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7 12:53
陈平,1944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鄞县;中国经济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自称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春秋综合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量子复杂系统中心访问科学家。
1962年,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五年制试验班。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1968年至1974年,任成都铁路分局电工,业余研究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史和经济史。
1974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受控热核反应。
1978年,被借调筹备全国科学大会工作,开始参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
1979年至1980年,作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研究生,参与农业政策改革的讨论和人才学的研究,被聘为安徽省政协特邀委员。
1980年秋,赴美国作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生。
1981年起,师从德克萨斯大学普里戈金教授(Ilya Prigogine,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究非平衡物理学、非线性演化动力学、与复杂系统科学。跨学科的指导委员会包括宇宙大爆炸模型和交通流科学的先驱者赫曼(Robert Herman)和两名经济学家: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罗斯托(Walt Rostow)和Divisia货币指数的创始人巴奈特(William Barnett)。
1985年,首先发现经济混沌的经验证据。
1987年,以论文《非线性动力学与经济周期理论》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学博士,GPA:4.0(总平均成绩为满分)。
1988年至2002年,先后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戈金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
1988年至1994年,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1999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3月,退休。
非平衡态物理学:
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多峰分布函数的起源,社会系统的温度没有定义,用个体相互作用的强度取代温度来描写群体行为的统计力学;耗散系统与保守系统的基本方程,前者是化学反应方程和生态人口动力学方程(两者数学上类似),后者是波动方程和扩散方程,经济系统是耗散系统,应当依据生态人口动力学方程建模,保守系统的哈密顿优化体系对经济系统不适用。
经济物理学:
发现宏观经济学的哥白尼问题是趋势—波动分解问题,FD滤波器等价于经济学的地心系,HP滤波器等价于经济学的日心系,宏观与金融的统一理论可以依据HP滤波器下的观察。解决经济学的开普勒问题:描写经济波动的基函数是逻辑斯蒂小波,在时频分析上的近似是伽伯小波(维格纳波包),宏观金融动力学的基准方程是生灭过程,其标度特征是相对偏差,即正变量波动的标准差与趋势的均值之比,接近一个稳定的常量。在HP参照系下,用生灭过程可以构造产业、宏观、与金融波动与增长的统一理论与期权定价模型。
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人类学:
推广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用生态-技术-农业-文化-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中西文明不同的分工演化模式;中国模式的特点是节约资源,消耗劳力,西欧模式的特点是节约劳力,消耗资源;中国为此发展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西欧发展了规模经营的混合经济和国际分工;由此形成土地战争和商道战争的不同类型和相应的文化与政治体制。科学和资本主义产生于西欧有多种历史因素,但是生态和气候的约束也显示西方模式工业化的局限。中国模式在适应生态环境上,有更可持续的优点。
在生态文化的竞争模型中,描写了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化的不同竞争策略和得失:个人主义有创新冒险的优势,代价是需要更大的资源空间,集体主义有避险和赶超的优势,代价是满足狭小的生存空间;资本主义生存的条件是不断发现新的资源,一旦面临资源限制或环境恶化,个人主义种群将败给集体主义种群。这在生物界和社会界都如此。在美学理论上的应用,可以用生态-技术-经济的差别,解释民族性的差异和风俗的演化,包括各民族早期神话的起源和影响。
复杂演化经济学:
用非平衡态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代谢增长论,从科技革新发现新资源的角度,重新理解工业化的历史过程和多种市场模式的共生演化。第二,用非线性动力学和时频分析,从经济指数中发现经济混沌的主要特征是频率相对稳定的“色混沌”,广泛存在于宏观与金融指数的时间序列,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以白噪声为基础的均衡理论。第三,用非平衡态物理学、理论生态学、和历史案例的对比方法,系统检验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支持了Hayek的内生货币论,Prescott的HP滤波器;修正和发展了Samuelson的线性加速乘子模型,Fama的有效市场(白噪声)模型,Black-Scholes依据几何布朗运动的期权定价模型,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假设产品生命周期无穷长,误导转型经济),Solow的外生增长论,Hicks的单向IS曲线,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Shiller的过度波动率模型,Becker的S-形需求曲线;否定了Friedman的外生货币模型,Frisch的噪声驱动经济周期模型(等价于第二类永动机),Lucas的(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模型,Coase的零交易成本理论(等价于永动机模型),Granger的FD滤波器和协整模型。
涉及到16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其共同问题是忽视经济复杂性,企图用线性和均衡的模型来简化非线性、非均衡的经济机制,可以解释短期行为,但不能解释中长期行为,尤其不能理解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危机,产业兴衰,社会冲突和战争等重大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不能解释多样化的历史进程。
1979年11月16日,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同时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结构是中国长期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从生态,技术,人口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中国农业社会停滞的原因是产粮为主的单一农业,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只有开放经济下的多样发展才能摆脱中国动乱反复的恶性循环。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并受到日本《世界》杂志评论及美欧主要中国研究学者,包括李约瑟,费正清,黄宗智等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陈平用生态经济解释中西文明的分岔,用了文化人类学的新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
1987年,首先从美国货币指数中发现经济混沌现象(又称经济奇怪吸引子),为美联社等大众传播广为报道,文章作为经济混沌研究的代表作收入多家国际混沌研究论文集,受到经济学家P.Samuelson,H.Simon,R.Day,G.Gandolfo,H.W.Lorenz,V.Zarnowitz和蒋硕杰等的关注和讨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指出,货币混沌的发现,支持了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内生货币理论,否定了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外生货币理论。2009年的金融危机证实弗里德曼的货币扩张政策只能挽救金融财团,但是不足以刺激实体经济。1994年,在世界上首先引进时间-频率分析于经济学,从美国股票价格指数用HP滤波器分解出的波动分量中,发现经济色混沌现象的普遍证据,并将经济诊断方法引入经济周期的分析预测,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成分是非线性决定论运动(即狭窄频宽的色混沌运动),计量经济学中广泛采用的线性随机过程(布朗运动或白噪声)在宏观及金融波动中仅占次要地位。这是对法玛(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最严重的挑战。
1999年,发现弗里希(计量经济学奠基人,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33年提出的噪声驱动的阻尼振子模型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波动。并发现其获得首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工作(等价于热力学第二类永动机)从未正式发表,且早被物理学家的工作否定。弗里希本人自1934年后对此工作一直奇怪地保持沉默,为科学史上一大疑团。
1999年,发现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创始人,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宏观波动的微观基础理论违背概率论的大数原理,和理性预期下的套利行为互相矛盾,从而提出市场经济结构的三层次(微观--中介—宏观)而非流行的两层次(微观—宏观)理论(2002年发表),也即经济波动的中观基础论。
1999年,用理论生物学和复杂系统理论中复杂性和稳定性间的此消彼长(trade-off)关系解决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51年发现的亚当-斯密佯谬,既亚当-斯密的两个著名定理(看不见的手=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垄断竞争)在均衡理论下是不能兼容的矛盾。
2002年,提出长期设备过剩和投资过度波动的技术竞争模型,探讨宏观持续波动的微观动力学机制。
2005年,指出金融理论的布朗运动与随机游走模型的不稳定本质,生灭过程比代表者可以更好的描写金融模型。期权定价的布莱克-苏尔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模型的误差将随时间增大,因为BS模型的基础几何布朗运动模型的本质是爆炸的。
2006年,对东欧前苏联的转型研究发现,一般均衡理论的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德布日(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模型,可以解释战后西德的艾哈德奇迹,但是不能解释转型经济,因为AD模型忽略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无法解释不同商品市场价格收敛的速度不同。作者也发现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软约束理论,不足以解释国企的问题,同时误导了转型萧条时期的反凯恩斯政策,导致国企不必要的大面积破产。
2007年指出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零交易成本”世界等价于第二类热力学永动机。工业化和分工发展的过程总的废热(熵,或交易成本)是增加而非减少。
2008年,指出计量经济学使用的一阶差分(FD)滤波器是高频噪声放大器,也即“均衡幻象”的发生器。格兰杰(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片面否定频谱分析在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是错误的。单位根模型、协整模型,和Samuelson(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加速-乘子模型的问题是共同的,即线性动态模型的持续冲击解或周期解只有一维的边界稳定性,参数的微小扰动即变为爆炸解或收敛解,只有非线性动态模型(如软边界振子)的参数空间才有可持续的区域解。发现典型股市指数的白噪声水平不到50%,在HP滤波器分解趋势后的多重周期信号和NBER观察到的经济周期大体相符。趋势-波动分解的HP(Hodrik-Prescott)滤波器(普利斯格特是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作用,等价于宏观和金融经济学的哥白尼参照系,而传统的FD滤波器等价于宏观金融的托勒密参照系。在HD滤波器下分析经济时间序列,可以建立宏观与金融的统一动态理论。
2009年,诊断2008年美国起源的金融危机,源头在金融寡头挤出实业的美国病。提出国际金融改革的核心为建立国际反垄断法,以拆分金融寡头的竞争政策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2012年,研究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流动性陷阱,发现希克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线性单调的IS曲线不可能成立,因为市场对利率降低的反应不是一种、而是三种可能性:正常状态下会增加投资,不确定时持有现金,危机状态下资本出逃。宏观经济学的单向因果性思维必须改变为多重的复杂思维。
2014年,提出代谢增长论(metabolic growth theory)挑战索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外生增长论和罗默(Paul Romer)的内生增长论。
2014年,和唐毅南合作,提出用高阶矩和生灭过程分析股市指数的方法,发现马科维奇(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均值-方差理论不足以刻画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3-5阶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和危机中会暴涨上千倍,比席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的幅度变动法和经济物理提出的幂律(power law)能更好地预警金融危机的到来。生灭过程可以构造复杂金融的统一理论,把安静市场(有效市场的近似)和动荡市场的两种机制包容在统一的生机市场(相对偏差稳定可持续的市场)理论之中。
陈平在新兴交叉学科—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中从事前沿研究。
[1]陈平,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平,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3]陈平,陈平集-封闭,冲击,演化[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4]Chen 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M],London:Routledge(2010)
[5]Day,Richard and Ping Chen.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6]Chen 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陈平关于演化经济动力学的综述论文,和I.Prigogine,H.Simon,H.Haken,R.Nelson,S.Winter,P.David等前辈经济学家一起作为“原创”特邀撰稿,收入K.Dopfer编辑达十年,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论文集“经济学的演化基础”。
已发表的主要英文论文
Transition Probability,Dynamic Regimes,and the Critical Point of Financial Crisis,”(co-authored with Yinan Tang),Physica A(2015)(to appear)
“Has Capitalism Defeated Socialism Yet?——Kornai’s Turnaround on Liberalism,and the Evaporation of Myths about Eastern Europ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5(1),March(2015)
“Disillusion in Utopian Capitalism and Less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5(3),414-429(2014)
“Time Varying Moments,Regime Switch,and Crisis Warning:The Birth-Death Process with Changing Transition Probability,”(co-authored with Yinan Tang),Physica A,404,56-64(2014)
“Metabolic Growth Theory:Market-Share Competition,Learning Uncertainty,and Technology Wavele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4(2),239-262(2014)
“Trend,Randomness,and Noise:Exogenous vs.Endogenous Explanation in Complex Heterodox Analysis(A Note on Nicolas Bouleau in RWER 60)”(co-authored with Yian Tang,Tang,Yinan,Wolfram Elsner,and Torsen Heinrich),Real World Economics Review,no.62(2012)
“China Approach in a Changing World,” Invited Keynote speech at 6º.FORUM DE ECONOMIA DA FUNDAÇÃO GETÚLIO VARGAS,Sao Paolo,Brazil,Sept.22,2009.In Bresser-Pereira,Luiz Carlos,ed.Depois da Crise.A China no centro do mundo?(After the Crisis,China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Rio de Janeiro:Editora FGV(2011)
“From an Efficient to a Vi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in R.Garnaut,L.Song and W.T.Woo eds.China’s New Place in a World in Crisis:Economic,Geopolitic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Chapter 3,pp.33-57,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Press and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Canberra(2009)
“Three Dimensions of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Looking for Solutions to the Crisis: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Conference Proceedings,New York,Nov.14,2008,EPS(Economists for Peace and Security)and IRE(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Rethinking the Economy),Published in Clamecy,France(2009)
“Equilibrium Illusion,Economic Complexity,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view,5(1),81-127(2008)
“Complexity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Kyoto Economic Review,76(2),139-153(2008)
“What economists can learn from complex dynamics? Future dynamic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DYNAMIC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LEX SYSTEMS,VOLS 1-10(219-233)2007.
“Market Instabilit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Theoretical Lessons from Transition Experiments,” i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s.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Chapter 3,pp.35-58,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2006)
“Evolutionary Economic Dynamics:Persistent Business Cycles,Disruptive Technology,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Kurt Dopfer ed.,The 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Chapter 15,pp.472-50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2005)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the Laws of Probability Theory:the Principle of Large Numbers vs.Rational Expectations Arbitrag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49(3),327-344(2002)
“Instability,Complexity,and Bounded Rationality in Economic Change”(with I.Prigogine and K.H.Wen),in W.W.Coopper,D.V.Gibson,F.Y.Phillips,S.A.Thore,and A.B.Whinston eds.Impact——How IC2 Research Impact Public Policies and Business Practices ,Chapter 11,pp.209-218,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CT:Westport(1997)
“A Random Walk or Color Chaos on the Stock Market? -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P Indexes,” 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 Econometrics,1(2),87-103(1996)
“Trends,Shocks,Persistent Cycles in Evolving Economy:Business Cycle Measurement in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in W.A.Barnett,A.P.Kirman,and M.Salmon Eds.Nonlinear Dynamics and Economics,Chapter 13,pp.307-33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Evolving Multi-Humped Distributions of Stock Market Prices - An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Nonequilibrium Behavior”(with K.H.Wen,and Z.L.Zhang),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Vol.68,pp.425-441,Computational Economics,eds.by G.L.Thompson and S.Thore,Baltzer Science Publishers,Amsterdam,Netherlands(1996)
“Economic Data Analysis,” in Shie Qian and Dapang Chen,Joint Time-Frequency Analysis,Chapter 12,pp.253-264,Prantice Hall,NJ:Upper Saddle River(1996)
“Deterministic Cycles in Evolving Economy: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Business Cycles,” in N.Aoki,K.Shiraiwa,and Y.Takahashi Ed.Dynamical Systems and Chaos,Vol.I,pp.363-372,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1995)
“Study of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via Time-Frequency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IEEE-S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ime-Frequency and Time-Scale Analysis,Philadelphia,Oct.25-28,pp.357-360(1994)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a Lienard Equation with two delays”(with K.H.Wen and J.S.Turner),in M.Sambandham ed.,The Proceedings of Dynamic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1,377-384,Dynamic Publishers,Atlanta(1994)
“Searching for Economic Chaos:A Challenge to Econometric Practice and Nonlinear Tests,” In Richard Day and Ping Chen Eds.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Chapter 15,pp.217-253,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China's Challenge to Economic Orthodoxy:Asian Reform as an Evolutionary,Self-Organizing Process,” China Economic Review,4,137-142(1993)
“Imitation,Learning,and Communication:Central or Polarized Patterns in Collective Actions,” in A.Babloyantz ed.,Self-Organization,Emerging Properties and Learning,pp.279-286,Plenum,New York(1991)
“Nonequilibrium and Nonlinearity -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Culture,” George Scott ed.,Time Rhythms and Chaos in the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Chapter 4,pp.67-86,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at Vermillion,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Needham's Question and China's Evolution - Cases of Nonequilibrium Social Transition,” George Scott ed.,Time Rhythms and Chaos in the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Chapter 11,pp.177-198,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at Vermillion,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Multiperiodicity and Irregularity in Growth Cycles:A Continuous Model of Monetary Attractor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Vol.10,No.9,647-660(1988)
“Deterministic Chaos and Fractal Attractors as Tools for Nonparametric Dynamical Econometric Inference”(co-authored with W.A.Barnett),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Vol.10,No.4,275-296(1988)
“The Aggregation-Theoretic Monetary Aggregates are Chaotic and Have Strange Attractors:An Econometric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Chaos”(co-authored with William A.Barnett),in Dynamic Economic Modeling,W.A.Barnett,E.Berndt,and H.White eds.Chapter 11,pp.199-24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8)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of Economic Chaos,” System Dynamics Review,Vol.4,No.1-2,81-108(1988)该文多次作为经济混沌的代表作,被收入混沌研究的论文集中。
“Economic Theory as a Generator of Measurable Attractors”(co-authored with William Barnett),in the Laws of Nature and Human Conduct,Specifities and Unifying Themes,Discoveries 1985 Symposium,Brussels,7-9 October 1985,I.Prigogine and D.Sanglier eds.Task Force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Study on Science,Brussels(1987),pp.209-224.
“Origin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Stochastic Mechanism of Differenti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30,No.3,pp.246-250(1987)
(English Book)Chen,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London:Routledge(2010)
Day,R.and Chen,P.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已发表的主要中文论文
陈平,“经济周期理论的弗里希模型之谜:均衡经济学和永动机模型”,[J]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4):41-54
陈平,“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年(1):26-52
陈平,科斯问题,张五常颠覆,和经济组织的复杂性(2014)天则经济研究所[C]//科斯纪念文集
陈平,从自由主义到新保守主义:评科尔奈“近在眼前的威胁”,金融时报中文版,2014年8月11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
陈平,金砖银行开启后美国金融时代,[J]经济导刊,2014
陈平,“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年(1):26-52
陈平,“新自由主义的警钟: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J]红旗文稿,2014年(12)
陈平,“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2014年5月29日
陈平,”科斯问题和普里戈金视角:来自工业和科学的实践经验”,[J]学术界,2014年(1):29-37
陈平,“金融危机与经济学流派的实践检验”,[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3年
陈平,“探索繁荣真意:评林毅夫《繁荣的求索》”,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1月9日
陈平,“中国道路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3):1-23
陈平,“中国道路的争议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迷思”,[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2):39-75
陈平,“走出凯恩斯-弗里德曼的流动性陷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演化经济学“,[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2年(1):45-53.
陈平,“土地流转,城市模式,与农民转业”,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36期,2011年8月15日,12-15
陈平,“均衡幻象,经济复杂和经济分析的演化基础”,[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1):42-77
陈平,“告别摸石头过河,走向观全局航海”,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年10月18日
陈平,“均衡幻象,经济复杂和经济分析的演化基础”,[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1):42-77
陈平,“从‘民富国强’与‘国泰民安’的两条道路之争谈起“,[J]红旗文稿,2010年(23):8-11
陈平,“中国之谜与中国之道“,[J]红旗文稿,2010年(4)
陈平,“纪念经济科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人和经济学变革的先知者”,[J]经济学动态,2010年2月,46-52
陈平,“有效市场的失败与生机市场的发展——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一个新视角”,收入郜若素、胡永泰、宋立刚编,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地缘政治和环境的视角,第3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0)
陈平,“经济复杂与均衡幻象:关于市场非稳定与宏观生机的论文集”,[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0年(3):16-26
陈平,“交易成本的复杂性与公司治理的演化”,[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0年(1):1-12
陈平:“告别摸石头过河 走向观全局航海”,《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采访“ 五中全会前瞻系列六”,2010年10月18日
陈平,“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7日
陈平,“西方金融危机的前景和中国金融的全球战略”,[J]新华社内参,2008年11月6日
陈平,“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中国金融的发展战略”,[J]改革内参,2008年(30):18-22
陈平, 科斯谬想,张五常猜测,与交易成本的复杂性,[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8(17)
陈平,”私有制的神话和多种所有制的现实 ——德国蔡司光学仪器公司、美国大学联邦信用社和MIT学生之家的经验及启示”,史正富和刘昶编,《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企产权改革的战略选择》,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3月出版
陈平,”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转型实验中的作用有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月
陈平, ”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革方向”,[J]红旗文稿,2005年(11):13-15
陈平, ”经济混沌和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收入《面向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100个重大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陈平,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陈平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J]文汇报,2005年5月15日(6)
陈平, ”纪念演化物理学家普里高津”,[J]科学文化评论(5):30-35
陈平, ”从李约瑟问题看中西科技体制和学风的差距”,[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2):49-57页,2002年6月25日出版
陈平, ”建立中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自损国际竞争力的短视国策”,[J]中国改革,2002年(4)
陈平, ”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J]经济学(季刊)(2),陈平,金融工程--后冷战时代全球竞争的新战场(1998)
陈平, 政治清醒、经济迷误、文化色盲 –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1997)
陈平, 后冷战时代两岸关系的互动与展望-区域非平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996)
陈平, 生态经济、地缘政治,发展战略,和经济外交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中美关系及东亚格局(1996)
陈平, 金融改革的战略选择和经济秩序的良性循环(1996)
陈平, 经济改革的现实问题和战略选择-从国企困境、信用瓦解、及民富国穷的源由谈起(1996)
陈平, 中国土地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超越——在生态、人口、技术、和文化制约下的演化动力学研究(1994)
陈平, 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联合的全球地位(1988)
陈平, 中国单一封闭的小农经济结构分析(1982)
陈平, 技术革命的道路和技术经济的规律(1981-82)
陈平, 社会传统和经济结构的关系(1981)
陈平, 社会演化的发展观与经济结构的方法论(1981)
陈平, 经济结构的规律和社会演化的模式(1981)
陈平, 对于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的探讨(1980)
陈平, 技术革命史分期问题初论(1980)
陈平, 关于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答沈元瀚同志(1980)
陈平,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6日同时发表(1979)
陈平,历史上的科学人才-科学家成长因数的调查报告,《人民教育》1979年第四期,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1979)
陈平,彻底的探索者-纪念爱因斯坦(1979)
陈平,科技战略史研究札记(部分)(1978)
英文论文集
[1]Chen,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London:Routledge(2010)
[2]Day,Richard and 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93)
[3]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翻万卷书,游万里路,会百家才。”“走上科学之路:观察、提问、猜测、对话。”“经济现象是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找问题,在学派交锋中找方向,在学科交界处找方法。知识是力量也是负担,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源动力。”“不是老师教学生,而是学生教老师,否则科学就没有进步了(普里戈金语)。”“科学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确地提出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热门是昨天的成就,主流是今日的局限,边缘是明日的机会。”“发现源于试错,争议辩明新意,梦想推进科学。”“批评是研究最好的导师,丢掉的只是面子的无知,获得的却是深入的视角。”“古典经济学满足于解释现存世界,创新经济学致力于改进世界。”“走自己的路,让历史去评价。”
唐毅南,陈平,”群体动力学和金融危机的预测”,[J]经济研究,2010年(6):53-65
唐毅南,陈平,”趋势与波动相关下的期权定价模型”,[J]金融评论,2010年(2):1-11
唐毅南、陈平,“S形需求曲线的动态起源:消费者社会相互作用下时尚商品的群体模型”,[J]经济学(季刊)(3):1013-1028
李华俊、陈平,”风险发展环境下的困境、对策比较:安徽和广西农村个案”,[J]改革,2008年(10):95-101
曾伟,陈平,“波动率微笑、相对偏差和交易策略——基于非线性生灭过程的股票价格一般扩散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8年(4):1415-1436
丁琳,陈平, ”银行垄断、信用危机和金融改革”,[J]改革,2000年(2)
丁琳,陈平,“一个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1998年(4):46-54
陈平在上海格致中学期间,多次获数学、作文、朗诵、绘画比赛的一等奖和三好学生奖。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间,曾获优秀学生及军训的五好战士奖。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生期间,曾多次获美国与西欧的奖学金,及研究生院院长对博士答辩后的亲笔来信嘉奖。曾获中国留美经济学会1988年度荣誉会员,2005年获北京大学正大教学大奖。
根据2020年4月北京大学官网显示,陈平任世界经济学会(World Economics Association)创始理事会理事;世界经济学杂志(World Economic Journal)创始编委;社会经济学论坛(Social Economics Forum)编委。1988年至1989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第三届会长;2003年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复杂量子系统中心访问科学家;2004年担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被邀为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员;2012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2012年担任上海春秋综合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2013年担任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2015年11月担任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所兼职教授;三亚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政府,社会劳动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凤阳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等专家顾问。
陈平自号“眉山剑客”,别号“寂寞求错”。关于此,陈平在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13期中解释到:
“首先因为名字叫陈平的实在太多了,不得不取个号区别一下。
我的经济学不是科班出身,我文革时是中国科大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1968年分配到成昆铁路局眉山电务站当了五年铁路工人。我观察经济学的起点实际上是我在铁路上的经历。我发现现代的工业经济和亚当斯密理论以及新古典经济完全是两码事。亚当斯密讲的分工可以由市场协调,讲的是手工作坊和小农经济,个体和个体之间可以直接交易,但是铁路上你怎么分段交易,这根本不可能。所以分工加市场不等于协作,这个经验是在当铁路工人的时候悟出来的。我后来学了西方经济学,发现现代大工业的产业链和网络经济,基本经验和现在经济教条完全矛盾。我为什么叫“剑客”呢?因为我的经济学研究课题不是来自教科书,而是来自经济学大家之间的辩论和交锋,大家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受启发,自己也就上去参与对话。
为什么别号“寂寞求错”呢,有一次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辩论科斯问题,辩完了,研究生给我起个外号叫“独孤求败”。我觉得不好,因为科学讨论不求胜败,科学过程就是试错,所以我改成“寂寞求错”,以错会友。今天在座的无论年纪大小,只要给我指出错误,我一定闻过则喜,向你学习,再交个朋友。”
陈平研究科斯,是受杨小凯、周其仁、张五常和盛洪的激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革中毕业后先当了5年铁路工人,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的热核聚变实验,留美转做非平衡物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的理论,四十岁才专心在物理系研究经济近20年,然后回北京大学教授复杂经济学。
陈平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又是理论物理学家,善于融合多学科领域知识,探索经济不稳定性的内因和社会多样性的起因,还发现了经济混沌理论,挑战了目前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模型与理论。近年来,长期往来于中美之间,密切关注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对有关重要时事问题和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行政管理改革》评)
陈平教授在在新兴交叉学科——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的研究中居于世界前沿,并曾受邀在多所大学,研究所和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新浪财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