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5 17:13
经历:1986年起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1997年为哲学系教授,2009年获广东省“珠江学者”中国哲学特聘教授,2015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3月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
任职: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第八届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2023年2月,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2023年3月,中山大学聘任为人文学部主任。
中国哲学,人文学科方法论。
《论语》研读,《庄子》研读,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哲学导论,近现代中国哲学。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2015)
先后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1998.11-2000.4;2008.3.-2008.5.),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3-2002.8),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2009.9-2009.11)做访问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2015.1-2015.5)访问教授。
并主持过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比较思想史系列研讨会(2001-2006,共4次)。
个人著作有:《儒学的现代转折》(1992),
《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5,1997),
《等待刺猬》(2004),
《〈齐物论〉及其影响》(2004,2006),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2008),
《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2015),
《仁义之间——陈少明学术论集》(2017);
合著有: 《被解释的传统》(1995),
《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1995,1996);
编有: 《经典与解释》(1999),
《现代性与传统学术》(2003),
《体知与人文学》(2008),
《思史之间 ——〈论语〉的观念史释读》(2009),
《情理之间》(2011)等文集;
同时合作编辑《经典与解释》学刊(2003-2011)。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专著《被解释的传统》(合作)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论文《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获2004-200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关于羞耻的现象学分析》获2006-200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