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30 19:15
陈宝寿,正字戏文武老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早在1930年代,他就已誉满粤东。解放后,由于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又能勇于在艺术上不断吸收创新,积极传授表演技艺、热情培养演员新秀,被全省戏剧界所爱戴,被尊称为“宝寿老先生”。
陈宝寿,字钦尧,原籍陆丰县水墘乡,1907年4月24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出生于陆丰县东海镇,后入赘海丰建茶村。父亲陈林荣是东海一带有名的道坛法师。他七岁从艺,契身于陆丰湖口乡新荣贵白字戏班,合同期五年四个月。先学丑角,后兼习婆角。八岁开始登台演出,由于个子太小,坐“棚前椅”时,还要管箱把他抱上去。十二岁出了合同期后,又再契身于海丰南涂乡新清平白字戏班。十八岁合同期满,开始被白字戏班新泰顺、新永顺、新双喜、新永福聘为文武生。十九岁拜武生郑娘份为先生,与他一起上正字戏老荣喜班。不久便学有所成,当上了白扇行。自二十岁开始,他在玄武山连续十九年当正印武生。二十三岁时,被当时的名牌班老双喜聘为正印武生。他秉性聪颖,又能勤学苦练,得先生郑娘份的悉心传授,又师从于著名武生张尚耀,并细心观摩前辈武生林妈璋、陈味等的表演,还向民间拳师刘仕忠(三脚虎)学习武术。通过转益多师、融会贯通,艺术日益精湛。至三十岁后已在粤东一带走红,成为老梅盛、老荣福、老联福、正永丰、老永丰等名牌班争先聘请的名角。正字戏的武生行戏份最重,要文武兼备,对唱、念、做、打都有很高的要求。他担纲主演的角色,有《樊懋金斩子》的樊惠芝、《翠屏山》的石秀、《武松杀嫂》的武松、《陈世美休妻》的陈世美、《闹严府》的曾荣、《槐荫别》的董永、《掷钗》的刘湛、《百花赠剑》的海俊、《王可居休妻》的王可居、《许英杰和番》的许英杰、《方世玉打擂》的方世玉,还有吕布、赵云、姜维、岳飞等。他扮相俊美,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做工细腻优美,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无论是翎子功、扇子功、须功、帽翅功、水袖功、水发功,还是刀枪把子、南派武功、追赶表演、抖靠旗等,运用起来都得心应手、技艺超群。《槐荫别》中董永与七姐分时激烈优美的追赶舞蹈,《陈世美休妻》中陈世美初遇何碧英的勒马、抖帽翅、激面、抖髯口特技表演和跌宕起伏的内心独白,《张春郎削发》中通过眼神、动作对风流哥儿张春郎微妙内心活动的刻画,《翠屏山》中石秀探察奸情时那段出神入化的舞蹈化南拳表演,《辕门射戟》中吕布盛怒之下的抖靠旗表演,还有《姜维射郭淮》中生动惊险的跑布马追赶,都是他的经典之作。既有多层次的内心感情,又有精彩优美的舞蹈身段,表演生动、细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至今仍为人们回味、传诵。
解放后,陈宝寿先后加入了永丰正字戏剧团、汕头专区正字戏剧团,曾任副团长、导演等职。他一方面继续从事舞台表演,另一方面热情带徒授艺。从1950年代至1960年代,正字戏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多由他主演。1954年,他赴参加全省汇演,与花旦蔡十二联袂演出的《槐荫别》获得了大会特别奖。1957年他参加中央文化部在广州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班,演出的《百花赠剑》片段被著名导演阿甲选为教材。他还转演正生(老生),饰演《辕门罪子》的杨延昭,《张飞归家》的刘备、《金叶菊》的马应龙。1959年,《金叶菊》参加全省专业艺术汇演,被评为优秀剧目。他运用台步、须口、眼神和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塑造了正气凛然的马老王爷形象,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他还积极向后辈传艺,培养了多名正字戏的多名后起之秀。亲传弟子中成就突出的有庄朕雄、林沐燕、彭美英等。1978年后又培养了郑炳、黄阳民等一批艺术骨干。1956年后,他受聘为汕头潮剧演员训练班教师,此后又多次到广东潮剧院传艺,传授了《槐荫别》等剧目的表演艺术。
由于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良好风范,陈宝寿在全省、全国赢得了卓著的声誉。1956年,陈宝寿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并当选为理事,1959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60年,他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同年年底,他以特等劳模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群英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接见。1964年,他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成为中国文联委员。他还是广东省政协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革期间,他受到迫害,被打为“坏分子”,文革后恢复名誉。1980年他参加了全国第五次文代会。1980年,陆丰正字戏剧团恢复建制,他受聘为艺术顾问。1982年,他以76岁高龄示范表演了代表作《翠屏山》、《槐荫别》、《辕门罪子》片段,由汕头戏曲学校录相存档,成为正字戏的宝贵艺术资料。1983年,在正字戏赴港演出前,他亲自到剧团传授了《辕门射戟》、《射郭淮》等拿手好戏,使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82年,他还被广东潮剧院聘为艺术顾问,向青年演员传授了《张春郎削发》的表演技艺。在他的晚年,他还致力于传艺术授,桃李芬芳,弟子遍布粤东地区。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日上午六时三十分,陈宝寿因病治疗无效,于海丰建茶家中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陆丰隆重纪念正字戏著名表演艺术家 陈宝寿诞辰一百周年 陆丰隆重纪念正字戏著名表演艺术家
今年是正字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宝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陆丰市昨天举办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位我国正字戏剧史上杰出的戏曲大师。陈宝寿的长子陈俊开等亲属以及原省剧协副主席、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和省社科院教授、著名戏曲评论家许翼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俊华,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常务理事谢惠鹏、郑志伟等一批著名戏曲演员、戏剧评论专家到场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戏剧家协会发来贺信。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广东潮剧院、市人大、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汕尾香港同乡总会以及海丰、陆河宣传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陈宝寿弟子,正字戏老艺人等近百人。
陈宝寿,字钦尧,1907年4月24日出生于陆丰东海镇,是正字戏文武老生、著名表演艺术家。他一生担纲主演的角色有《翠屏山》的石秀、《武松杀嫂》的武松、《陈世美休妻》的陈世美、《百花赠剑》的海俊、《方世玉打擂》的方世玉等,还有吕布、赵云、姜维、岳飞等角色。他扮相俊美,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戏曲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他积极参与戏曲改革,选编传统剧目,他的艺术作风和治学态度勤奋严谨,勇于创新、改革。他还积极向后辈传艺,培养了正字戏的多名后起之秀。
由于艺术上的突出成绩和良好风范,陈宝寿在全国赢得了卓著的声誉。1956年他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并被推选为理事;1959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他主演的剧目《金叶菊》赴省参加艺术汇演,受到陈毅等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化部领导、专家高度赞赏,被评为优秀剧目;1960年开始,他连续当选为省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60年秋天,他被评为特等劳模,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4年和1980年,他先后出席了第四、第五次全国文代会,1964年他成为全国文联委员。
“文革”期间,陈宝寿以艺术权威之名受到迫害,拨乱反正后他恢复名誉。1956年他受聘汕头潮剧演员训练班任教。1982年,被广东潮剧院聘为艺术顾问。他表演的剧目片段被汕头戏曲学校录相存档,成为目前正字戏的宝贵艺术资料。在晚年,他还坚持到海丰、陆丰的白字、正字戏剧团传授表演艺术,弟子遍布我省粤东地区。1983年,当省剧协准备举办活动庆祝他“从艺70周年”时,8月2日上午六时三十分,陈宝寿因病治疗无效,在家逝世,终年77岁。他一生善于吸收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于正字戏,为创立具有民族风格的正字戏表演艺术学派,奉献心力,为我国正字戏事业积累了珍贵的财富。
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还观看了陈宝寿生前正字戏表演艺术录相。当晚,陆丰正字戏剧团在该团排练厅为与会者演出了正字戏折子戏《姜维射郭淮》,陈宝寿弟子和姚璇秋还分别登台表演了正字戏和潮剧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