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石

更新时间:2024-04-19 16:37

陈可石,男,北京大学教授、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建筑文化人物。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陈教授是汶川灾后重建全球最佳案例--水磨镇总设计师、珠海大剧院主创设计师、广东省援藏重点工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甘南会展中心主创设计师、安徽黄山书画小镇总设计师。著作有《设计致良知》、《西藏建筑现代诠释》、《汶川绿色新城》等。

人物经历

2007起,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教授

2004起,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主任

1998起, 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 总设计师

1996—1998, TBV Consultant Co.Ltd. 建筑师

1994—1996, 香港王董国际工程顾问公司 建筑师

1988—1994, 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 博士

1985—1988,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

1978—1982,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 学士

主要成就和贡献

一、2019年,因其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贡献,陈可石荣获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网颁发的“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人物”荣誉。

二、2011年受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陈可石主持设计广东援藏重点项目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重点工程——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同时担任工程总设计师,负责工程从城市设计到所有单体建筑设计。鲁朗小镇于2016年10月完工。

三、2019年主持设计甘肃(敦煌)文博会主场馆。2019年1月,甘肃省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聘请陈可石出任“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主场馆建设项目的总设计师。

四、2008年主持设计广东援建汶川灾后重建水磨镇。由陈可石教授出任工程总设计师,以城市设计为先导,多种设计手段并行,再现了中国传统诗意小镇之美,并获得了联合国环境署灾后重建全球最佳案例奖。

五、“日月贝”——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方案主创建筑师。2007 年珠海市决定在香洲湾的填海地段建造一座“海上歌剧院”并邀请了世界著名设计机构,包括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保罗•安德鲁、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赫尔佐格等参加竞标,最后由陈可石主持设计的“日月贝”方案获得第一名,并确定为实施方案。

六、陈可石教授完成多项古镇复兴、旅游小镇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主持设计汕头老城区、佛山古镇、洛带古镇、大理古城、水磨古镇、都江堰古城、元通古镇、罗泉古镇、下司古镇、隆里古镇、新都宝光寺片区、龙川佗城、乐山嘉州古城、独克宗古镇、乡城古镇、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南头古城、大鹏古城、甘坑客家小镇等50余项工程。

书籍著作

陈可石著,《设计致良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陈可石著,《西藏建筑的现代诠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年。

陈可石 阴颉 著,《“汶川绿色新城——汶川水磨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陈可石主编,《城市的想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陈可石主编,《城市设计 晴朗的天空》,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陈可石、王波、焦杰编著,《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中国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陈可石主编,《现代新昆明——新昆明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中国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年。

重要奖项

2019年获评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建筑文化人物。

2018年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鲁朗镇政府深圳建筑设计奖获奖(已建成项目)金奖。

2015年四川独克宗古镇获2015年度深圳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一等奖。

2011年四川汶川水磨镇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灾后重建全球最佳范例”。

2009年四川汶川水磨镇荣获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9年四川汶川水磨中学获得灾后重建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92年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

1981年中国首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期刊论文

[1]陈可石,李丽,卓想.地域性视角下的西藏小城镇设计研究——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3):389-395.

[2]陈可石,冯晓,卓想.基于“全域+”理念的广东河源古竹镇特色小镇总体规划实践[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01):76-80.

[3]刘彬蔚. 基于西藏传统城镇空间研究的城镇设计策略[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4.

[4]崔莹莹,陈可石,高庆浩.房价上涨的创新抑制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城市问题,2018(10):4-11.

[5]陈可石,徐丽薇.西藏传统建筑文化在林芝鲁朗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原真性体现[J].工业建筑,2018,48(10):76-80.

[6]崔莹莹,高庆浩,陈可石,方丹青.“城市双修”工程的人本导向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的理论解析与案例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4):80-85.

[7]陈可石,梁宏飞,罗璨,卓想.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实践——以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8,34(03):66-71.

[8]陈可石,张运崇,陈楠,赵旭.台湾宜兰县存量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及其路径[J].规划师,2017,33(12):73-79.

[9]陈可石,魏世恩,马蕾.“总设计师负责制”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05):51-57+66.

[10]方丹青,陈可石,陈楠.以文化大事件为触媒的城市再生模式初探--“欧洲文化之都”的实践和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2):101-107+120.

[11]陈可石,杨志德.旧工业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研究——以德国杜伊斯堡内港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7,46(02):230-235.

[12]陈可石,刘吉祥,肖龙珠.人文主义复兴背景下旅游小镇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城市设计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01):194-199.

[13]陈可石,李欣珏,陈楠.20世纪三种城市形态模式辨析——我国大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6(11):103-108+132.

[14]陈可石,杨波.美国主街复兴策略及其运作机制研究——以匹兹堡主街项目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0):108-115.

[15]黄婷,陈可石,计天红,但俊.英国社区食物种植规划政策与实践[J].世界农业,2016(10):100-107.

[16]韩雪原,陈可石.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以美国波特兰珍珠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9):26-33.

[17]陈可石,申一蕾.西藏城镇空间的艺术性优化设计[J].规划师,2016,32(08):71-75.

[18]景璨,陈可石.政府主导下城市棕地向低碳社区转变的探索研究——以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46-50+28.

[19]陈可石,马捷,任子奇,谢华.旅游开发视角下古镇的人文主义复兴路径研究——以黔东南下司古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64-69+81+29.

[20]陈楠,陈可石,方丹青.中心区的混合功能与城市尺度构建关系——新加坡滨海湾区模式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5):96-103.

[21]陈楠,陈可石,崔莹莹.城市中心区的小单元功能混合发展模式——伦敦中央活动区模式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03):56-62.

[22]陈可石,刘彬蔚,王安杰.旅游小镇规划中的利益主体剖析及责任主导策略研究——来自西藏鲁朗地区旅游小镇的实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05):100-105.

[23]陈可石,娄倩,赵艳.港城界面滨水区再生策略探究——以法国马赛旧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4):27-31+38+153.

[24]周彦吕,陈可石.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社区规划:体系、内容及修编机制[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02):116-122.

[25]陈可石,娄倩,卓想.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6(02):163-167.

[26]陈可石,任子奇.面向未来的建筑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以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J].建筑学报,2016(03):95-100.

[27]段晓桢,陈可石.城市夜生活街区的文化场所营造——以伦敦考文特花园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2):46-51.

[28]陈可石,高佳.台湾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研究——以台南市土沟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2):57-63.

[29]陈可石,袁华.“形态完整”理念下的旅游小镇城市设计实践——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6,32(01):45-50.

[30]陈楠,陈可石,李欣珏.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探析——以台湾宜兰县规划与实践经验为例[J].城市规划,2015,39(12):33-39.

[31]朱金,陈可石,诸君靖.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J].规划师,2015,31(12):145-149.

[32]李欣珏,陈楠,陈可石.与城市互动的运动休闲型绿道建设实践探索——以环台北河滨自行车道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1):34-40.

[33]彭亚茜,陈可石.明中都中轴线形态设计探索[J].规划师,2015,31(09):143-147.

[34]陈可石,闫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与实践[J].开发研究,2015(04):85-88.

[35]陈可石,邰浩.兼顾流动人口需求的城中村改造探索——以深圳五和、坂田、杨美村改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07):113-118.

[36]周麟,金珊,陈可石,王利伟.基于空间句法的旧城中心区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07):68-76.

[37]陈可石,卓想.基于“4C+C”战略的古镇边缘区保护与开发设计[J].规划师,2015,31(07):67-72.

[38]杨波,陈可石.谨慎城市更新策略及其实施保障——以柏林施潘道郊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S1):94-99.

[39]陈可石,周彦吕.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绿道规划实践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5(05):51-57.

[40]李翔,陈可石,郭新.增长主义价值观转变背景下的收缩城市复兴策略比较——以美国与德国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02):81-86.

[41]卓想,陈可石,陈一,周波.RMP模式在滨海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辽宁省葫芦岛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园为例[J].规划师,2015,31(03):40-45.

[42]周麑,陈可石.空间织补术——工业建筑表皮改造引发建筑空间的改变[J].现代城市研究,2015(02):46-54.

[43]陈可石,李雪刚.城市人文主义价值观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以汕头市小公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5,31(02):69-73.

[44]方丹青,陈可石,崔莹莹.基于多主体伙伴模式的文化导向型城中村再生策略——以深圳大芬村改造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1):38-44.

[45]陈可石,朱胤琳.旅游发展背景下不丹传统聚落的开发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01):84-90.

[46]陈可石,王龙.小城镇河流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浅析——以台湾屏东市万年溪生态修复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01):196-199.

[47]邰浩,陈可石.“3D”模式下的历史城区复兴途径探索——以汕头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29(11):97-103.

[48]陈可石,周彦吕.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区重建的规划历程及其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68-74.

[49]陈可石,王龙,邓婷婷.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文化路径—巴黎经验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4(28):134-136.

[50]彭亚茜,陈可石.中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的变革[J].现代城市研究,2014(09):34-38+54.

[51]李静雅,陈可石,邰浩.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以青岛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09):55-59+76.

[52]陈可石,董治坚.邻避设施的生态补偿和改造策略——美国康涅狄格水处理设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4,30(09):191-195.

[53]陈可石,潘安妮.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旅游小镇空间结构概述及案例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08):86-93.

[54]苏鹏海,刘苗,陈可石.公共利益的回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公共设施建设历史及用地分类标准修订演变研究[J].《规划师》论丛,2014(00):114-119.

[55]陈可石,石悦.城市湿地公园营建初探——以高雄洲仔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07):153-155.

[56]陈可石,刘轩宇.基于生态修复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研究——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07):188-192.

[57]郑婧,陈可石.德国弗赖堡绿色交通规划与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05):109-115.

[58]陈可石,李静雅,朱胤琳,周庆.文化景观视角下“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方法与路径——以黔东南下司古镇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4,30(05):48-53.

[59]陈可石,李白露.将景观优先引入城市设计——解读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02):242-247.

[60]崔翀. 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影响因子研究——以纽约和香港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11.

[61]陈可石,赵艳.法国马赛La Friche文化产业区成功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4(08):128-130.

[62]周庆,陈可石,史相宾,李静雅.新加坡电子道路管理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4(03):101-106.

[63]陈可石,罗勇彬.集中安置区开发旅游的城市设计策略——以四川省汶川水磨羌城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1):78-82.

[64]陈可石,郑婧.绿色新田园城市设计初探——以成都天府新城正兴南城市中心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02):188-192.

[65]刘苗,陈可石,苏鹏海.荷兰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影响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设——以“码头模式”影响下的泽伊达斯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01):26-33.

[66]耿欣,陈可石,高若飞.植根于地区风景和环境,通过艺术节实现地区振兴[J].中国园林,2014,30(01):88-92.

[67]陈可石,崔翀.铜锣湾的启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J].广西城镇建设,2013(12):24-29.

[68]孙慧洁,陈可石.荷兰环境规划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开发研究,2013(06):40-43.

[69]陈可石,傅一程.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对我国设计控制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42-48+67.

[70]陈可石,杨瑞,钱云.国内外比较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探索——以深圳2030、香港2030、纽约2030、悉尼2030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32-40.

[71]陈可石,杨瑞,刘冰冰.深圳组团式空间结构演变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22-26.

[72]陈可石,胡媛,姜文锦.基于景观认知的城市设计实效评价——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J].规划师,2013,29(10):91-96.

[73]陈可石,杨天翼.城市河流改造及景观设计探析——以首尔清溪川改造为例[J].生态经济,2013(08):196-199.

[74]陈楠,陈可石,姜雨奇.英国城市设计准则解读及借鉴[J].规划师,2013,29(08):16-20.

[75]陈可石,姜雨奇.基于《乾隆京城全图》的清北京内城水井时空演变研究[J].特区经济,2013(06):40-42.

[76]陈可石,杨天翼.绿道景观研究现状及设计问题探析——以深圳绿道网建设为例[J].特区经济,2013(05):47-49.

[77]陈可石,赵艳.城市文脉与快慢交通的结合式设计策略——以新都宝光桂湖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特区经济,2013(05):116-119.

[78]傅一程,陈可石.基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3(05):132-134.

[79]孙慧洁,陈可石.城市规划中市民参与的经验与教训——以荷兰为例[J].特区经济,2013(05):87-88.

[80]陈可石,高妍妍.文化产业为主题的纽约时报广场城市设计研究及其启示[J].特区经济,2013(04):81-84.

[81]陈可石,卢一华.整体性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旅游古镇洛带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02):251-256.

[82]陈可石,王薇然,石悦.汶川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方法优化研究——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小镇设计方法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01):212-216.

[83]荣亮亮,陈可石,丁祎.盘锦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初探[J].特区经济,2013(02):150-151.

[84]陈可石,胡媛,杨天翼.新加坡21世纪新镇规划模式研究——以榜鹅新镇为例[J].特区经济,2013(01):82-85.

[85]陈可石.诗意的古镇之美[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2(03):3.

[86]陈可石,李白露.将景观优先引入城市设计——解读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2(03):6-15.

[87]金珊,陈可石.深圳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思考[J].特区经济,2012(08):19-21.

[88]王瑞瑞,陈可石,崔翀.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导则应用实践[J].规划师,2012,28(08):107-111.

[89]罗勇彬,陈可石,杜江韩.城中村转制后的迷失与再探索——以广州登峰村转制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27(07):38-42.

[90]金珊,陈可石,仝德,刘堃.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用地规划研究——以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05):139-143.

[91]陈可石,卢一华.以现代思维激活“历史”——佛山名镇及岭南天地项目的文化与现代化[J].建筑与文化,2012(03):59-63.

[92]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0):84-89+96.

[93]陈可石. 形态完整城市设计在小城镇规划中的意义——以水磨镇汶川新城城市设计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1:9.

[94]陈可石,崔翀.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研究——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的互补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08):49-56.

[95]陈可石,王雨.当代地域性策略在灾后重建中的探索实践——汶川水磨中学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1(06):110-113.

[96]陈可石,周菁,姜文锦.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2011(04):11-15.

[97]陈可石,王瑞瑞.再现传统城市的文化价值——佛山市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区旧城改造[J].城市建筑,2011(02):60-63.

[98]陈可石.绿色城市应把人放在第一位[J].开放导报,2010(06):36-37.

[99]陈可石,汪娟萍.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汶川水磨镇禅寿老街设计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0(11):67-70.

[100]陈可石,王艳.传承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探索——以都江堰历史文化复兴概念设计为例[J].《规划师》论丛,2009(00):120-123.

[101]陈可石,周菁.墨尔本 花园中的城市[J].西部广播电视,2009(11):112-117.

[102]陈可石,马育萍.形态完整与滨水城区整体开发——温哥华COAL HARBOUR滨水区项目成功经验解析[J].西部广播电视,2009(08):182-187.

[103]陈可石.小城市是自然怀抱中的一个物——瑞士山地城镇建设经验[J].西部广播电视,2009(06):44-49.

[104]陈可石.城市设计中的文化复兴理念[J].城市建筑,2009(02):97-99.

[105]陈可石.城市设计新理念在新城建设与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运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6):38-41.

陈可石,“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2008年。

陈可石,“建筑 园之语”,《城市的想像》,2008年。

陈可石,“整体城市设计与土地分层次规划实践”,《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rban developemt and land policy in China》,2006年。

陈可石、林正忠、王晓东,“成都新城——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世界建筑导报》2005年专辑。

陈可石、毕均、肖建珍,“太原南部新城概念规划和中心区城市设计”,《世界建筑导报》2005年专辑。

陈可石,“规划的智慧”,《现代新昆明》2005年。

陈可石、王波、焦杰,“洛带古镇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世界建筑导报》2005年专辑。

陈可石,“香港建筑设计管理”,《世界建筑》1997年3月刊。

Chen Keshi,“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s of Ancient Greece and Traditional China”《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994。

陈可石译,“城市雕塑的韵律”《中国美术》1987年10月刊。

陈可石,“石林宾馆设计”,《建筑学报》1986年9月刊。

陈可石“关于阙里宾舍的思考”,《新建筑》1986年6月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