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无咎

更新时间:2023-06-30 14:33

陈无咎原名瑞梯,字揽登。庠名绿绣,字兰澄,号汪如。与元代的朱震亨,明代的虞抟(虞天民)同称为“义乌三溪”。

人物简介

原名瑞梯,字揽登。庠名绿绣,字兰澄,号汪如。又名淳白、易简,字茂弘,号无垢居士。辛亥革命后更名白,字无咎,号风雏。曾参加辛亥革命,后治哲学,更专力研医,医名甚著。由于无咎世居义乌黄山,村旁有黄山溪淙淙流过,故又号“黄溪”。与元代的朱震亨,明代的虞抟(虞天民)同称为“义乌三溪”。

生平事迹

陈无咎自小禀性聪明,好静勤学。他3岁能识字读句,7岁即受教于私塾,习诸子百家。其祖父大章,是县学的学生,注重医学,通歧黄之术。当时义乌人口众多,疾病滋生,故希望后裔能习医以拯救痛苦。无咎之父陈汝森,是秀才,有志于功名。无咎自幼即失去父亲,且自身多病,所以他尊从母亲的意思继承祖业,研习医学。

宣统元年(1909),陈无咎以浙江省试一等第四名的优良成绩,进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研读法科,课余钻研博物、解剖、生理、心理、理化诸学科。

陈无咎高师毕业后获师范科贡生,部选巡检升用教谕。后师从东阳周庠、永嘉徐定超习医,并运用生理解剖诸原理,解释《内经》、《难经》、《金医》等典籍。陈无咎熟读古典医籍,每读必领悟古人之本意与精华所在,反对“墨守古方,强符今病”。他临床坚持“按脉探理,因时辨方”,一切从患者及病因的实际出发,所以他为人诊病,往往能应手奏功,药到病除。

陈无咎其学本宗乃朱丹溪滋阴学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并不拘泥于此而能有所发展,可谓渊博弘深,酌古通今,别成机杼。他重实学而不驾虚名,对医学有深湛的造诣。义乌历史上有两大医家,即元代丹溪朱震亨、明代花溪虞天民。到了清末民初,陈无咎继丹溪、虞天民之后,把义乌中医推上了又一高峰。

参加革命

青年时期,忧国忧民的陈元咎醉心于民主共和,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陈无咎隐居上海。当时,他在义乌老家的次子光炬患前蛾疹,因医治不及时而天折。他抱着丧子之痛,乃以其所学医术复出为人诊病,并决心传“二溪”之学以弘济世人。1915年,他到杭州为人治病。这年冬天,应友人邀聘到上海行医。由于他治病有应手奏功、妙手回春之效,医名渐噪东南,并更名为白,字无咎。

1916年,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复辟野心毕露,欲称王称帝,中华民国处于摇摇欲坠的危境之中,陈无咎毅然弃医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之中。1919年,陈无咎奉中山先生之召入广东,先后担任浙江省长公署咨询顾问、护法浙江军总司令行营机要秘书、鄂东靖国军参赞军务兼秘书长、驻粤代表。在护法运动期间,孙中山亲自委任他为浙江招抚使,命其在浙江招兵讨伐直系军阀孙传芳。

驻粤期间,陈无咎常出入总统府,为孙中山先生号脉诊病,深得中山先生器重。据陈无咎所著的《黄溪医垒》丛书之一的《医轨》所述,当年孙中山先生患胃蠕症,日本医生高野大吉教以食水果及生硬食物,遂愈。高野乃自称其治法为抵抗疗病之元祖。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孙文学说》中也有引述而称扬之。而陈无咎引证《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予以说明,认为抵抗疗法乃中国医学五味相胜之原理,非高野所首创。孙中山先生大为赞赏,并于1919年亲笔题“磨夷研室”匾额赠之。

淡泊名利

陈无咎淡泊名利,他对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深恶痛疾。不久,即毅然辞官,于1921年到上海一边行医,一边埋头书斋,从事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往来于沪杭之间为人诊病。由于陈无咎医德高尚,医术超群,医名大噪,倾倒东南名土。与其交往的多是爱国名流或有道大儒,如沈钧儒、邵力子、于右任、胡汉民、田桐、经亨颐、张宗样等。在此期间,这些知名人士纷纷为陈无咎题辞予以赞扬,如于右任为陈元咎的著作题辞为“丹溪正传”,田桐赞他“学贯中西”,沈钧儒题赠“尽见五藏”,经亨颐题为“苏沈风流”。深谙医道的张宗样细读陈的著作后,认为这是“寿世之言”,予以高度评价。

1925年,陈无咎拒绝军阀的邀聘,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早期的中医学校——“汉医学院”,并任“丹溪医科学社二十代总教”,努力培养中医人才,弘扬中华医学。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取缔中医学校命令,不久,学院被迫停办。为维护中医事业的发展,陈无咎四出奔走,大声疾呼,并联名上书,阐明捍卫祖国医学之主张,要求为中医正名。此举得到了众多社会有识之士的声援,使政府当局有所收敛。对政府当局处置中医一事,陈无咎当时曾愤然撰文曰:“我以为,中华民国各种学校,重要莫过于中医,中医学术之湛深,有特殊之途径,足以代表中华民国一切文化。”其慷慨陈辞,真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潜心医学

1938年,陈无咎出任上海丹溪大学校长,接受名誉医学博士学位,国民政府特授七级嘉禾勋章,奖给“保卫桑梓”匾额。他先后担任了《神州医药总会》月刊主笔、中华博医学会编审主裁、中央国医馆学术委员,并主持中医学的名词统一整理工作。这一时期,是陈无咎潜心医学研究、著作频频问世的鼎盛时期。他将其一生医学钻研心得及其治病实验、教育经验写成百余万言的《黄溪医垒》丛书5辑,为中华医学事业作出巨大的理论贡献。《黄溪医垒》丛书第一辑为《医量》、《医学通论》;第二辑为《医轨》、《藏腑通诠》、《妇科难题》;第三辑为《医事前提》、《黄溪方案》、《在抢室答间》;第四辑为《黄溪友议》、《刚底灵素》、《医壑》等;第五辑为《伤寒论蜕》、《中国儒医学案》。黄元白(原国民政府众议员)在为陈无咎作小传中写道:“溯泗医著以来,几未有无咎之博者。中医读之,弥见奋兴,喜得导师宗匠;西医得之,深自悚蝗,不敢轻相国士。古称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今无咎洞一术而三名俱立,此孟轲所由悬择术也……”。许世英(曾任国民政府安徽省省长、驻日大使)在该丛书著文对陈无咎推崇备至,他说:“无咎教授空邃于医学,近著《医轨》一书,凡人质之强弱,生理之本原,病症之虚实,药刘之取舍,融会中西,阐明义蕴,变古而不失其精,通今而不失其量,上追灵素,横贯四家,今日东方医学之正轨矣!业是术者苟能循是轨,而善师教授之意,以推得古人之意,神明而变化之,庶得其道矣。”除《黄溪医垒》丛书之外,陈无咎还著有《黄溪大案》、《内经辨惑提纲》、《中华内科学讲义》、《金匮参衡》等专著。

难能可贵的是,陈元咎工诗词,擅书法,还写过有关辛亥革命文章和英烈传略,如《震悔堂文存》、《倚剑楼诗集》、《善补过斋笔记》、《清史论衡》、《无闾子》、《周易简解》等书籍,都自成一家之言,可谓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同辈学者由衷地赞叹:“他人有止境,而黄溪无止境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6年,陈无咎出任国民政府简任参议、监察院设计委员、国史馆简任百席纂修、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委员。这期间,国内战火又起,陈无咎在一首七言诗中愤斥杜鲁门、蒋介石挑起内战的罪恶行径。当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遭特务暗杀时,他义愤填赝,怒斥蒋介石为“流氓”。1946年夏,晗到大同大学发表进步演说,被特务包围,后在进步学生护送下送至陈无咎家中,陈加以保护,使吴幸免于难。

1947年,陈无咎仍在上海行医鬻书为生。同年春夏期间,曾回义乌黄山故里暂住。期间,常为家乡父老问诊治病,为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深得家乡人的尊敬。如黄山附近村庄有一个13岁的女孩已瘫痪六载,四处求医问药均毫无见效,后经陈元咎精心诊治,妙手回春,使之康复如初。病人家属倾其所有来感恩谢德,陈无咎则不收分文。另有一病人王某,两目红赤,头昏视物不清,诸医均嘱进清凉之剂,然延久不愈。陈无咎以大热之清花桂一味,为引火归原之计,果数剂而愈。除无咎其医学医术之精湛与辨证用药之准确,可见一斑。

英名长存

1948年,陈无咎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与世长辞。

1992年,以民间集资的形式,在义乌市赤岸镇朱丹溪故里建立了一座占地百亩的“朱丹溪陵园”。在陵园的一个山坡上,还专门增辟了丹溪学派传人虞天民和陈无咎的“纪念堂”。

陈无咎的传略己载人《中医名人大辞典》、《中医名人词典》、《浙江历代医林人物》诸书中。其英名将与世长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