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08:15
陈克恢(1898年2月26日—1988年12月12日),出生于江苏青浦(现上海青浦),字子振,药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陈克恢着手研究中药麻黄,证明麻黄碱与肾上腺素和酪胺具有同样的作用。还分析了世界各地产的麻黄草,确认只有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产的含左旋麻黄碱。对麻黄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入临床观察,并证明它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干草热和支气管哮喘,还可用于脊椎麻醉,以防血压下降。
陈克恢另从事蟾蜍毒素研究,并发现其中的两种成分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20世纪40年代,他在麦角、磺胺、维生素、雌激素、抗甲状腺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都做了工作;50年代以后,进行了多种抗生素如红霉素、万古霉素等的药理研究,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药。
截至1988年12月,陈克恢共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350余篇,其主要专著有《麻黄素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麻黄碱和相关介质》《十二种蟾蜍的有毒分泌物》等。
陈克恢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系为学生讲授“药理课”。
陈克恢幼年丧父,5岁时由做中医大夫的舅父周寿南教他读书写字,学习四书五经,10岁时才进入公立学校。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依靠庚子赔款修建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陈克恢的妻子的名字是凌淑浩,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陈克恢是中国植物药药理研究道路的开辟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锐评)
“陈克恢先生不仅是中国药理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也在长期海外工作和生活中展示了中华学者的风范和修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评)
“陈克恢是中国现代药学事业的肇始者之一,他终生奉行‘尊科学济人道,助众生求福祉’的协和精神,弘扬‘悲悯、专注、自省’的协和文化,为中国近现代医药学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立于世界药学和医学之地功绩卓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评)
“陈克恢是20世纪国际药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中国药理学界引以为荣的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河南大学药理教研室评)
“陈克恢是一位对全球有影响的著名药理学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评)
202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产学研基地举行了陈克恢雕像揭幕仪式。
1987年,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将该会新建的会议中心命名为“陈克恢会堂”。
202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产学研基地举行了“克恢礼堂”的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