,擅长花鸟、兼画松鼠。近几年来应邀在天津、深圳、广州、西安、郑州、长沙、新疆、南京等地举办画展。九十年代在日本神户展出获“金奖”。出版著作:《陈梅庵三代书画集》、《陈元龙中国画集》、技法书《学画锦绣前程》、《陈元龙画松鼠》。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和周邓纪念馆收藏,其业绩多次收录《当代名人书画家大辞典》。2002年应邀赴保加利亚,土耳其举办画展;2009年应邀赴泰国讲学并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其作品被当地国家美术馆收藏.
现为: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书画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委员。
尽神明之运 集造化之妙
——记陈元龙的花鸟画
陈元龙花鸟画展日前在天津师大艺术学院美术厅亮相。展览展出其创作精品80余件,风格迥异的花鸟画佳作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花鸟世界”,令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似乎都嗅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陈元龙是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以花鸟画知名画界。他曾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上世纪70年代,他有幸被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亲自招收考入天津美院花鸟画班——这是天津美院建院以来举办的唯一一届花鸟画班。对于这个班,著名画家孙其峰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理念。陈元龙谨遵师训,心无旁骛。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花鸟方面形成个人面目。此展展出画家30余年绘画作品,分为4个部分:课徒稿,山水写生、书法、花鸟创作,展示了画家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陈元龙在高校执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所作课徒稿既体现了其老师的教学理念,又有概括、提炼,图式清晰、简明。陈元龙的花鸟画,工笔与写意兼善,并以写意见长,以山水筑基,其花鸟自然浑厚。由于善于处理疏密、虚实、穿插的关系,画家既能画小品,也能构大画。其小品意境清新,天真发露。在大画中,画家尤擅老松,古拙奇崛,气势磅礴。大画不难见气势,亦不难见浑厚,惟灵动难见,而画家二者兼之。可以说,于气势和浑厚中见灵动,这构成陈元龙大幅写意花鸟的鲜明特征。
画家写意取材广泛,在各种题材中他最痴情于松鼠,在松鼠的表现上尽“迁想妙得”之能事——画家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对松鼠作“神形毕肖”的再现,而是进一步升华,对松鼠作拟人化处理,饶于情趣,天真浪漫,故其笔下的松鼠比自然状态下更可爱,更具亲切感。由“尽精微”而“穷神变”,一方面将松鼠的质感与神态表现得无微不至,另方面,小中见大,飘忽、灵空、悠然、恬静、朦胧、苍茫,种种意境从其笔下流出。可以说,画家对于松鼠的表现已至出神入化之境,一如其老师孙其峰先生所云:“尽神明之运,集造化之妙”。
陈元龙携津门著名书画家蠡县采风
(记者 苏清杰 河北报道) 日前,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画艺术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陈元龙,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殷金山,天津工艺美院副教授高杰,中国民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军旅书法家赵桂中一行四人, 相约来到著名画家黄胄、著名作家梁斌的故乡—河北省蠡县,与当地农民兄弟们欢聚一堂,向当地书画爱好者献书献画,传授书画知识,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拥戴。陈元龙祖籍山东利津。1952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于著名画家孙其峰、爱新觉罗溥佐、王麦杆、夏明远、霍春阳诸。出版《陈梅庵三代书画集》、《陈元龙中国画集》、技法书《学画锦绣前程》、《陈元龙画松鼠》等著作。陈元龙现为: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画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书画学会名誉会长等。
作为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陈元龙、殷金山、高杰分别以山水花鸟各种笔墨形式,向当地美术爱好者传授中国绘画知识,军旅书法家赵桂中与当地书法家、蠡县政协主席张如军等共同研习书法艺术,并相互取长补短,最后津冀两地书画家共同联袂创作岀大幅国画《艳冠群芳》, 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睛睐。
陈元龙:画家不是画匠,艺术不是照搬生活
新闻中心-中国网 时间: 2009-10-21 责任编辑: 郭晋
著名画家陈元龙做客中国网
嘉宾:天津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西区政协委员 陈元龙简介:陈元龙,他遵循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名言,多年来走遍名山大川,观奇花,赏异草,闻鸟啼,将峨嵋的秀、黄山的险、泰山的峻、黄山的松、庐山的景、漓江的水尽留笔下,作画写生,陶冶身心,使得他的山水画清新朴拙,形成自己风格。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中国网。《百虎图》、《百马图》,这样的长卷画作,想必您一定听过见过。但您见过《百松鼠图》吗?十几年前,天津曾有一位画家因为这幅《百松鼠图》一炮而红,他就是著名的画家陈元龙。今天我们有幸请到陈元龙老师做客。陈老师,您好。
画家不是画匠,艺术不是照搬生活
[中国网]:写生对于书画创作是不是非常重要?
[陈元龙]:写生对于画家的绘画创作非常重要,创作中的素材大多来源于写生。比如我对松鼠的创作。松鼠有大的,有小的,有尾巴长的,有尾巴短的,有各种颜色的,据统计多达300种。这次我们到泰国讲学,我画了一幅两只小松鼠待在水中的浮木上,同学们都很喜欢,觉得活灵活现,这都是我在平时的写生中积累的。在我教学过程中,经常带学生们到外地去写生,写生能让我们画中的事物更加的生动具体,我们也更能把握住我们所要画的东西的精神。多年绘画和教学使我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将画画好,就要重视写生。
[中国网]:那么我们写生是去观察,还是坐在那拿笔就画?
[陈元龙]:画家不是画匠,画画不是照搬生活,不是照相那么简单。比如画一朵花,不是看到这朵花就坐下来画它,想画这朵花,它的叶子却残缺了,那么可以加上那朵花的叶子,使它在画中展现出你要表现的美。对于绘画,一味的临摹是不能发展的,要追求一种意境,中国画讲究意在笔线。我要求学生也是这样做的,第一个要收集资料,我收藏了好多报纸、杂志,包括一些图书馆资料。对松鼠不光是写生,还要研究它的习性,研究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怎么样生活,是不是群生,喜欢吃什么东西。因为松鼠不光吃松果还喜欢吃一些酸的果实。有时候我在处理一些雪景,雨景,画一些干枝,考虑到笔墨的效果,要干湿如盖,所以我画这些松鼠,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松鼠的跳跃,情趣在这个画里面带来很大的亮点。
[中国网]:您作为研究生的导师,是如何教育您的学生的?[陈元龙]:同学们都非常刻苦,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就不能像对本科生、专科生那样一笔一划去教。所以就要求他们,一是多看点书,多启发他们,再一个,就是给他们一些画以外的知识方面的传授,什么叫画外功呢?就是要他们多写文章,多写关于研究中国画的文章。所以我们不光教书,也要育人。还要教他们写论文,所以我对毕业生,每一届都招几个,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格。我对他们说,我是从你们这个时候长大的,我希望你们学我,但是不要太像我,要突破前人,才有出息。所以说画松鼠,我不希望他们和画得跟我一样,我希望他们要集各家之长,要五湖四海,要突破天津的画派走向全国。
勤写生,师造化
[中国网]:您是如何走上绘画道路的?
[陈元龙]:中国绘画是咱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因为我父亲陈梅庵就是一名书画教育家,我从小就是在这个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小时候,我父亲就要求我天天写毛笔字,背唐诗,画画。后来,1974年我就考上了天津美院第一届花鸟画班,跟著名画家孙其峰、溥佐、霍春阳学习,一晃,30年就过来了。
[中国网]:您是不是从小就热爱绘画?
[陈元龙]:我很小就经常观察我的父亲陈梅庵画画,他有一些爱好绘画的朋友,经常到我的家里来探讨一些关于绘画的问题,在他们的熏陶下,我走上了绘画这条道路。等我长大一些,尤其是下乡到农村也对我绘画的生涯影响很大。在农村,我观察到更多在城市里见不到的东西,我开始写生,素描给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我就报考了天津美院,正式的走向了正规的求学绘画之路。
[中国网]:下乡的经历对您的书画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元龙]:农村的生活与城市的生活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下乡的那段时间,我观察农村的生活,观察那些我在城市见不到的东西,那种在农村特有的风景,像我画的花鸟画,很多都是我那段时间的积累。我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写生,来进行各种素材的积累,这些对我后来的书画创作有很大帮助。
作品,最好的总是下一幅
[中国网]:您为什么对松鼠情有独钟?
[陈元龙]:话来话长,因为我是搞教学的,所以离不开写生。在学生时代,老师带我们去泰山,去北京动物园,去黄山,去菏泽。不光画花,也画鸟。松鼠在盘山到处都是,我们就弄一个笼子,将它们逮起来,天天画。我记得那是那是1993年,刚刚改革开放,我在深圳搞一次画展,老师让我画一张长卷,偶然的机会,我就画了一张100个小松鼠的长卷,在深圳一炮打响。不仅100个小松鼠情态各异,而且分春夏秋冬四季,表现了它们的自然风光和动物的情感,包括笔墨的变化,虽然十几年过去了,我对这张画还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说,为什么好多收藏家,新闻单位,包括中央电视台都转播了这幅画,因为当时画松鼠的画家并不多,画100个松鼠可以说是零的突破。
[中国网]:您是擅长画花鸟的,为什么您的《陈元龙画集》中涉及多幅山水画呢?
[陈元龙]:作为艺术,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是融会贯通的。就像大夫,只有内科,外科是分得清的,单就内科而言,无论他是研究心脏的,研究胃的,都是需要对内脏有普遍的了解。绘画也是同样道理,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是国画的一部分,都是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探索。另外,出这本画集也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一些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人们都知道我画的是花鸟画,现 在又会画山水画,不是更好嘛。而且,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所教的学生也是各有擅长,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发展,也是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更加的全面。
[中国网]:在您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有没有最得意的作品? [陈元龙]:我是1952年生人,按咱们现代的说法,我是人到中年,需要学习的很多,还得继续努力在业务方面进行钻研,让自己更加全面。现 在有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但我希望在将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最好的总是下一幅。
[中国网]:咱们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现 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陈元龙]:在从前几年,报考我们学校中国花鸟画专业的学生很少,一共才22人左右。今 年情况有所好转,我们学校目标招20人,而报考的人数有26人。学校的领导问我征求意见,我的意思是这26人都要了,既然学生有学习的意向,咱们就都要。目的是发展和弘扬咱们的中国画和传统文化。近几年,咱们这个专业不仅报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也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大到重视。
陈元龙赴泰讲学
赴泰讲学,我们用心交流
[中国网]:您刚从泰国讲学回来,这次到泰国讲学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陈元龙]:随着咱们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我们的文化也日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这次活动是由国家文化部第一次组织举办的,受到咱们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十分有意义。这次活动中有一位叫素威的美术老师,他代表学员在结业式上讲话。他说中国老师认真耐心的教学辅导,使他很受鼓舞,他说要把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带回去,继续传授给他的学生。他在这次学员画展中获得了二等奖,他把获得的6000泰铢奖金全部购买了学习中国画的用具,用以向他的学生继续传授中国的绘画。从这点上看,无论是在中国的绘画上,还是在中国的教育精神上,我们都已经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了。
[中国网]:我们这次去泰国教学是不是也受到泰国很高程度的重视呢?
[陈元龙]:我们这次教学活动是应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邀请,这是一所当地很著名的大学。前来参加学习培训的来自泰国各地的美术教师、书画爱好者各界知名人士共百余位。为期11天的教学行程被安排满满的,甚至没有一点闲暇的时间。整个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友好的氛围,教学课程的最后,我们把本来安排好的3个获奖名额,扩大到6个,并将泰国培训学员的40幅优秀作品,与我们的60幅作品一同展出。8月21日,中国天津书画名家传统文化书画展在曼谷开幕,中国驻泰大使馆参赞李学林先生,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领导颂猜,泰国南美公司总经理陈美琪女士,泰国工商总会副主席林栩先生等共同为画展剪彩。泰国各报纸、电视等媒体纷纷报道,可以说是,得到了泰国官方很大的重视。
[中国网]:那么在泰国的民众中,我们这次教学活动是不是很受欢迎?
[陈元龙]:有一位来自甘烹碧大学的苏培鹏副教授,他是泰国知名的画家,曾多次获奖,他擅长油画水彩,但画中国画还是第一次。由于对中国画的热爱,他曾5次来到中国寻找中国画的名师。这次通过我们的讲学活动,他见到了中国画的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愿望。活动结束,他说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在学员画展中他获得了一等奖,还获得了8000泰铢的奖金,他十分激动,他表示喜爱中国画,更爱中国,中国的老师非常棒,中国很伟大。还有一位叫甘乍娜的学员,她是从曼谷电视台播发的新闻中看到了中国画培训班,所以赶到孔子学院。她说,她26年前曾经画过16幅中国画,她一直保存在身边,今天她见到了中国老师,又拿起了画笔,通过这次活动,圆了她26年的中国梦。
[中国网]:他们为什么要学中国画呢? [陈元龙]:近些年,我们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的文化也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历史源远流长,它有西洋画所没有的意蕴,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借此契机能学到中国画,所以他们非常欢迎。有一位学员,我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她来自数千里外的边境地区。她是一位教师,她不懂中国话,但她说她的祖父是中国海南人。她说祖父卧病在床时,拿出收藏的中国书法给她的父亲看,她父亲竟拿倒了,这让她的祖父大为恼火,中国的子孙怎么能不认识中国字呢?所以到中国看看,了解中国文化便成了她父亲的愿望。现 在父亲去世了,她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到中国看一看,看一看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位50多岁的陈美福老大姐,她是一位教汉语的老师,她十分喜欢中国画,通过这次活动,她感触颇深。她说,她第一次学习中国画,感到中国的绘画是非常神圣的,高雅的,中国的老师教会了她们60位学员,而他们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传授中国绘画的技法,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在她的提议下,有20多名学员报名自费到天津师范大学继续学习中国画。
[中国网]:中国画很有讲究,您是如何向他们教授中国画的意蕴的呢?
[陈元龙]: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讲爱的繁体字,它的中间有个“心”字,画画就是这样,不仅是练习技法,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而且,在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贯穿着这个爱字。每个老师都用心的去教学生,这种耐心的态度得到当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员中有一位热心人,也是一位才女,她叫梦凌,是一位中学校长,报社的主任编辑,还是一名诗人,她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活动能力较强。她被同学们推荐为同学会会长,她生在泰国在中国长大,会三国语言,她自动承担这次去中国学习的翻译和联络工作,为大家做出了无私的奉献,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回来之前有个聚餐,有个学生饭后要打包回去,我们说你怎么还打包啊,他这才说,其实他的母亲刚刚从离曼谷很远的家里到这儿来看他,但是为了要送老师,不得不前来,以至于把老母亲单独留在家里,还没吃饭,我们听了后很感动,短短的11天留下这样的感情,我认为,这是我们用心交流的结果。 [中国网]:到现 在为止,泰国学员到中国学习的计划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陈元龙]:他们还在每天跟我联络,大概国庆过后吧,我们会完成这件事。我们打算带他们看看长城,看看故宫,还有的学员非常想看中国的雪。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网]:非常感谢您的做客,感谢您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精彩的泰国见闻,也希望您早日完成对泰国学员的讲学计划,更好的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字整理 王富杰 国家一级作家)
陈元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