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4 10:35
陈炳谦(1862年-1938年8月7日),出生于澳门镜湖,广东广州府香山县先下恭都黄茅斜村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梅溪村)。近代上海著名的买办、富商。陈炳谦少年时代到上海谋生,他是英国在华五大洋行之一的祥茂洋行的买办,致富后涉足地产投资,为上海英国地产商业广告公司的董事。
陈炳谦,1862年出生于澳门镜湖,广东广州府香山县先下恭都黄茅斜村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梅溪村)。少年时代到上海谋生,勤奋加上天分,帮他打开命运之门。他是英国在华五大洋行之一的祥茂洋行的买办,该行经营范围从进出口到保险、地产,无所不包。陈炳谦在推销祥茂的英国肥皂上显示了出众的才能,注意广告宣传,注重品牌经营,负责推销肥皂期间,印有精美图案的祥茂肥皂广告纸遍及上海的街巷,是力士肥皂之前最畅销的英国肥皂。
陈炳谦为人诚实,有着良好的信誉,代理祥茂火险生意期间,数次据实赔付巨款,从不借口拖延抑或抵赖,早年的《申报》曾多次登载投保者获得赔款后对陈炳谦的致谢词。陈炳谦的诚信不仅为自己也为洋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致富后,陈炳谦与其兄长涉足地产投资,均为上海英国地产商业广告公司的董事。据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征信调查称,其个人资产在100万-200万之间。
陈炳谦虽为富商,但重义轻财,他的一生,主要以参与大量社会活动和慈善公益事业而为世所重。1938年8月7日,陈炳谦在澳门镜湖逝世,享年77岁。数月后消息传到上海。12月25日,上海44家商界团体联合在湖社为陈炳谦举行了颇具规模的追悼会,虞洽卿,沈联芳、杨信之等上海商界多位重量级领袖均亲自到场,轰动一时。1939年8月9日陈炳谦逝世周年时,上海各界再次为其举行纪念大会。
创办中国公立医院,消灭鼠疫
1910年10月,上海虹口发现鼠疫,租界当局的防疫人员在虹口的检疫行动粗鲁无礼,激怒了当地华民,遭到愤怒的华人围殴。为了敉平风波,上海商界与租界当局进行了多次磋商,租界坚持把染疫病人送到租界医院强制隔离,虹口的中国市民誓死不从。陈炳谦向租界当局郑重建议由中国人自己设立一座传染病医院,将染疫病人送到该院隔离,由中国医院自己聘请医生进行医疗,租界给以适当指导。陈炳谦的设想说服了上海商界,并得到好友粤商张子标的支持,张子标同意将位于闸北的住宅补萝居花园让出。四天后,由补萝居改建的中国公立医院正式成立,陈炳谦先后捐款3万元,在世时又多次向中国公立医院捐款,用作常年经费。
维稳上海金融,抵制停兑令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称帝,并下令中国、交通两家银行停兑钞票,止付存款。决定见报次日,存户纷纷涌往中国银行取款,银行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在这一关键时刻,陈炳谦以“中国银行系沪上华资银行之中坚,该行动摇,上海的金融势将不稳”为由,联络10余名上海最具实力的实业家、银行家,将各人存款转入上海分行,以示支持。汇丰银行等沪上多家外国银行一致表示支持该行,汇丰还与该行签订了巨额借款协定。挤兑潮在各方的斡旋下终于得以平息。数年后中、交两行决定提取一笔资金购置位于上海华山路上的一块土地,奖励在抵制停兑令事件中起过关键作用的人物,受奖者名单上就有陈炳谦。按照双方的协议,受奖者可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住宅,这就是上海著名“范园”的来历。帮助中交两行抵制停兑令,使陈炳谦成为上海商界闻人,也是1920-1930年代旅沪广帮商人的代表。
再建同乡医院,特设产科
陈炳谦担任上海广肇公所董事多年,发起创办粤侨商业联合会,担任会长,对于旅沪广东同乡的慈善救助不遗余力。1919年粤侨商业联合会成立,陈炳谦率先提出要建造一家规模更大,设施更全的同乡医院。经过四年筹建,同乡医院于1923年落成。陈炳谦、简照南、赵灼臣等旅沪广东富商总共为这家医院捐资20余万巨资,陈炳谦个人捐资3万元。是他继中国公立医院之后建立的第二座颇具规模的公益医院。同乡医院坐落于广东商民麇集的闸北天通庵路,占地20余亩,有100多间房间,设立多种专科,分属中西医部。还特设产科,以缓解区内孕妇生育困难。粤商医院不仅为同乡服务,也向非粤籍市民开放。由于设施佳、医务力量强,该院的设立一定程度改变了闸北地区的看病难问题。
拯救广州四乡米荒
1919年年初,广州四乡遭遇百年未遇之严峻米荒,陈炳谦立即召集粤侨商业联合会会议,决定筹资组织大规模粮食平调。他的想法得到南洋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照南的全力支持,双方约定,分头在沪粤两地组织粮食平调工作。简照南和买办陈廉伯发起成立广东粮食救济会,总计沪粤两地筹集资金百万元。为及时运出粮食,陈炳谦又亲自前往轮船招商局租定“图南号”,后又雇三北公司之惠顺、太古公司之“杭州号”,陆续开往芜湖载米赴粤。总计这次大规模粮食平调行动,上海粤侨商业联合会先后采办了数十万担大米,分14批运往广州,最终解除了这次百年未遇的米荒,拯救了无数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