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新

更新时间:2024-09-29 16:04

陈日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6月出生,2007年12月去世,山西大同人,原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曾任原大同矿务局局长,朔州市政协主席。

人物生平

他以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精神,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经验和设备,使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首个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只用当时我国建设矿山周期的1/4时间,创造了“三高一快”的平朔模式,推动了我国煤炭工业露天开采水平一步跨越30年。探索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模式,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合作创办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安太堡煤矿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人物事迹

受命于改革开放之初

1981年11月,在大同矿务局奋战了大半辈子、已经被任命为山西省煤管局副局长的陈日新,毅然挑起了组建“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筹备处”的重担。从1982年1月任筹备处主任到1992年底离任的整整10年,对陈日新来说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拼搏。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被称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为新事物,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经受了来自体制上、思想上、管理上以及文化上的各方面挑战。

工程还没有正式动工,国内就已经议论纷纷,说中国又出了李鸿章,要把资源卖给外国人;说平朔大胆胡闹,要把生活区围墙筑成“城墙”,各种声音交杂于耳。陈日新不负党的重托,顶着压力,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面对这样一项巨大的建设工程,他做出了“两大块、六条线、五同步”的战略决策,提出“全面起步,总体推进”八字方针,力求总体最佳速度。把工业区和生活区划做两大块,分铁路、公路、水路、电路、通讯网路、征地拆迁和汉墓发掘六条战线,与外方谈判、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开始进行现场准备;在工业区建设的同时开始生活区建设;矿山建设和铁路建设同时进行;配套工程同主体工程一起完成;在企业建设的同时完成党、政、工、团组织的建设。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陈日新亲自抓招标。他凭借丰富经验,选择了一些专业对口、定额合理、技术装备精良的设计、施工单位。例如把铁路工程包给铁道部的一家设计院和一个工程局,把公路工程包给山西省公路局和雁北公路总段,征地拆迁作为5%股份由地方政府一揽大包干,生活区的设计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山西省第二建设公司承担建设……这一项项措施,把十几个单位和上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极大地简化了办事手续。施工队一边拿设计图纸,一边施工,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开弓没有回头箭

对建设平朔安太堡露天矿,陈日新的信念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从1982年6月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到1985年6月,整整3年,由于合作合同签不了字,项目批不下来,一直不能贷款,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那段日子也是陈日新面对的最大挑战。

那一年,国家拨付的几千万元就快花光了,几十个设计施工单位和25000人的建设大军已经进入矿区。公司几位领导三番五次到银行请求贷款,款没贷到,却传出了“平朔平朔,就凭嘴说”的顺口溜。国际市场上煤价大幅度下跌,谈判桌上传来的消息说对方要打退堂鼓。全线人心浮动,舆论四起,似乎工程将要下马。陈日新坚定地和战友们说,“平朔项目不会下马,因为党的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外国人真的不干,我们自己干,也非干成不可!”

为了项目贷款的事,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一个月,50多岁的年纪,不辞劳苦天天往返于煤炭部、计委和经贸委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日新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下,国家计委分两次批给平朔项目5000万元。阳光驱散了阴影,平朔工程又日新月异地飞速前进了。

胜利的喜悦还未收回,又一大难题迎面到来,就是引进采矿设备的接运组装问题。面对总数416台(套)、总重量5万多吨,而且都是国内从未接运组装过的超长和超宽设备,陈日新经过反复研究,果断拍板:我们自己干!这不是蛮干,因为有两位同志在原单位参加过22套引进综合采矿设备的接运和组装,有实践经验;还有一批高级焊工,能保证组装质量。结果,接运和组装任务提前完成。146名参与者经过实践锻炼成为这方面的合格人才,还节约了两千万元的费用。

探索合作经营新路子

陈日新深谙治企之道,他规划的机构堪称合作经营的典范。当时许多到平朔参观的企业界人士称赞说:“年产原煤1533万吨,公司总定员4500人,机关干部140人,人均效率30吨,这不仅是平朔的独创,在全国也是首创!”许多新闻记者采访后,把这种“机构小、人员少、效率高”的做法,称之为“平朔模式”。

按照当时国内同等生产规模的井工矿编制,平朔公司的人员编制至少需8万人。但陈日新不走老路,决心要闯出一条机构小、人员少、效率高的新路子。

他简化管理层次,紧缩机构编制,前后三次让干部人事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测量定编,按工作量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达到精简、统一、高效。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和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合署办公。

他加强党的建设,针对合作企业的特殊情况,对公司党委和下属几个公司的党组织负责人,多数由行政干部兼任,并选配专职干部协助工作,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同步推进。

他改革用工制度,从筹建一开始就建立劳务公司和培训中心,加强考试和培训,务求用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来操纵现代设备。他大批采用合同工,中央领导对此还称赞他,认为采用合同工,不仅能让务闲的农民经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开阔眼界,学到技术,为农村输送了人才,也为企业减轻了许多负担。

他还坚持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对每个进矿职工,都要按程序严格进行培训,不合格不发证,不准上岗工作。上岗后如果干不好,就退回劳务公司再培训、再安排。对于关键岗位上的人员,不惜代价送到国外去培训。大学毕业生也要先到生产第一线去,经过实践锻炼,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为他们日后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身兼多重重要角色

1987年9月10日,中外合作的安太堡露天煤矿投入生产。平朔安太堡矿的建设成功,对陈日新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中外合作经营安太堡矿的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陈日新扮演多种角色:在管委会,他是最高领导,领导一班子人坚持“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协调好双方的关系,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他是董事长,要扮演中方合作者、谈判者的角色,领导中方职工履行合同义务,维护中方合法权益;在平朔煤炭公司,他是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既要扮演“学习班长”和“后勤部长”的角色,领导中方职工学好外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外方职工家属做好生活后勤服务工作,还要扮演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尊重外方的生活习俗,支持他们按合同规定行使职权,同时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

身兼数职的陈日新舍身忘我、日理万机,恨不得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由于长年的劳累和奔波,他的糖尿病和肾结石越发严重。许多人劝带病奋战几年的陈日新到北京看病。他是一个孝子,在平朔未正式投产前,母亲在家患病,他都未能探望,自己的病情当然更是置之度外。但再强硬的身体也经不住如此超负荷的劳累,陈日新病倒了,手术后,医生从他的肾脏里打出的结石碎块竟装了五小瓶。

正是在以陈日新为领导的平朔创业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体平朔人以矿为家,争分夺秒,同甘共苦,经过“三年准备、两年建设”,用五年时间顺利建成了一座总投资约6.5亿美元、全部采用世界先进采矿设备和洗选工艺、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和一座每小时洗选能力3000吨的现代化洗煤厂,使中外双方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受到中外人士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