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9 11:01
陈德征,191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浙江学潮时任杭州学联干部。1923年参与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洒》月刊,是弥洒社首批社员之一。1926年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后担任过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教育局长等职。后因《民国日报》“选举中国的伟人”事件离职。
陈德征(1899—1951),字待秋,浙江浦江人。191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浙江学潮时任杭州学联干部。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1923年任上海大学中学部主任,并加入国民党。1923年陈德征与胡山源、钱春江等人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洒》月刊,是弥洒社首批社员之一。他在《弥酒》月刊发表过小说《生命底微波》、小诗《心瓣》30首和其它数十首诗作。后入上海《民国日报》社工作,1926年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27年后担任过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教育局长等职。
在执掌《民国日报》时,陈德征曾忽发奇想,在报上搞了一次“民意测验”,“选举中国的伟人”。选举结果揭晓时,第一名是陈德征,第二名是蒋介石。蒋介石一怒之下,将陈押到南京,关了几个月,并下令“永远不得叙用”。这就是陈德征“民国第一伟人”称号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选举结果显示,陈德征得票低于孙中山而高于蒋介石,为“民国第二伟人”,蒋介石盛怒之下关了他三年之久而不是几个月。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德征引发了1929年的“人权运动”。1929年3月26日,上海各报登出专电,说上海特别市党部代表陈德征在国民党“三全大会”上提交了一份《严厉处置反革命分子案》。他在提议中谴责当时国民党法院在审理“政治犯”时太拘泥于证据,往往使“反革命分子”漏网。这里的“反革命分子”,指的是共产党。陈德征提议:凡经省党部及特别市党部书面证明为反革命分子者,法院或其他法定之受理机关应以反革命罪处分之。如不服,得上诉。惟上级法院或其他上级法定之受理机关,如得中央党部之书面证明,即当驳斥之。陈德征的提议引起轩然大波。以胡适为首的“新月派”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人权运动”,反抗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在胡适的影响下,罗隆基写了《论人权》、《告压迫言论自由者》、《专家政治》等文章,梁实秋也写了《论思想统一》,直指国民党执政后的恣意妄为、倒行逆施。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德征逃难到重庆。后在《中央日报》社长陶百川的帮助下,在《中央日报》社谋了个挂名的主笔。1942年,英美等国和国民党商定好战后归还租界,此事属于外交机密,几方约定同时发布公告。而《中央日报》竟然抢先将此事公之于众,引起了英美两国的抗议。对此蒋介石勃然大怒。据《大公报》主笔徐铸成回忆:蒋下令查办,并把《中央日报》名册调去审查,看有无可疑分子,混杂其间。当看到陈德征的名字时,蒋介石火冒三丈,特意批了两句话:“此人尚未死乎?著各机关永不录用。”抗战胜利后陈德征返乡,1946年浦江县中山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陈德征被聘为校董。
陈德征有强烈的爱国心。在1927年至1930年间,他写了大量“反日”或者研究日本的文章。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他发表“悼蔡公时同志”,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起“反日宣传运动周”,并担任中国反日会总席。陈德征坚持科技报国,让自己的子女认真学习科学技术。其子女多学有所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