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13:51
陈满姑故里位于射洪市官升镇青果村古房沟,原青果村五社。现有庙宇和坟墓在,牌坊立于青果到青岗的路边。
陈满姑,清代潼川府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幼字蓬溪县常乐场(今常乐镇)胡氏。年十六时,嘉庆五年(1800年)白莲教犯境,举家外出,被执。女绐释父母,愿意从之。父母行远后,陈满姑知不可从,大骂,被白莲教杀害。乡人立祠于青岗镇通家山纪念。[1]
传说清朝嘉庆五年,青岗乡青果寺陈家沟有一家员外姓陈,家中有一个女儿叫陈满姑,听说是仙女下凡。满姑长到十六岁,清秀美丽,又懂诗书经文。
这年二月,白莲教起事,为首的是王三槐,他手下的小头目很坏,见人就杀。陈员外一家往外逃命,被王三槐手下捉住,见陈满姑长得十分漂亮,又懂诗文,就想占有为妻。以满姑父母和乡亲性命攸关的强逼之下,陈满姑为了救父母和乡亲性命假意依从,同时提出两个条件。王三槐见美人答应了,忙问哪两个条件。陈满姑说:“一是马上把我父母、全家老小和乡亲放了,二是横顺四十八里之内,不能杀一个人。”王三槐满口答应:“都依你。”便传令把陈员外全家人都放了,周边四十八里以内不能杀人。
接着选一匹大白马让陈满姑骑着随队伍走。
人马来到青岗通家山,王三槐便叫布置新房,准备同陈满姑成婚。陈满姑知道乡亲们和父母亲已经脱离危险,就誓死不从。王三槐知道上了当,想动武强奸,陈满姑宁死不愿,还破口大骂。王三槐无法,就一刀把陈满姑杀死在通家山上。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姓贾的牛贩子路过这里,坐下歇气,将装银子的口袋放在树桠上,走时忘了拿口袋,刚走几步,听见背后有位姑娘在喊:“喂!大伯,你的东西掉了!牛贩子转来一看,口袋还在,银子一文不少,可是姑娘却不见了。牛贩子知道遇上神仙了,就许愿:”你能保我这一趟生意赚钱,我回来时给你立碑挂红。”恰巧,他这一趟生意十分顺利,赚了很多钱。牛贩子转来时,就在这里立了一块石碑,取名“女儿碑”。
后来,峨眉山一位和尚来此游方,路过这里听见满姑的事迹,就说人们:“这样好的女子,忠教节义,都占齐了,你们应该给她修了庙宇作纪念。”于是,四乡八里的人们便捐钱修了一座庙宇,取名“贞烈祠”。不久,四川总督丁宝桢(晚清名臣,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光绪年间任四川总督)为陈满姑事迹所感动,就送了一道匾,题词“功德为民”。后来,红军朱德总司令路过此地,又题词为:保我赤子“。
女儿碑
四川射洪市青岗镇通家山有个“女儿碑”,这碑是为清朝时候的青果乡村贞烈女子陈满姑所立,后为人们立祠常年供奉。曾经,朱德总司令路过还为此碑题词为:“保我赤子”。
在通家山寺院内,建有射洪籍作家吴因易的创作生涯馆,馆内陈列有吴因易部分作品手稿计200余件、作品10余部、发有吴因易作品及相关报道的报刊杂志30余件,并陈列有由我国著名作家马识途、贾平凹等名家字画30余轴……
通家山石乌龟
传说青岗镇青果乡的青果寺后面有座金螯山。金螯山脚下有一石洞,洞中有一只金螯在里面修炼。在大禹治水时,又爬来一只乌龟,与金螯做伴修炼。金螯苦苦潜修,五尘不染,六欲不生。乌龟则贪恋红尘,常化成人出洞游玩,窥视人间繁华,偷吃人间烟火。在一个月光皎洁晚上,乌龟偷偷出洞,闻着金螯山顶飘来的桃香,馋意顿生。遂化成一个黑胖和尚,上山吃桃。刚到山顶,就被玉蝉拦住。乌龟口吐一黑色弹子欲致玉蝉于死地。玉蝉拔下头上的金针反击。乌龟落荒逃回洞里,继续鼓动金螯同去。金螯听信乌龟的馋言,变化成一个红脸大汉,与乌龟一道直奔金螯山顶。猛见一紫衣少女与一白衣壮士正在摘桃。乌龟再进馋言,要金螯拿下紫衣女收做夫人。金螯怪声大叫惹恼了玉蝉,遂拔下头上金针直刺金螯。金螯性起,口吐一团烈火直扑玉蝉。玉蝉躲避不及,被金螯吐出的三昧真火给炼化了。紫衣女见状,大怒,把手中的花蓝向上一抛,只见霞光万道瑞气千条直罩金螯。金螯拼命反击,再吐烈火把整座山变成了火海,山林树木尽化为灰烬。这株桃树也未能幸免。好在花蓝放出的万道霞光照射下来,扑灭了烈火,将金螯化成了水。而乌龟也五百年道行尽失,最终只能变成石龟藏身于青岗河中。后来,散花仙女转化为陈满姑、玉蝉转化为白马,金螯转化为匪首王沫、乌龟转化为王义手下的王义。峨眉山长老普静大法师云游至此,在金螯山脚下修建一座寺庙,取名青果寺。这一带遂取名叫青果乡。
“女儿碑庙会”长龙阵
每到农历的正月19日的前后三天,来自西充、盐亭、蓬溪、南部和射洪的5县的民众与青岗四乡八邻的乡民约3万余人扭着秧歌、舞着龙灯狮子、从青岗镇出发一路欢行通家山。其中,最具特色是“朝亭子”,即由80余人抬着10余张桌子(其后改为汽车)每张桌子立着1—3名身着戏装的演员,组成一个场景。10余个场景组成一条长龙,在秧歌、龙灯狮子、锣鼓唢呐和万人空巷追随民众的护送下,从青岗镇一路步行至2.5公里远的通家山,而追随者的长龙阵也达2.5公里,其场面非常火爆且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