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美

更新时间:2023-12-27 13:47

陈爱美,陕西电视台播音指导、节目主持人,陕西戏曲广播《爱美戏缘》节目主持人,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的第一任出镜播音员(始于1980年),戏曲专栏《秦之声》群众秦腔大赛的第一任节目主持人(始于1990年)。2021年5月,当选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

个人经历

成名经历

1979年从3600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考入陕西电视台,成为一名从田野跃上荧屏、自学成材又深受广大观众及专家认可、喜爱的优秀节目主持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采专业。

新闻播音的端庄、大方、质朴、平实、可信的风格与主持戏曲专栏《秦之声》的稳重成熟而又青春勃发、大气融融而又谦恭随和,善于把握时机烘托气氛而又不居高临下、喧宾夺主的特点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与人格魅力,被观众形象地誉为“几乎和三秦父老须臾不可离开的秦腔融为一体,成了秦腔的代名词了”。

工作经历

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六年来,在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方面成绩斐然:1980年配音解说的专题节目《绿叶红花》荣获首届全国文艺节目评比一等奖;

1994年陕西电视台第一个在全国获得新闻播音一等奖;

1995年撰写的论文《情感投入,深层参与——主持戏曲专栏《秦之声》的体会》荣获全国第六届广播电视优秀播音论文一等奖;

1996年自编自导自播的戏曲节目《爱美与秦声》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并获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综艺类银奖;

1997年第一次第一人在全国省级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中被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1999年自己撰写的《回报我热恋的三秦大地》荣获全省“三颂”演讲一等奖;

2001年荣获陕西省新闻播音一等奖;

1993、2002年均以最高票数获得陕西电视台台内职工评选的“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荣誉;

2004年6月荣获陕西电视台首届观众最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称号;

2004年8月独立撰写的论文《当主持人成为媒介的界面》荣获第七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优秀论文“金笔奖”;

2004年12月第一个打破了全国地方电视台连续在一线工作的新闻播音员的最高年龄记录,并荣获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授予的播音指导光荣称号;

2006年3月兼任并创办了陕西戏曲广播《爱美戏缘》节目,担任节目策划及主持人。陈爱美是该电视台的第一位出镜女播音员。陈爱美是陕台《陕西新闻》的第一任主播、戏曲专栏《秦之声》群众秦腔大赛的第一任主持人,自1979年她从3600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到已将近25个年头,她一直活跃在荧屏上,她的播音可以说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她的主持端庄、平实、质朴,宛如她本人的性格直爽。曾获得中国首届“金话筒”奖、全国新闻播音一等奖等荣誉。

陈爱美祖籍山东,生于西安市阎良区。母亲唱不完的歌曲给了她艺术的养分,她很小就在生产队的自乐班中唱起了秦腔。6岁时家里逃荒去了陕北,艰苦的逃难生活养成了她坚忍的一面。因出身问题她无缘考大学,在阎良当了农民,劳动之余在广播站播音、在自乐班唱秦腔,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一次次参加播音员的考试,一次次因出身被淘汰,陈爱美在20多年后的回想起那一段日子,心中仍难免酸涩。1979年,陕台招考播音员的消息几经周折传到陈爱美耳中,在招考的最后期限她赶到电视台,找到一张中国少年报试着读了几段就上了考场。3600人的竞争不能说不激烈,陈爱美是幸运的,1980年5月23日她正式进入陕台,生命从此改变。没有太高的学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争强好胜的她潜下心来不断充实自己,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她的成绩接踵而至:1981年配音解说的专题节目《绿叶红花》获首届全国文艺节目评比一等奖;1994年获全国新闻播音一等奖;1995年撰写的论文《情感投入深层参与》获全国优秀播音论文一等奖;1996年自编自播的戏曲节目《爱美与秦声》荣获“金士明杯”全国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她还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  她成名了,陕西人都知道有一位从田野里走出来的新闻主播———陈爱美,可是她付出得太多:和陈爱美在台里同作主持的女儿李禹霏,从五六岁时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玩自己睡自己买吃的,李禹霏回忆说妈妈以前经常加班,很晚才回家,年仅五六岁的她要熬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有一次为了等妈妈回家,她竟然坐在痰盂上睡着了。  20多年的新闻主播生涯,在别人眼中陈爱美很光鲜,但她自己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平淡。她酷爱陕西地方民俗文化,在她46平方米的家中,陈爱美从床下、阳台上拖出各种民间工艺品摆了满满一床,开心地向记者讲解着,从她爽快的笑声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她的质朴和执著而快乐的性格。陈爱美表示,她最想做的就是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广,特别是对秦腔等陕西活态文化的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陕西民俗,喜欢秦腔,喜欢陕西。

欢迎原因

记陕西电视台主持人陈爱美

“植根于爱的沃土 传播出美的声情”。这是陕西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陈爱美常用的一句话,它既是她为电视观众的留言题词,也是她工作奋斗的座右铭。

1984年,陈爱美成为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首位播音员。几年来,她靠奋斗已取得累累硕果:1994年获全国电视优秀播音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获第六届全国优秀播音论文一等奖;1996年在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陈爱美是大赛综艺类西北五省入围人选,获综艺类银奖;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成为全国地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中入选人员。

勤奋胜于天赋

陈爱美说,要想取得成功,仅有天赋是不够的,勤奋胜于天赋。与所有同龄人一样,陈爱美走过的道路是坎坷的,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她身处逆境不退缩,终于在1980年5月1日,命运之神向陈爱美伸出了双手,已经26岁的陈爱美终于如愿以偿,在36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陕西电视台新闻播音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虽是戏曲界流行的一句话,但对播音工作同样适用。新闻播音行业语言、语音、声情是基本功,不能出丝毫差错。为了读准“四声”,陈爱美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翻破过多少字典,请教过多少老师。多年来,陈爱美还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碰见好的文章就朗读,而且要读得很快,做到一字不错。1981年,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陈爱美还争取机会,主动联系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进修。“梅瘦雪添肥,竹疏花补密”,不管是播音知识、理论知识,还是做人,陈爱美都虚心的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在对艺术的追求上,陈爱美巧妙地依据自身条件,以实力取胜,形成了朴实、大方,自然、端庄、自信的播音风格,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与秦腔的不解之缘

1991年开始,陈爱美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节目主持人。当时,港台风盛行,民族戏曲被冷遇。但是陈爱美甘当“土老帽”,生长在三秦大地,秦腔艺术早已融入了她和乡亲们的共同的生命激情。主持《秦之声》栏目6年多,陈爱美在坚持新闻播音的同时,随剧组走了70多个县、市、乡,处处都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秦之声》栏目在她的主持下出现了许多动人的场面:有生以来第一次登台唱戏的农民成了当地的明星;从未见过主持人的乡亲们把陈爱美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秦之声》还奇妙地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耀县县委书记胡克禹一段秦腔唱得农民争相与她握手;洛南一位妇女让陈爱美抱抱她的孩子,高兴地说:“这下我娃就能考上大学啦”;宝鸡渭滨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摘下眼镜说:“叫我把你多看几眼,眼病就好得快啦……”面对一群群热情质朴的陕西父老乡亲,陈爱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后记

《秦之声》戏曲组外出录像,摄制组重点保护的对象有两个,一是价值1500万元的电视转播车,而另一个就是机敏活跃的主持人陈爱美。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无论陈爱美走到哪儿,哪儿就刮起一阵风。只要她一露面,便会被成千上万的乡亲围住,人们手捧手帕、本子、火柴盒请陈爱美签字。她的手签麻了还不能脱身,躲在旅馆里,来访的,要求合影的,看一眼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现场主持节目时,陈爱美常常接到观众递上来的条子,上面写着:“请陈爱美唱段梁秋燕”,“爱美,给我们唱段《藏舟》,还有的条子写道:“不给我们唱戏就是瞧不起我们……”,观众们对陈爱美的厚爱常常使她感动不已,也源源不断地带给她创作灵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