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4 21:09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曾供职《青年时报》等多家媒体,现为浙报报业集团视觉中心首席记者,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陈庆港于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他冒着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了这场空前劫难,还一次次放下相机参与抢救伤者。
陈庆港的摄影作品《走出北川》,陈庆港为中国摄影记者实现了荷赛突发新闻类奖项零的突破。摄影作品《走出北川》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从2002年起,陈庆港在全国范围内对二战期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幸存者进行调查采访,这是一次历时很长、跨地域广、涉及人物多、难度极大的采访。他先后赶赴海南、云南、湖南、湖北、河北、山西、江苏、上海等多省市,访问了所有国内还活着、并愿意公开自己那段历史的慰安妇老人。他完成的深度调查《中国慰安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慰安妇”的大型长篇纪实摄影作品。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陈庆港持续十多年关注西部贫困地区,并深入调查,总行程达数万公里,于2011年完成《十四家——(2000—2010)中国农民生存报告》(江苏文艺出版社),他用图片和文字,详细记录了山西、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省十四个贫困家庭十余年的生活状况,向人们呈现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令人震惊的生活真相,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不甘贫困命运、挣扎走向新生活的这一悲壮的历史进程。
主要作品:
2001,进入《青年时报》组建摄影中心;同年开始进行细菌战调查采访拍摄;
2004,北京出版社出版陈庆港作品《血痛》;
2005,专题作品《中国慰安妇》获第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金奖;同年至城报传媒任视觉总监;
2006,出版报道摄影作品集《陌生地带》(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拍摄专题作品《霞关葬礼》;
2007,长篇纪实作品《真相》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同年获南方周末年度致敬;
2007,东方卫视拍摄陈庆港纪录片《十年》;
2010,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陈庆港纪录片《新闻摄影师》;
2011,长篇纪实作品《丽嘉则拉》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出版《十四家——(2000—2010)中国农民生存报告》(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3月,获得马格南(MAGNUM)2014 EF基金,继续作品《木里病人》的拍摄;
2014年4月,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冈底斯遗书》(江苏文艺出版社)。
获得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荷赛是公认的全球最权威的新闻摄影大赛,而突发新闻类一等奖是荷赛最具含金量的奖项;
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2002,作品《细菌战调查》获新闻摄影金镜头奖;
2003,专题作品《外省人》获新闻摄影金镜头奖;
2006,长篇纪实作品《最后的氏族》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贡献奖”大奖;
2007,作品《灰度空间——抑郁症》获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金奖;同年拍摄专题作品《霞关葬礼》;
2008,作品《拉萨刻石者》获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金奖;
2009,作品《走出北川》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突发新闻类一等奖;
2009,作品《山村教师》获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金奖; 同年,陈庆港获得邵飘萍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