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11:50
陈可独特的卡通与古典兼具、童真与伤感并存的作品风貌一直以来深受社会以及艺评界广泛关注,她的作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她创造出的介于真实与虚幻间、独具个人气质的艺术作品,吸引了Fendi、Gucci、凡客诚品等品牌以及连卡佛与其跨界合作,将艺术融于生活中。
在当下的中国,随着第一代70后独生子女的立业成家,他们渐渐的融入社会主流,自然而然的,他们创立了70后的文化,而这种环境下,就催生出了他们所独有的,一种既根植于过去的文化传统,但是又更私密更率性的自由随意表达的艺术。其中,70后新女性艺术家更是引人注目。这是自由成长的的一代女性,所以她们的作品,不自觉的站在了女性主义的立场,是对自己的成长的投射,对自身状态的剖析。而陈可,就是这群女画家里的佼佼者。
除了多年科班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陈可以其精湛的技艺不断探索,最终发展出一种探索人物内心的绘画风格。她用颜料制造出的圆鼻头小女孩,就好像一枚透镜,折射出艺术家本人的喜怒哀乐和对人生的种种体悟。从早期对年轻人一些小情绪的刻画,到后来日记体式的描绘,陈可并不避讳这种直白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她热爱生活,想要表现出生活的真实。这是她的自我表达,更是她的文化情境,由此衍生出了她的艺术作品。此外,她在作品里时常借用一些文学、音乐或电影作为参照,把其他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传达出年轻人的特质,现代的青年人接受的信息远远多于以往任何时代,所以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很大程度来自于这些信息的叠加。比如《一个人的战争》,比如《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这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作品的一部分。《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是陈可在2007年完成的一个大型装置作品。在那些能够唤起她童年记忆的旧式家具上,陈可展开了她的新绘画,在到处流溢着色彩的印迹和随意搁置的女童形象之间,艺术家或许抒发了她的现实心境。
陈可期望通过她的艺术实践,发挥艺术的精神性: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危机,成为心灵的安慰剂。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不断内省的艺术家,一个个人的成长与艺术的成长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现代女性艺术家,在08年个展结束后,陈可开始构想现在的这批作品。如果说《一个人的战争》还是对材料和媒介的试验,新作品注重的则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
最近的两年里,她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肩负上家庭的责任之后,她画面里曾经迷茫惆怅的小女孩神情里多了一份笃定。她不再一个人向前冲,而是开始关心和抚慰别人,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整个系列以第一张创作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为名。人物已经不再是陈可关注的重点,他们在画面上越来越小。仿佛是镜头切换,艺术家转而描画起这些人物眼中的世界。树木花草,岩石灯塔,这些日常经验中的景物被她的画笔赋予了一种超现实感,将观看者置入到平静安宁的心境。虽说是世界尽头,但冷酷的成分已经被四处弥漫的温情消弭掉了,是《晚餐》里的温暖,是《公园》里的温柔。只有带着面具的《我》还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作为成年人,就再无法完全地开放自己。她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她的生命涂鸦。
至于为什么所有的作品都是创作在圆形的画布上,则是因为在形式上的选择与这些年来她对时间的思考有关。圆的形制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循环和永恒,而画面上班驳的肌理感则象征着一种岁月的侵蚀和冲刷。为了使材料达到这种效果,一向勇于尝试各种新奇材料和技法的她,甚至突发奇想在底料里混入水和空气,等到底料在画布上逐渐干燥,就形成了带有裂痕的肌理。在这样一种凹凸不平的有局限性的表面上作画,陈可充满了兴奋。一方面这是自然力意外而得的结果,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她又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和利用这些偶然得到最终想要的效果。
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朱朱评价陈可:“在陈可的绘画之中,似乎一直有两个面目相同的女孩相依而在,那是孪生式的镜像表达,在我看来,她们构成的正是自我之间的对话、质疑、探测与安慰,而这样一个奇特的顽念,应该可以一直追溯到她童年最早的勾画:在家庭账本的空白处,‘用铅笔以飘忽的笔触在本上画下两个椭圆形的玩意儿,像两颗互相靠近的脑袋……’”
2023年2月,参加湖南卫视《会画少年的天空》节目。
梁爽《东方艺术》
陈可是很幸运的,她不仅得到了自己内心的满足,还得到了公众的认可。虽然她说她也要面对市场、面对艺术的商品化。对于她来说,绘画只是一个出口,让已经在心里酝酿好的东西发泄出来,以取得内在与外界的平衡.从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思考生活。
女孩来自何处?生活在哪里?她的世界是怎样的?
朱朱(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或许,对于现在的陈可来说,她的一个自我意味着那个童真的、本来的我,而另一个仿佛正努力成为他人,成为敞开的、不断容纳异质和现实的载体,成为一颗沉着的“平常心”;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是生命本质的孤单和所有能够解救这种孤单的那些“你”。就像一只从她的故乡至城升起的风筝,“去感受远走高飞,去感受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