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7 13:58
(同治元年),陈思燏以由廪贡生的身份,选调为广西昭平官员,不久代理平乐县知事。
石达开部队进入广西,清朝则有左宗棠部将蒋益沣镇守柳州、平乐一带,打败了石达开部下,迫使石达开败走大渡河。陈思燏带地方部队参战有功,被赏赐蓝翎顶戴,他被保举为“同知,补用”。他在平乐的这一年中,始终把振兴学校、培养地方人才为紧要事务,为培养人才、开发当地不懈努力。
他的母亲曾氏去世,他“丁忧守制”,回到家乡。平乐的百姓攀住车辕挽留,称颂的声音不绝于道。他的母亲埋葬在家乡,在今天的永修县马口镇爱华村去先锋村的路上,墓前有石雕双象、双鹿、双狮、双华表及四块青石碑。碑上有石刻有“白鹤青松”、“双狮夺球”、“麒麟吐玉书”、“花猫戏蝴蝶”等图案。
后来,他接到浙江巡抚左宗棠的公函,委任他做“襄办楚汀两军后路粮台兼营务处”,他回到浙江,率兵协同肃清了浙东各郡县太平军。并以九江南康知府的身份,留在浙江补用,并加道台职衔,代理杭州知府。后于1868年回温州前重任杭州知府。(参阅1985年版《杭州市志》)
当时的杭州,大战过后,百废待兴,荆棘遍地。陈思燏发挥了他杰出的才能,全力建设,发动百姓,疏通河道,淘渌枯井,掩埋10万具枯骨。
由于书院、庙宇、街道破坏严重,左宗棠带头捐出养廉银修复西湖和崇文远、敷文两个书院(今杭州书院)及各个庙宇。陈思燏又被委任担任督工,如期完工。他把自己的养廉银也悉数捐助修复西湖和书院。他任内的修复建设又增添了杭州和西湖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久,他又督带练勇,会同江苏部队攻克浙江嘉兴府城。皇帝赏赐新的花翎顶戴。并委任代理温州知府兼护温处道台,不久由左宗棠保举担任温州知府,以道台身份留在温州补用。全浙肃清太平军后,陈被保举加转运使职衔。在温州前后两段时间,一共四个年头。他通过开设书局、郡斋,广兴学校,教化人民,醇厚风俗,率兵保靖海洋,获得民众真心爱戴。
(同治9年)初,当时的浙江总督、内阁大臣英桂推荐,亲自给皇帝上奏,说:陈思燏精明于汉兵、练勇,有守有为,历任府台道台,措置裕如。现在正好台湾知府祝永清出缺,而陈思燏呢,他熟悉福建情形,可以调补陈思燏去福建台湾府当知府。吏部认为奏议不符合惯例。皇帝朱批:“著即准其调补福建台湾府知府。嗣后不得援以为例。所有该督、抚应得处分,著加恩宽免。”
于是陈思燏奉旨来到台湾,担任台湾行政长官(知府、道台)一年。这期间,他勤政有为,声誉卓著。
1870年(同治9年)底,他被调回福建,“以台湾道道台补用”,但是回到福建官署几个月后,就因病开缺,台湾知府由周懋琦接任。
他去世后,朝廷赠与他“资政大夫”的官衔。他一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家族也文脉昌盛,一门显贵。
他家四代都是太学生。他的太祖父陈仁备、哥哥陈思鉽、思烻被朝廷恩封为“中议大夫”,祖父陈立益、父亲陈名芬(春圃)被恩封为“资政大夫”,嫂子张氏守寡被地方官旌表。他的儿子陈彦培、陈彦均(字和伯)分别是贡生、禀生。
陈思燏及儿子陈彦均(字和伯)的坟墓至今还在永修马口爱华村盘山脚下。他父亲陈名芬的墓地在村头的陈家坪。
他家在爱华村安埇的百年老屋主体建筑在文革中被分拆了,但是现在大量遗存依然保留着,还有他家使用过的部分历史遗物依然散落在后人家中。
陈思燏的后人现在多在本村,当地人称呼他叫“三太公”,他的弟弟陈思 火支 被称呼为四太公,他的后裔长期在湖北沙市(今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