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1 13:20
陈曙辉(1915-1940),原名水源,又名曦,河南滑县新楼村(现属长垣)人。1933年,考入庐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视察员。1937年组建滑县抗日民军,1938年带领抗日队伍加入八路军,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豫抗日游击二支队队长。1939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毕业。1940年,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陈曙辉,原名水源,字曦,1915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省滑县新楼村一个耕读之家。水源童年时,全家只有五口人,即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他自己,是个殷实之家。水源十四岁那年,祖父祖母相去世。他的父亲年轻时曾从军江西,几年后便解甲归田。父亲幼时读四书五经,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学问,故起名陈博学。他相信迷信,相信天命,守旧思想较为严重。水源的母亲曹文彬,虽然目不识丁,为人处事却通情达理,村上人都说她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不迷信,也不信天命。她可怜村上的穷人,常常送些米面给他们,却总遭到父亲的反对。因此,当父亲在跟前时,母亲便不敢送东西给别人,不然家中就会发生口角。这些事使水源从小在思想上便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他赞成母亲的为人,反对父亲的刻薄无情。在家中有争执矛盾时,他往往站在母亲一边,使父亲占不了上风。
陈曙辉七岁时入前瓦屋头村小学读书。他聪明好学,学习成绩突出,深受老师喜爱。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滑县第一小学高级班。1928年,考入开封市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此间,陈曙辉广交进步同学,博览鲁迅、郭沫若、蒋光慈、谢冰心等革命作家的著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的作文和日记中,处处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他在日记中写道:“推翻黑暗统治,实现民主自由的思想,无时无刻不象潮水一样涌进我的心头。”1930年夏,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派人抽查学生作文,发现陈曙辉的《城墙晚跳》一文反映了农民破产之惨状,表现了深切同情穷苦农民的思想,即将陈曙辉开除出校。
1931年7月,陈曙辉考入安阳河南省立第二高中。入校后,受到进步教师刘艳三的启发教育,思想更趋激进,他经常批评学校当局的反动教育措施,抨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统治。由于他学业成绩突出,且能主持正义,很快便团结了一批进步同学。不久,他认识了一位从妓院中逃出的不幸少女,听了她的哭诉,决定与妓院老板娘交涉,救其出苦海。谁知交涉结果,陈曙辉非但未能救少女出虎口,反而遭到老板娘和警察局长的百般嘲弄和奚落。这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道的不平与社会的黑暗。从而更激发了他与反动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他在日记中写道:“要用我这久不用的钢刀将人世间的荆棘铲除;用我久不唱的喉咙为社会上的怨屈与不平呐喊。”次年,陈曙辉又因领导学生罢课被校方除名。陈曙辉回到家中,父亲对他严厉斥责,并强制其弃学从医。陈曙辉拒绝服从父命,决心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3年,陈曙辉考入庐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视察员,在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的实地视察中,他目睹满目疮痍的黑暗社会,深刻认识到国民党反动统治腐朽不堪;深感中华民族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每与友人谈及祖国前途,他总是悲伤万分,流泪唏嘘。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领土,而国民党政府却一再妥协退让,采取不抵抗政策。陈曙辉深为之愤怒,他在日记中写道:“日寇侵占我东北,又提出种种要求,实乃图我整个中华。政府却一味忍让,签订什么和约,真令人发指,凡有骨气之中国人岂能坐视I”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救国心切的陈曙辉毅然离开重庆灯红酒绿之豪华生活,只身返乡从事抗日斗争。他先后在余家、邵二寨、滑县城、瓦岗、孟庄、周道、马兰等村,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武装,很快组建起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名叫滑县抗日民军(亦称自卫军),自任司令。
陈曙辉利用同学同乡关系.多方开展工作。同乡裁缝吕富山家成为他们在敌占滑县城内的联络点.伪警察署长李福吾也暗中听从指挥。1938年夏,曙辉得到可靠消息,约30名日军,自白道口经滑县城去道口。为消灭这批日军,曙辉亲率12名精悍战士,化装进了滑县城,隐于吕富山家。
第二天他们挎着内藏手枪的笆斗,游动在街上,单等日军到来。同时,曙辉挟令伪警察署长李福吾配合行动。上午10时左右,日军果然来到,当进入伏击圈后,李福吾按计划关了城门。曙辉在城楼上首先开枪,紧接着四面八方一齐向日军开火,日军毫无准备,抱头鼠窜,不大一会,大部敌人被歼灭,待道口方面敌援军到来时,曙辉和战士们早已无影无踪。
一次,曙辉化装为乞丐.进滑县城了解道清铁路道口、王庄敌情,返回时城门岗哨盘查极严,.他从人群中悄悄凑近哨兵,击毙敌人后,迅速脱身。当日午夜,按他的部署,兵分三路:他自带一路战士,背着炸药包去炸路截车。当道口附近牵制战打响后,王庄火车站方面,一阵闷雷,震天动地,道清铁路被炸坏5里多长,道口的敌人闻声增援王庄,又遭预伏截击,被打得晕头转向。
同年,滑县沦陷,县长许兴凯携款潜逃。经地方推举,河南省政府委任陈曙辉为滑县县长。曙辉带领人马,攻克滑县城,赶走了汉奸和伪军。接着,他又制订公布了滑县抗日救国条例,召集全县富户会议,分派抗日粮款。会后他亲派要员先到自己家找他父亲立即兑现。因此,四乡八镇富户,均迅速如数交纳。
当时,筹措军饷相当困难,陈曙辉为了扩建抗日民军,毁家纾难,主动将自己家中的一部分财产卖掉,作为军费,而自己和家人却一直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陈曙辉与妻子钟君淑情爱甚笃。为了抗日救国,他很少回家,偶尔回去,妻子总是泪水汪汪地说:“水源啊,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分离呀?”陈曙辉说:“什么时候打败日本侵略者,咱们就可永远不分离了。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我怎么能忍心丢下抗日大业不管,而只顾个人的温暖和享乐呢。”陈曙辉把自己的照片给妻子留在床头,说:“君淑,你每日看到我的照片就算是我陪着你了。
1938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冀鲁豫总指挥兼安阳专员龚伯龄在滑县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他竭力笼络陈曙辉,把陈部收编为直辖的特务团,委陈曙辉任团长。然而,龚伯龄忠实执行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政策,对陈曙辉处处掣肘,陈深感愤懑和忧虑。
7月,耿廷舟和宋健生从八路军一二九师学习归来。耿廷舟此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宋健生也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两人向陈曙辉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介绍八路军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努力劝说陈曙辉率部参加八路军。
8月4日,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任命陈曙辉为滑县县长。陈曙辉当县长之后,勤恳理政,积极抗日,可是屡遭龚伯龄的责难与排斥,陈曙辉甚感孤寂与冷落。9月,中共滑县工委成立后,工委领导注意到陈曙辉的抗日态度。当得知陈曙辉在龚伯龄压制下的困难处境和愤懑心情时,便主动找陈交谈全国抗日的局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传递八路军抗日的胜利消息,并给陈曙辉指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后一定会打败日本侵略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抗日报国志愿,就应该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八路军。同时,工委还通过聂季超、范盈千、耿廷舟、宋健生等地下党员反复向陈曙辉做争取工作。
经他们劝说和开导,陈曙辉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只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队伍才有出路。如果继续跟龚伯龄之流干下去,不仅不能施展抗日抱负,反而会陷入误国误民的歧途。自此之后,陈曙辉便决心脱离龚部,准备起义。
10月中旬,滑县和长垣县一部分土豪劣绅在王锡九的带领下,联名向龚伯龄密告陈曙辉与共产党接频繁,“图谋不轨”。龚伯龄立刻召集豫北部分县长会议,对陈曙辉横加斥责。随后即辙去陈曙辉的县长职务,并派人对陈曙辉严密监视。12月下句,龚伯龄决定逮捕陈曙辉,解除陈曙辉的武装。中共滑县工委闻讯后,立即通过陈的亲戚钟彬之,将险情告诉了陈曙辉。要陈立即起义。陈曙辉感激地说:“共产党真够朋友。”他当机立断,毅然遣散了反对起义的官兵。率领部那队离开万岗村,转移到大寨隐蔽下来。
12月28日,陈曙辉带领起义部队开赴内黄县牡丹街,加入了八路军。陈曙辉被任命为八路军某部支队长。1939年2月,陈曙辉率部消灭了土匪武装李洪典部及胡萝头、马凤落等部。不久陈部编入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陈曙辉任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此后,他带领部队袭击了兰考以东日、伪占据的陇海铁路车站,破坏了敌人数十里长的铁路和车站设施,使驻开封日军与驻徐州日军联络不能畅通。
8月,陈曙辉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2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奉派赴冀南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任参谋。
1940年12月,八旅旅部在冀南曲周县北寺头村突遭日军包围。陈曙辉挺身迎敌,端着机枪率先抵抗。他一面向敌群扫射,一面高呼口号:“同志们,要坚决消灭日本狗强盗,决不能让他们在中国横行霸道!”在激烈的战斗中,陈曙辉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在安葬陈曙辉时,战友们从他身上取出一个染满血迹的日记本。日记本上记载着他的抗|日战斗历程,强烈地表现了他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追悼会上,新八旅政治部主任王幼平致悼词说:“陈曙辉是一个经得起革命考验的优秀爱国战士,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抗日英雄。”延安《新中华报》刊载了陈曙辉牺牲的消息,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和热烈的赞颂,称他是抗大的优秀学员,抗日御寇的无畏战士,要人们世世代代将他记在心头。
1955年,长垣县人民政府自曲周县迁曙辉遗骨回原籍安葬。陈曙辉烈士的陵墓和纪念碑,位于长垣县烈士陵园,1956年立。碑为方趺圆首,通高3.5米,宽0.75米,厚0.18米。碑额为五颗五星,中间刻“永垂不朽”四字。碑文记述烈土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