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09:10
陈政清,1947年10月28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研究中心主任。
1947年10月28日,陈政清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一个商店职员家庭,籍贯湖南省邵东县。
1968年,被下放到湖南省钱粮湖农场当知青。
1971年,任钱粮湖农场七分场中学初中教师。
1973年9月,任钱粮湖农场总场中学高中教师。
1978年02月至1982年01月,就读于湖南大学应用力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03月至1984年06月,就读于湖南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09月至1987年12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师从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和嵇醒教授。
1987年12月至2002年04月,在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1989年11月至1993年07月)、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1996年遴选)、研究生处处长(1996年01月至1998年05月)、土木建筑学院院长(1998年05月至2002年04月)。
1991年10月至1992年11月,前往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土木工程系,研修桥梁工程。
2002年11月至2003年0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土木工程系。
2002年09月,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
2003年04月,担任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政清于1980年代末提出三维梁杆结构几何大变形的UL列式法和相应计算程序,最早解决了中国悬索桥和斜拉桥的三维非线性设计计算问题;在桥梁风工程理论与应用方面有重要贡献,解决了颤振,多阶涡振等的多个计算与实验难题;发明的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不再需要电源,特别适合斜拉桥拉索减振;发明的电涡流减振技术,大幅提高了电涡流阻尼的耗能效率和阻尼力的放大倍数,解决了电涡流阻尼难以用于大型结构减振的难题。上述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国内外多项重大工程,其中电涡流减振技术已逐渐成为土木、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
截至2017年9月,陈政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5部。
截至2017年9月,陈政清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2017年9月18日,陈政清应邀在“中国电科院讲坛”进行了题为《电涡流阻尼减振技术及工程应用》的专题讲座。
陈政清创建和领导的湖南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中国风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和优秀科研团队。
截至2018年9月,陈政清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百余名,并被评为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
1968年12月,陈政清被下放到了位于岳阳市的钱粮湖农场成为一名知青。1974年底,陈政清结婚,1976年当了父亲。
陈政清在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理论和抗风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构减振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人民网评)
陈政清院士在输电线路风荷载、结构抗风设计及风振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剑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