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2:25
十八岁时,便随其叔父陈庆云在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剿匪。起初,因立军功被授予知县衔,赏戴花翎,仍在军中效力。不久陈泽霖又随大军剿平陕西、甘肃、西北回族聚居地等处匪患。因其战绩突出,经其统领向朝廷请功,改任为山西知府,以高一级的道台身份起用。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引荐到省,担任山西省营务处提调。当时汾河涨大水,河堤溃决,屡次抢修都没成功。山西巡抚就委派陈泽霖督办堤工,负责堵堤抢险,并给他提供大量的劳工和石块。陈泽霖接受任务后,深入防洪大堤第一线,亲临决口处踏勘,经过一番研究,决定从最关键处着手,带领官吏和民工日夜奋战。由于他身先士卒,抢险的官吏和民工个个士气高涨,奋勇筑堤。经过几昼夜的奋战,终于堵住了决口,消除了管涌等隐患,保住了汾河大堤的安全。朝廷根据他的功劳又给他加授山西盐运使衔,仍担任山西全省营务提调。其时关外葫芦峪有一匪窟。这些匪徒象兔子一样狡猾。官兵这边捉,他们就往那边跑,多年来剿而不灭。陈泽霖闻知此事后,立即带兵前往。经过仔细侦察,进行了严密的围捕部署,结果将匪徒一网打尽,为当地消除了多年未除的匪患,使社会得到了安宁。
霖穿着夜行服,骑着马,带着一队人马,拿着武器。对他们说,今晚一切都听从我的命令!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因为他怕走漏风声,让匪首跑掉,所以谁也不告诉。经过一夜的搜寻,快到天亮时,终于找到了这家伙的巢穴,一举将他捉拿归案,投入狱中。从此,那些强盗们知道宁武府来了个非常厉害的陈青天,人人闻风丧胆,个个销声匿迹,社会从此安宁。老百姓交口称赞。第二年离开时,当地人依依不舍,宁武绅士和民众自发地刻“去思碑”,刻下陈泽霖剿匪的事迹,以怀念这位为当地带来安宁的清官大老爷。
陈泽霖回省后,继续担任营务提调。有一年,归化城因为纳税不公,引起商民们罢市。巡抚大人说:“这事只有陈泽霖才能平息”。于是命令陈泽霖前往处理此事。陈泽霖到达后,深入商民中调查了解,发现引起罢市的原因是赋税不公。于是,他对于盈利高的商民适当增加税赋,对于微利的商民降低税赋,扶持新开业的业主。这些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商民的拥护,大家立即开市,市场秩序马上恢复了正常。等到陈泽霖离开的时候,商民们都拉着他的车辕,不愿松手,想留住这位体察民情、为民办事的好官员,并赠送“惠我边陲”的匾额。
光绪十八年(1892年),陈泽霖调任蒲州知府。到任后也象治理宁武府一样,传令各县对于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予以安抚,对于贫困潦倒之人予以体恤。这年,又接到朝廷御旨,被调任潞安府。第二年调任潞郡府。潞郡府旧有上党书院,专门教授八股文。陈泽霖说:“这不足以养通材也。”于是筹建莲池书院,传授诗词古文,为当地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当时传为隹话。当时为了加强地方的社会管理,他十分注重地方管理组织——保甲的建设。颁布文告,督促各县切实遵行。在潞郡府任职5年,政声卓著。通过吏部考核,政绩优秀,被提升为冀宁道兼署山西按察使。没过多久,又调任江西按察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慈禧太后召见他。在交谈之中,西太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说:“你是将门之后(陈国瑞之侄儿),现在派你去为国家守东南。”于是任命他协办江西全省军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朝廷又任命陈泽霖统领武卫右翼先锋军。朝廷下旨命令他驻守江南宿迁这一咽喉之地,召募兵丁,精心训练,以备朝廷调用。岂料刚刚成军,八国联军就攻破天津、大沽而会逼北京。陈泽霖便奉旨调往北京增援。
进京途中,于河北景州听信当地乡绅谗言,与义和团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朱家河惨案”,200名左右天主教教徒被残杀。
八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惶逃到西安。她一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西太后回北京后,想到赶来扶危护驾的几个臣子,还是尽忠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忠心可嘉,准备逐一地予以重用。陈泽霖就是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慈禧准备起用陈泽霖这个扶危护驾的臣子。于是,陈泽霖奉诏乘船北上见驾。不料刚到京城,还来不及进宫见驾,就一病不起。冬月在京邸去逝,享年62岁。
慈禧太后闻知陈泽霖的死讯后,非常惋惜。对他和他的长子予以恩赐。一是让担任部郎官的长子大文补刑曹(分管刑事的官)的缺,并诰封为资政大夫。二是给予陈泽霖格外的荣誉,准以太子启蒙老师的规格发丧。一路允许进城,官邸驿站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