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0 17:50
陈国桢,广东顺德人。1908年出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陈国桢对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是中国较早开展消化疾病研究的学者。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在广州病逝。
陈国桢,广东顺德人。1908年出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秋,任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主任,后任副教务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国桢对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是中国较早开展消化疾病研究的学者。1939年,他赴美国先后在士丹佛、芝加哥等医学院进修消化病学和进行科学研究。1940年归国,并首次将硬式胃镜技术带入国内。
陈国桢历任中山医科大学顾问,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专业编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和第五、六届广东省人大常委。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在广州病逝。
陈国桢围绕消化性溃疡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完成的课题有:《中医补脾活血药物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十二指肠溃疡与壁细胞数的关系》、《吸烟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及“十二指肠溃疡与前列腺素、十二指肠碳酸氢盐、性激素、钙离子的关系”和生胃酮、珍珠层粉、甲氰味呱、前列腺素等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研究。《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学的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还完成了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甘草次酸、氯喹对肝炎和肝硬化防治的探讨等研究。他主持广东省3万多例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的调查和中南五省(区)20多万次胃肠内镜检查的并发症调查。
1953年,他任中山医学院院务委员、教务长和内科教研主任。1956年,他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四届内科学会议。1958年,他建立了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消化病学研究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担任培养消化内科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重任,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位消化内科博士生。还主办了近10届全国性消化病学习班。
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实验性贫血的代谢研究》、《中国坏血症病人的维生素C需量的研究》、《阿米巴肠炎的诊断研究》、《基础胃液分泌的研究》和《胃癌的研究》等10多篇较有影响的论文,对中国消化和代谢疾病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担任1977年、1979年、1980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系统疾病分卷》的主编和《内科理论与实践(症状)》的主编,其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系统疾病分卷》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