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8 12:05
陈洽(1370年-1426年),字叔远,号陋齐,明常熟双凤(今属江苏太仓)人,徙籍武进(今江苏常州),祖籍乐清(今属浙江)。陈济弟,谢应芳弟子。明前期将吏。
洪武年间,陈洽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朱元璋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父亲戍守五开去世,陈洽奔丧。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
建文年间(1399年-?),因茹瑺的推荐,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陈洽被升任为吏部右侍郎,又改为大理寺卿。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到大军出发时,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为吏部左侍郎。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政策上专务宽大,安抚安南人民。陈洽选拔有才能的人,振肃风纪,核实将士功罪,设置土官,处理军队粮饷,都办得有条不紊。回到朝廷后,皇上命他兼代礼部、工部事务。
永乐七年(1409年),陈洽又参佐张辅的部队讨伐简定,将其平定。回来后,随从朱棣北征,与张辅在塞外练兵。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以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参佐军务。宦官马骐贪婪残暴,陈洽无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为凶狠狡猾。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无能为力。
宣德元年(1426年),黎利的势力越来越大。陈洽上疏说:“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明宣宗朱瞻基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朱瞻基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同年九月,王通到达交趾。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赠少保,谥节愍。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解缙: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
哥哥:陈济。
弟弟:陈浚。
儿子:陈枢,官至刑科给事中。
据说陈洽八岁时,有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洽的父亲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声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道:“这小子真行!”
《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该墓地为陈洽偕夫人杨氏合葬墓,原占地3亩余(近2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原入口处(今武宜路段)有石牌坊,墓道两侧有石翁仲、石兽、石马、石羊等,墓地遍植松、柏。今石刻大部失散,仅存有两匹石马。石马原由武进博物馆收藏,后移存武进文物管理委员会石刻集中处展示,今移至淹城遗址石刻展示区。 陈洽墓历500余年沧桑变迁,“文革”中遭破坏。今陈洽墓占地仅150余平方米,墓地树木苍翠,其石质墓体当时用糯米浇浆砌筑,十分坚固,迄今完好。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区文广新局配合做好郑陆西气东输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先后投入330余万元,对庄基桥进行修缮,并启动陈洽墓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