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华

更新时间:2023-02-13 23:16

陈江华,1962年9月生,汉族,云南丽江人,九三学社社员,材料科学与电镜研究专家,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高分辨电镜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62年9月,陈江华出生。

1974年9月—1979年7月,高中毕业于云南省丽江市一中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毕业后获得金属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毕业后获得金属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1986年6月—1994年8月,任四川大学讲师。

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4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Antwerp),毕业后获得材料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7年8月—9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深造。

1997年7月—1998年11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物理系电镜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年12月—2000年9月,在德国Juelich国家研究中心电镜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9月,在荷兰金属研究所学习深造。

2000年8月—2007年1月,先后任职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国家高分辨电镜中心和荷兰国家金属研究所。

2002年4月,在荷兰金属研究所学习深造。

2003年8月,任荷兰国家金属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月—11月,在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学习深造。

2005年10月—2007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6年11月起,任湖南大学教授。

2007年1月—2020年4月,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7年1月起,任湖南大学高分辨电镜中心主任。

2009年6月—12月,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助理。

2019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江华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物理、衍射物理、定量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固体材料原子成像的方法、电子衍射理论和电子晶体学、固体材料中缺陷、界面和纳米相的结构分析与测定、材料纳米尺度和亚纳米尺度的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和材料工艺过程的关系等。

陈江华在电子显微学及应用和铝合金研究方面做出成果。在轿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在大分子测量用纳米孔器件制造方面有创新;关于透射电镜理论和方法的工作被国际综述文章和教科书引用;截至2022年4月,和其研究团队拥有包括3台透射和2台扫描电镜等电镜设备与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电子衍射、波函数重构和高分辨HAADF STEM等结构分析技术,具体研究方向包括:①、研究铝、铜、钛合金和钢铁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和工艺的关系;②、利用和发展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国家发展中的高性能材料的相结构和成分、形貌、取向、分布等开展系统和定量研究;③、现代电子显微学新方法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发展特色的波函数重构技术等。

截至2021年8月,陈江华在电镜原子成像的理论、方法和在材料研究的应用研究方面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引用4000余次。

截至2022年4月,陈江华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

截至2022年4月,陈江华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3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共计9项。

人才培养

陈江华在湖南大学建成了原子成像技术平台。

截至2018年4月,陈江华带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已发展到48人,团队10余名教师和博士后都获得了一个以上国家自科基金课题;先后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近50名,指导本科生100余名;为高校和企业培养高水平人才60余人。2018年,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9年,陈江华负责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江华为球差矫正电镜技术的蓬勃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华网评)

“陈江华在电子显微学及其在物理冶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评)

“陈江华是中国材料科学与电子显微学等领域的著名中青年专家。”(《功能材料信息》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